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川普在講話中將俄烏臨時?;?0天的前景說得天花亂墜,并且不惜傳播俄國人“數千烏克蘭士兵被包圍”的謠言來制造籌碼,但盧比奧表示,維特科夫與PT見面之后,美方開始“認識到這是一個困難而復雜的局面”,對臨時停火“謹慎樂觀”。
維特科夫在俄國的旅程并不順心。他抵達莫斯科后,被晾了整整8個小時,與俄國人的接觸會談卻只有4個小時。
弱國未必無外交,但失去了正義立場的強國肯定沒有外交。如果川普一意孤行,在邪路上越走越遠,他將不再受到文明國家的歡迎,只能蜷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喋喋不休地自賣自夸,或者每次花美國納稅人幾百萬美元到自家的高爾夫球場打球,再偶爾到少數幾個邪惡的地方走親訪友。
很可能,他在走到那一步之前就會被美國人拋棄。
3月11、12日,“路透社”和“益普索”聯合在美國就川普的外交政策進行民調,結果顯示,84%的受訪者反對獲取加沙的控制權,80%反對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69%反對收購格陵蘭,60%反對奪取巴拿馬運河。在俄烏問題上,56%反對與俄國關系密切,44%反對將烏克蘭礦物作為繼續援助的條件。
自從川普背叛烏克蘭的態度明朗化,尤其是2月28日的白宮爭吵事件之后,前往烏克蘭參加戰斗的退役美軍士兵數量“激增”,媒體采訪其中部分成員后發現,主要原因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美國政策的轉變表示憤怒和震驚”。
曾在阿富汗待過的羅恩(化名)解釋說,美國不再支持烏克蘭,“這對我來說絕對是一種恥辱,我不能再袖手旁觀,尤其是當烏克蘭人民如此勇敢時?!?/p>
當盧比奧說出“謹慎樂觀”這句話時,說明川普團伙成員已經意識到,俄烏雙方的有些條件根本無法調和。
PT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是占有烏克蘭全境——最多在西部與波蘭交界處留下一個擁有彈丸之地的袖珍烏克蘭——建立由俄國控制的傀儡政府。
原因有三——
一是成就其帝國夢想。美國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早就說過,當俄國擁有烏克蘭時,它就自動成為一個大帝國;得不到烏克蘭,它永遠成不了帝國。
二是用烏克蘭作為屏障,阻擋歐洲的文明之風。
三是實現其控制歐洲的能源戰略。不僅因為頓巴斯地下和克里米亞周邊海域豐富的能源儲備,還因為烏克蘭巨大的液態天然氣儲存能力。占有這些資源,歐洲只能因為能源問題仰其鼻息。眾所周知,即便到今天,歐洲每年仍然從俄羅斯購買大量的天然氣——不是不想擺脫,而是暫時無法擺脫。
毫無疑問,PT的這個宏大目標已經不可能成為現實。因此他現在拿出來的主要停戰條件有——
一是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這個要求必須堅持,否則就無法解釋當初發動戰爭的動機。
二是烏軍撤出頓、盧、扎、赫四州并承認其為俄國領土。雖然俄方2022年通過虛假公投將其納為自己的領土,但實際上這四個州仍然有約30%的領土在烏軍的控制之下,且四個州府均未被占領。
三是限制烏克蘭的軍隊規模及武器類型,拒絕歐洲維和部隊。只要不是頭腦里裝滿屎的傻瓜或裝滿蛆蟲的壞種,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是為將來條件成熟了再度入侵創造條件。
這些條件里,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條件能夠實現。因為它是一個“面子工程”,對俄烏雙方都沒有實質性意義。
全世界都看到了,瑞典和芬蘭在俄烏戰爭期間加入了北約,俄方并沒有進攻這兩個國家,甚至聲稱“沒有問題”。再者,仗打了三年多,北約國家開了無數次會,講話、表態不計其數,不要說去攻擊俄國,連全力支持烏克蘭都做不到——人畜無害。
所謂北約的威脅,不過是宣傳的話術。
從烏克蘭方面來說,如果加入北約,受到攻擊時會有其他國家參戰嗎?
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北約第五條本身就不具有強制性,以自愿為主,只是為愿意參加的國家創造法律條件。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拜登2023年2月訪問基輔時的講話,他說不允許俄國“入侵北約哪怕一寸領土”。
那時的氣氛是多么激動人心!
有美國牽頭,一定會有其他國家跟上;當美國離開后,不會有哪個國家采取行動。
所以,歐洲需要領頭羊?,F在,法國正在試圖成為歐洲的領頭羊,但不知道能否成功,同時這也需要時間。
正因為如此,澤連斯基此前實際上已經同意了暫時放棄加入北約的愿望。
關于第三個條件,限制烏克蘭武裝力量這個條件,在烏方是沒得談的,歐洲的立場肯定一樣。如果通過談判結束戰爭,俄方必須在這個問題上讓步。至于歐洲國家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有望在互相妥協后達成一致——歐洲派遣少量部隊,更多地充當觀察員的角色,且不會越過基輔——敖德薩一線。
所以,真正的障礙在領土問題上。
俄方的要求:從“行政領域”上得到整個烏東四州——包括目前烏軍控制的區域——及克里米亞,烏克蘭及國際社會從法律上承認其為俄國領土。
烏方的立場:接受部分領土被占領的事實,但不會從法律上承認。
因此,領土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停戰后俄方控制多少烏克蘭領土,二是這些被占領土法律上的歸屬。
美國方面只強調烏克蘭需要放棄部分領土,對這兩個具體問題沒有任何表態。
解決領土問題的途徑有兩個:一是打,二是談。
我已經在過往的文章里介紹了歐洲正在加速軍事化的進程,未來烏克蘭可以獲得更大規模和力度的援助。繼續戰爭,接下來的半年里,烏方可能仍然處于被動狀態,但到今年秋天之后,優劣之后很可能會出現反轉。
按這種狀態,戰爭要等到2026年底或2027年上半年,才可能以烏方有利的態勢結束。
至于談,耗費的時間可能更長??梢詤⒖汲r戰爭,談判持續了2年零17天。俄烏局勢遠比它更復雜。
記得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國際智庫專家普遍認為這場戰爭很可能要持續5、6年之久,當時我不以為然,現在看來,人家才是真正的專家,那些“1小時22分鐘”的肉喇叭們,不過是笑料而已。
這兩天,社交平臺上很多人罵北約秘書長呂特向川普屈膝、背叛了烏克蘭。原因是呂特與川普見面之后,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達了兩個觀點——
一是烏克蘭不會被接納加入北約;二是實現和平后,與俄羅斯的關系應該正常化。
我不認為這說明呂特背叛了烏克蘭。理由如下:
其一,烏克蘭目前的狀態確實不可能加入北約,因為北約的法定條件之一就是非戰爭狀態且沒有領土糾紛。
其二,我曾在文章里分析認為,無論戰爭以什么樣的方式結束,俄國都會加入西方,因為它迫切需要解除制裁,重新得到歐洲能源市場。并且,它的整個社會運行規則和邏輯——這是我自創的說法,原因和意思大家應該都懂——都將發生轉變,或主動或被動地完成改造,就如同二戰后的德意日一樣。
既然當初能夠接納德意日,今后也一定能接納俄羅斯。
呂特強調說,那是未來的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對其施加壓力。呂特的表態,顯然是在迎合川普,所以他稱后者為“和平締造者”。
事實上,整個歐洲都在努力,試圖拉住川普。不同的政客,扮演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