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時期,全國三大紅軍由三個主要根據地武裝發展而成。
一、紅一方面軍
源自1928年4月在井岡山成立的紅4軍,還有后來上井岡山的紅5軍。
1930年6月,紅1軍團(紅4軍為主)和紅3軍團(紅5軍為主)同時成立。1930年8月23日,兩個軍團在湖南省瀏陽縣永和市會師,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總指揮:朱德元帥。不久后,被中央任命為中國紅軍總司令。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總指揮。解放戰爭,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總政委:毛澤東。1931年,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1935年1月,遵義會議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后,成為中央軍事三人小組領導人。1938年,成為黨中央負責人。
副總指揮:彭德懷元帥。1936年1月,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解放戰爭,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
副總政委:滕代遠。1934年夏,到蘇聯參加會議,入列寧學院學習。抗戰時期,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解放戰爭,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建國后,擔任鐵道部部長。
參謀長:朱云卿。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作戰,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1931年1月15日,擔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部代部長,成為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期間負傷,住紅軍后方總醫院。1931年5月22日,在醫院中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參謀長:葉劍英元帥。1931年11月25日接任。
總政治部主任:楊岳彬。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后,叛變投敵。1950年,被抓捕處決。
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1931年4到中央蘇區,11月25日接任。建國后,擔任外交部副部長。
二、紅二方面軍
源自湘鄂西根據地紅2軍團,是成立最晚的方面軍。
1936年7月5日,紅2軍團與紅6軍團(中央根據地)、紅32軍(原紅一方面軍紅9軍團)合編成立。
總指揮:賀龍元帥。抗戰時期,八路120師師長。解放戰爭,晉綏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司令員。
總政委:任弼時。1928年,黨的六大當選中央委員,后來擔任政治局委員。抗戰時期,擔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1945年,黨的七大當選書記處書記(常委),成為五大書記之一。1950年10月27日,因病逝世。
副總指揮:蕭克上將。抗戰時期,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解放戰爭,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
副總政委:關向應。抗戰時期,八路軍120師政委,與賀龍一起開辟了晉綏根據地。后來,因病到延安休養,1946年7月21日病逝。
參謀長:李達上將。1937年初,任援西軍參謀長,從此與劉伯承元帥搭檔。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解放戰爭,中原野戰軍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參謀長。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上將。抗戰時期,八路軍120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晉綏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
三、紅四方面軍
源自1927年開始的黃麻、商南、六霍起義。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蘇區的紅4軍與紅25軍合編成立。
總指揮:徐向前元帥。抗戰時期,129師副師長。解放戰爭,華北軍區副司令。
總政委:陳昌浩。1936年10月,擔任西路軍政委。1937年,到蘇聯治病,1952年回國。此后,長期擔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政治部主任:劉士奇。1932年10月,任紅27軍軍長。1933年,被錯殺。
參謀處主任:舒玉璋。協助總指揮徐向前指揮黃安、商潢、蘇家等重大戰役。1933年10月,被張國燾肅反。
參謀長:陳賡大將。1932年9月接任。不久后在戰斗中右腿負傷,離隊潛往上海治傷。此后到中央紅軍,長征中擔任干部團團長。
曾中生:1932年底,擔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1935年8月,被張國燾派人殺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