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青山
編輯| 劉漁
統一的老本行,目前正在受到挑戰。
最近,統一企業發布了2024年業績,數據顯示,統一全年營收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達303.32億元,同比增長6.09%;歸母凈利潤18.49億元,同比增長10.92%;毛利率水平達32.54%,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
好消息是,這是統一自2013年突破200億營收后,首次跨入300億元門檻,算是一個里程碑;但壞消息是,從業務品類來看,統一方便面的老二地位恐怕已經不穩了。
統一亮眼的成績單背后,飲品業務功不可沒。2024年,統一飲品業務實現營收192.41億元,同比增長8.24%,占總收入比重達63.43%,延續了多年來的上升趨勢。
根據公司財報數據,2020年至2024年期間,飲品業務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1.3%,明顯快于同期公司總收入7.4%的增速,已成為統一名副其實的增長引擎。
除了規模優勢,飲品業務的盈利能力同樣強勁。2024年,飲品業務凈利率為12.19%,遠高于食品業務2.7%的水平,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其中,茶飲料貢獻了最大份額。2024年,統一茶飲料收入達85.75億元,占飲品業務總收入的44.57%,同比增長13.13%。這與近年來無糖茶市場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無糖飲料市場規模達241億元,同比增長26%,而無糖茶品類對整體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10%。
值得一提的是,統一在無糖茶領域布局頗早。早在2004年,統一就推出了無糖茶品牌"茶里王",后因市場表現不佳于2011年退出中國大陸,直到2019年才重新回歸。目前,統一已構建起涵蓋茶飲料、奶茶、咖啡等多個品類的無糖產品矩陣。
除茶飲料外,奶茶和果汁業務同樣表現不俗。2024年,統一奶茶業務收入64.04億元,同比增長1.6%;果汁業務收入36.05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電解質飲料"海之言"乘著市場熱潮實現雙位數增長,成為果汁業務的一大亮點。
與飲品業務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統一的方便面業務陷入了增長困境。
2024年,方便面業務營收僅98.49億元,同比微增2.6%,占總收入比重下降至32.96%。而在在2019-2024年,統一方便面業務收入經歷了"增長-下滑-反彈-再下滑"的波動。
事實上,方便面整個行業都面臨萎縮。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方便面市場消費量為422.1億份,較2020年的峰值463.6億份減少超過40億份。
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對方便面等膨化食品的接受度降低;二是螺螄粉、自熱火鍋等替代品類崛起,瓜分了方便面的市場份額。
而行業整體下行并未減緩競爭強度。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2023年,康師傅以45%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統一以16%的份額位列第二,而白象以12%的份額超越今麥郎,躋身行業前三。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白象的增長勢頭迅猛。根據2024年河南民營企業百強榜單,2023年白象銷售額達91.75億元,與統一同期方便面收入95.94億元相差不到5億元。
另外,白象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超過10%,遠高于統一方便面業務2.6%的全年增速。如此看來,統一自2012年以來保持的方便面行業第二地位,確實面臨挑戰。
有意思的是,白象近年來的崛起始于2022年的一場公關危機。當年315晚會曝光康師傅、統一的酸菜供應商存在衛生問題,白象則回應"身正不怕影子斜",迅速贏得消費者好感。
此后,白象通過推出"香菜面"、"香臭面"等創新產品,成功打造出"國貨之光"的品牌形象,并且在社交網絡上風生水起。
事實上,統一在2024年也不斷推陳出新,先后推出安徽板面、金湯酸菜牛肉面、非油炸的蘭州牛肉面等新品。然而,這些產品似乎未能有效激活市場,方便面業務依然增長乏力。
隨著飲品業務的持續強勁表現和方便面業務的增長停滯,統一的業務結構已呈現明顯分化。未來,公司是否會進一步向飲品業務傾斜,以及如何應對方便面市場的挑戰,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稿件內容溝通: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