點擊「惠安小屋圈」關注更多新聞、旅游、美食等。
【惠安人注意】“下午剛下單”“被坑過很多錢”!剛剛,3·15晚會曝光!這些知名品牌被點名
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如約而至
熱搜爆了!
多個話題沖上熱搜
今年又曝光了哪些問題?
一起來關注!
翻新衛生巾、紙尿褲竟被二次銷售!涉及多家知名品牌
位于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在銷售劣質衛生巾、嬰兒紙尿褲,且數量巨大。記者以訂貨為由,見到了公司負責人劉總,他說企業最主要的業務是廢品回收,即從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購買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
在廠區,記者從一堆打包好的生產垃圾中,拽出了外觀相對完好的“麥酷酷”嬰兒拉拉褲和“自由點”衛生巾。劉總說,他以260元到1400元一噸的價格收購了正規企業原本應該銷毀的不合格產品,再挑出形狀完整,且沒有明顯污漬和破損的“二等品”。這樣在工業垃圾中挑選后翻新的衛生巾,竟然能在市場上倒賣到七八千元一噸,其利潤之高令人驚訝。
在希希紙制品的倉庫里,工人在方桌上敲打拉拉褲,使其恢復蓬松狀態。記者注意到,這批嬰兒拉拉褲分屬母嬰用品品牌嫚熙和中億孕嬰。
記者了解到,按照行業規范,正規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廠家對生產線上淘汰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都要進行切碎處理,才能夠流出企業。對此,劉總表示,他能做成這種生意,關鍵在于打通了企業內部的關系。“國內的市場,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這兒掛著鉤”。在記者調查的過程中,有采購商前來采購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的嬰兒紙尿褲,以及“二等品”的自由點品牌女性安睡褲,“我自己用,我做網店”。
此外,劉總還告訴記者,挑選“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他也有生財的辦法。在一個車間里,地上堆滿了各種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時代、蘇菲等知名品牌產品。這些垃圾被打碎后,將重新分離成為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幾種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原材料。劉總告訴記者,這些回收料,在市場上很受客戶歡迎。就這樣,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一部分作為“二等品”,被挑出來流入市場直接銷售,剩下無法再挑選利用的部分,被投入機器,生產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生產企業。
一次性內褲爆雷!
一次性內褲徒手制作不滅菌
“出差旅行新選擇”“EO滅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達99%”,2025年,一次性內褲憑借方便、衛生,成為市場熱銷的產品。但火爆熱銷的背后,事實真的如此嗎?
2025年1月,記者來到了商丘市,知情人告訴記者,當地有多家服飾加工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內褲,并不衛生,根本就不會殺菌。產品包裝上標注的面料材質是“棉”,實際卻使用的“滌”,在一些型號的一次性內褲上,企業直接寫上“純棉”,嚴重“貨不對板”。
記者以采購商的身份,聯系上夢陽服飾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帶領記者通過昏暗狹窄的樓梯進入公司。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都是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內褲,原材料也隨意堆放,布料旁還堆著垃圾雜物,凌亂的編織袋里裝滿即將銷往市場的一次性內褲。記者在商丘市虞城縣接連走訪了十多家生產廠家看到,車間隨意散漫生產的現象不在少數,生產好的一次性內褲被隨意堆放,工作臺也是工人的餐桌。
在車間里,工人正用噴槍往內褲上噴一種特別的液體——“槍水”。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噴在一次性內褲上的液體,其實是一種強力速干去污劑,氣味不好聞,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觸摸,“聞著有一股嗆鼻子味兒”。在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務,他們生產過“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為了控制成本,部分產品不進行殺菌消毒。
維修刺客啄木鳥!
