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錫安。
家人們,此刻我攥著手機的手都在抖。
今年的3·15晚會,眼前全是那些蒼蠅亂飛的黑作坊、泡在污水里的衛生棉,
還有流水線上大媽黢黑的指甲狠狠摳進一次性內褲的畫面……
01
衛生巾的“重生”
2025年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的第一聲驚雷,
炸響在萬千女性消費者的心頭——翻新衛生巾,
這個隱秘而骯臟的產業鏈,終于被撕開了冰山一角。
事件始于濟寧市梁山縣的一家名為“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業。
這家看似普通的紙制品公司,實則是一家廢品回收站,
專門從各大衛生巾生產廠家回收生產線上的殘次品、下腳料,
業內戲稱為“二等品”。
劉總,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帶著記者穿梭于倉庫間,
如同展示戰利品般,揭開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
倉庫大門緊鎖,提示牌上赫然寫著“外來人員禁止入內禁止拍照”,
而門內,卻是堆積如山的衛生巾、紙尿褲生產垃圾。
成捆的、散落的,臟亂不堪,目測至少上百噸。
劉總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
“二等品嘛,就是從垃圾里挑出來的,雖然不能說一等,但總比那些完全沒用的強。”
記者從這些生產垃圾中隨手一拽,
竟扯出了印有知名衛生用品品牌“自由點”的衛生巾,
以及知名母嬰品牌“麥酷酷”的嬰兒拉拉褲。
劉總解釋,這些“二等品”經過挑揀、分揀、包裝,
就能以七八千元一噸的價格在市場上倒手賣出,利潤之高,令人咋舌。
然而,按照國家標準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的明文規定,廢棄的衛生用品是嚴禁作為原材料或半成品使用的。
那么,這些從正規企業淘汰的工業垃圾,是如何在希希紙制品公司“重生”的呢?
在另一個倉庫,記者找到了答案。
這里,編織袋里裝滿了初步分揀出來的“二等品”,
工人們徒手操作,沒有任何衛生消毒措施,
只是簡單地將拉拉褲敲打蓬松,裝進模具,塞進新的包裝袋中封口。
而這些新的包裝袋上,沒有任何品牌廠址等信息。
劉總得意洋洋地告訴記者,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國內的市場,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他掛著鉤。
這一年,他能處理約1萬噸到2萬噸的廢料。
而這些所謂的“二等品”,最終流向了哪里?
02
一次性內褲的“新衣”
翻新衛生巾的曝光,只是冰山一角。
在這條黑暗的產業鏈上,一次性內褲同樣難逃厄運。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希希紙制品公司不僅回收翻新衛生巾,還涉足一次性內褲的生產。
而這些一次性內褲的原材料,同樣來源于各大生產廠家的殘次品和下腳料。
在一處隱蔽的車間內,記者目睹了這些一次性內褲的“重生”過程。
工人們將從各個廠家回收來的殘次內褲,
經過簡單的分揀、清洗(這里的清洗,僅僅是用水沖洗,沒有任何消毒措施),
便送入生產線進行二次加工。
生產線上的機器轟鳴作響,
將一片片殘次的內褲布料重新裁剪、縫合,再經過一道簡單的包裝,
便搖身一變,成為了市場上銷售的一次性內褲。
而這些一次性內褲的包裝上,同樣沒有任何品牌、廠址等信息,
是典型的“三無”產品。
暗訪中,劉總道出了大實話,
這些一次性內褲雖然質量無法與正規產品相提并論,
但由于價格低廉,仍然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他的客戶遍布線上線下,甚至有一些電商平臺上的商家,
也在銷售這些從生產垃圾中“重生”的一次性內褲。
03
網友們的憤怒與反思
隨著央視“3·15”晚會的曝光,翻新衛生巾和一次性內褲的黑暗產業鏈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和憤怒。
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憤怒地留言:
居然被自由點背刺了,還剩下半箱直接扔了……
另一位網友表示:
“這是對消費者的極度不負責任!”
“相關部門必須嚴厲打擊這種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除了憤怒,網友們也開始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位網友寫道:
“我們一直以來都太依賴品牌了,以為只要是知名品牌,質量就一定有保障。但這次事件告訴我們,品牌并不是萬能的。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產品,學會辨別真偽。”
還有網友呼吁:
“我們應該加強對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監管力度,從源頭上杜絕這種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也需要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黑暗產業鏈的存在,共同維護我們的健康和安全。”
04
產業鏈背后的黑色利益鏈
翻新衛生巾和一次性內褲的黑暗產業鏈之所以能夠存在并發展壯大,
背后隱藏著一條黑色利益鏈。
在這條利益鏈上,生產廠家是源頭。
他們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
將生產線上的殘次品和下腳料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回收站。
而回收站則通過翻新、加工等手段,
將這些廢棄物變廢為寶,再以高價銷售給下游客戶或者電商平臺上的商家。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能從中獲利。
生產廠家能夠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
回收站能夠獲得高額的利潤;
下游客戶或者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則能夠以低廉的價格進貨,從而獲取更高的利潤空間。
然而,這條黑色利益鏈的代價卻是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翻新衛生巾和一次性內褲存在嚴重的衛生和質量問題,
使用這些產品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因此,必須嚴厲打擊這條黑色利益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對于生產廠家、回收站、下游客戶或者電商平臺上的商家等涉案人員和企業,要依法進行嚴懲和處罰。
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小評
3·15晚會曝光的一次性內褲涉事代工廠生產過的產品,
包括并不限于“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
此時,浪莎官方旗艦店能搜索到三款一次性內褲產品,均顯示下架,
其中有產品還特意宣稱孕婦可用。
對于下架原因的詢問,客服已讀不回。
最后,想替所有女性同胞問一句:
為什么我們總要在血淚中學會自保?
為什么每一次“3·15”的曝光,都像是從生活里硬生生撕開一道潰爛的傷口?
那些黑心作坊的污水還在嘩嘩流,
打包工正在把“毒衛生巾”裝進粉色的禮物盒。
直播間的主播依然喊著“為姐妹謀福利”,
而醫院的婦科診室里,又有多少女孩正攥著檢查單發抖?
我們活在一個需要親自鑒毒的時代,但瓜妹不信這就是終點。
從今天起,請把每一次購買當成投票。
拒絕為“9.9包郵”的陷阱買單,
拒絕用健康為無良商家的貪婪陪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