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當價格戰演變為“底線競賽”,中國汽車業正站在十字路口。從越南摩托車市場潰敗的教訓,到J.D. Power刺眼的質量數據,無不警示著短視競爭的代價。
在2025年3·15消費者維權日前夕,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董明珠健康家”開業的直播過程中的犀利發聲掀起輿論巨浪。她痛斥某些企業“偷技術、挖人才,卻包裝成科技領導者”的“流氓行為”,直指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頑疾。
看似矛頭指向電器行業,但在極致內卷下的汽車行業也面臨著相同的困境。2月份,2025年J.D. Power最新報告出爐,報告顯示,中國汽車新車質量連續兩年下滑,2024年每百輛車問題數攀升至190個,設計缺陷占比高達44%。其中,自主品牌每百輛車平均問題數是207,比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數量又上升不少。
與此同時,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掀起的“自殺式”價格戰愈演愈烈,2025年僅前兩月便有28款車型降價,純電動車均價跌幅達17%。這場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內卷狂潮,不僅讓消費者陷入“低價陷阱”,更引發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價格戰背后的品質危機
當前,汽車行業正陷入“快消品化”怪圈。
有數據研究表明,2024年新能源車型平均研發周期從傳統燃油車的5年壓縮至1.5年,上半年385款新車型密集上市,相當于每天誕生2款新車。這種“趕工式造車”導致核心驗證環節被大幅簡化。J.D. Power報告指出,84%的質量問題與設計缺陷直接相關,例如某新勢力品牌的車機系統在低溫環境下死機率高達23%,而該車型僅經過1個月極寒測試便倉促上市。
在這個“慢”即是原罪的汽車行業,車企陷入了如何快且安全的悖論里。同時,在這場博弈中,也有將壓力轉移的做法。
例如,為應對價格戰,車企對供應商的壓價幅度普遍超過20%,部分零部件甚至要求“年降10%”。相關媒體報道,某自主品牌被曝出將車門防撞梁鋼材強度從1500MPa降級為800MPa,成本縮減30%;某車企要求電池供應商年降10%,迫使后者將電解液純度從99.99%降至99.9%,成本縮減800元/車,卻導致電池循環壽命衰減30%。
其導致的直接結果是,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召回量達175.7萬輛,其中電池管理系統、電控單元等關鍵部件偷換低標元件成為主因;2024年新能源汽車自燃投訴量同比增長42%,其中電池包防護等級未達IP67標準的車型占比達63%。
這種“成本轉移游戲”,恰如董明珠所言:“用低價掩蓋技術空心化,最終由消費者買單。”J.D. Power 中國區負責人楊濤更是直言:“車企在卷配置的同時,如何提升用戶對科技配置的感知與質量把控,才是關鍵”。
行業生態的惡性循環
在這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生態的背后,是極致內卷和價格戰的暗潮涌動。
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正在吞噬行業利潤空間。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率跌至4.3%,較2017年腰斬,頭部新勢力企業年均虧損超50億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主打“低價高配”的品牌通過使用拆車件、削減安全配置等手段,將單車成本壓低2萬元,半年銷量暴漲300%。這種“劣幣”的短期成功,倒逼合規企業不得不加入降本競賽。
在這背后有中國消費者對“低價優先”的偏好原因。車企為迎合市場,將資源過度傾斜于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表面功能,忽視核心機械性能的長期驗證;
也有我國汽車市場品牌過度飽和的原因。當前,中國汽車品牌數量遠超合理需求,僅本土品牌便超過百家,遠超德、日、美三國總和。大量同質化產品陷入“價格戰-降本-質量滑坡”的怪圈,劣質品牌通過低價策略擠壓正規企業生存空間,導致全行業品質標準被動降低;
最后,車企和供應鏈的零和博弈也加劇了這一現象。車企通過延長賬期、強制使用商業匯票等手段轉嫁資金壓力,導致供應商現金流瀕臨斷裂。一級供應商則向下壓榨二級、三級供應商,最終傳導至材料端,導致供應商被迫以次等材料替代原廠標準,直接削弱產品耐久性。這種“成本轉嫁鏈”使全產業鏈陷入“降本即自毀”的悖論。
有業內人士評價稱:“中國汽車行業的惡性循環本質是‘低水平內卷’的產物。當價格戰成為唯一生存手段時,產業升級必然停滯。”
行業的“病態”已經昭然若揭,近日,奔馳某高層公開吐槽中國汽車行業“太卷”,中國車企為了搶市場“不擇手段”,搞價格戰、堆配置,結果“錢燒光了,車還賣不動”,最后坑的是投資人和消費者。
在近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等在內的代表委員紛紛就車市內卷發聲。
這無一不昭示著,打破行業惡循環,對于中國汽車行業而言已經迫在眉睫。
當價格戰演變為“底線競賽”,中國汽車業正站在十字路口。從越南摩托車市場潰敗的教訓,到J.D. Power刺眼的質量數據,無不警示著短視競爭的代價。3·15不僅是消費者維權的號角,更應成為行業自省的契機:唯有摒棄“偷與卷”的生存哲學,筑牢技術護城河,才能讓中國汽車真正駛向全球價值鏈頂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