家庭維修只開個水龍頭收費100元
啄木鳥家庭維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公司宣稱在國內300多個城市都有業務開展,在線接單的維修師傅達10萬名之多。記者在網絡上查詢發現,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在某投訴網站上的投訴量超過6000條。為了真實了解這家公司的內部情況,記者以應聘的方式,進入了啄木鳥公司。
培訓經理表示,上門維修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在服務過程中提高收費。如果客戶嫌貴,就可以表演一出“雙簧戲”給顧客看。兩天的入職培訓課程結束之后,記者跟著公司安排的黃師傅去給一位客戶更換洗衣機的電機。這一單,黃師傅收了客戶659元維修費,換下來的電機賣了60元,成本只有購買塑料電機的91元。
接下來的幾天,記者幾乎每次上門維修都能見識到“新套路”:一位客戶水龍頭沒打開,導致洗衣機無法進水,師傅上門打開了洗衣機的水龍頭,收費100多元;燃氣灶沒電,客戶更換電池后沒拿掉電池帽,給客戶更換成本20元左右的點火器,再將電池帽拿掉,收費250多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維修師傅想盡辦法多收消費者錢呢?黃師傅告訴記者,最核心的關鍵,還是來自家電維修平臺施加的壓力。維修人員經常會因為報價過低受到公司上級的批評,公司會要求維修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盡可能提高收費。黃師傅表示:“你只能拿到四成回報,公司拿六成,想賺錢只能靠換東西。”由于維修平臺掌握著客源渠道,占絕對的主導地位,沒有平臺,師傅們幾乎接不到維修單。
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
1斤蝦仁7兩冰
你從電商平臺買過蝦仁嗎?近期,接到群眾舉報,稱有部分生產廠家在加工水產品時違規、超量添加保水劑。保水劑即食品水分保持劑,常用復合磷酸鹽,能保持蝦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業內稱這樣的方式為“保水”或“泡藥”,但部分企業卻用保水劑來“給蝦增重”。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國家對冷凍水產品中磷酸鹽的添加量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但多家企業“會根據客戶需求,定制不同規格的蝦仁”,例如,一家企業的蝦仁磷酸鹽添加量達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保水率高達百分之二十,這會導致蝦仁磷酸鹽含量嚴重超標,企業負責人卻對此并不在意。畢竟水比貨壓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在另一家水產企業的生產現場,泡完藥的蝦仁被迅速送入冰凍環節,工人告訴記者,包冰是為了二次增重。記者問:“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工作人員說:“多少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凍之后只有三兩蝦仁
在另一家企業,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保水蝦仁,他們自己不吃,“我們沿海地區都是吃(新鮮)海蝦”。走訪過程中,多家企業告訴記者,盡管蝦仁在加工時添加了保水劑磷酸鹽,但他們的成品外包裝上,并不作標注,成分表僅標明蝦仁和水。
據悉,長期過量攝入磷酸鹽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例如消化系統問題、導致人體的鈣磷比失衡、缺鈣、引發心血管疾病。
“砍頭息”再現!
電子簽放款人竟不是活人
眼下,在一些平臺熱推的短視頻評論區里,仔細翻看就會發現,這些留言中都在反復出現一個高頻詞——“電子簽”。“借5000元、借1萬元的,很多人還真借到了。”用電子簽在陌生人之間借錢的方式,真的靠譜嗎?
2025年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急需資金周轉,在網絡上找到了愿意放款的人。洪先生在借貸寶平臺、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按照放款人要求,分別簽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條和借條。洪先生稱,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實際只收到3500元轉賬,可平臺欠條上的借款金額卻登記為5000元,短短7天,就要額外還1500元利息,洪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赤裸裸的高利貸和“砍頭息”!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借了30000元,到賬14000元,扣除了16000元,說是利息。用電子簽借錢,最終卻借出了一個高利貸。
記者發現,在借貸寶平臺簽了正規的電子簽協議,打了電子簽的欠條,但實際交易的時候,真正的交易卻不在平臺上進行。多位在借貸寶、人人信這些電子簽平臺上簽條借款的人告訴記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實身份信息,根本沒辦法起訴。人人信的一位產品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平臺上的放款方,很多都是通過做假賬號來規避法律風險的,目的就是讓受害人找不到起訴對象。
人人信經理暗示記者,去世人的信息,也能用來做賬號,“人臉識別是一種高科技技術,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著,法院肯定帶不走。”電子簽平臺的“實名認證”成了擺設,即使是被人告,平臺給出去的放款人資料,也是無法查證的。這樣設計的商業模式,放款人通過電子簽放高利貸掙錢,平臺不斷通過電子簽欠條收借錢人的手續費,出了問題,誰也不用擔責任。
進惠安爆料群
直接點擊以下關注回復【進群】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