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Skin
土豆是一種偉大的食物,不知道你最喜歡的土豆吃法是什么,但是對很多人來說,炸薯條都是一種帶來快樂的食物。脆脆的,帶著淡淡的香氣,再加上鹽或番茄醬等調料……
不過,每過一段時間,互聯網上就會出現一些關于薯條的爭論,比如粗薯條和細薯條哪個更好吃,喜歡剛出鍋的脆脆薯條黨難以理解涼了的軟薯條……
簡簡單單炸薯條卻又許許多多種形態,你最愛的是?|wiki
現在,市面上不僅有普通的粗細薯條,還有各種“花式”薯條,比如波浪薯條、圈圈薯條、薯角、超細薯條……雖然都是土豆,但不同薯條在質地、口感、包裹調料的面積等方面的區別,造成了不同的喜好。
不過,炸薯條可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其中涉及到的科學道理引發了科學家們許許多多的研究,而為了制造出終極完美的炸薯條,科學家們甚至上天下地,評選出了“土豆之王”和最適合炸薯條的環境。
上網隨便一搜,居然有這么多炸薯條翻車!所以,為什么會失敗呢?請看下文??|小紅書
最基本的,炸薯條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土豆中含有80%的水,15%的碳水化合物和4%的蛋白質,在油炸時,土豆中的淀粉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表皮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逸出,在外部形成硬殼。而內部未能及時逸出的水蒸氣則被困在里面,反而會把土豆里面“蒸熟”,使其具有蓬松的質地。
薯條中含有大量淀粉是薯條美味的關鍵。一般來說,我們想要吃炸得脆脆的東西都需要先裹一層面糊,否則里面會變得又干又柴,油也會滲入。但淀粉面糊往往可以快速形成堅硬酥脆的外殼,并以美拉德反應增添香氣。
單次油炸、先煮后炸,雙次油炸時,薯條內部的結構有一些不太一樣。|參考資料1
因此如果想要吃脆脆的薯條,那么選擇淀粉含量高的粉質薯條就是一個好方法。而如果土豆品種含糖量較大,則會在油炸時過度焦糖化,外皮就會帶有辛辣和苦澀的味道。我們熟知的麥X勞的炸薯條,選用的是個頭較大,呈橢圓形的褐皮馬鈴薯(Russet Potato),最初引入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Russet Burbank,后來又引進了夏波蒂、潤澤等品種。
麥麥官網上對于其馬鈴薯的介紹。
一些研究者嘗試了其他的油炸方法,比如先煮后炸,雙次油炸、用醋浸泡油炸,也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先煮后炸的薯條內部會比較蓬松,雙次油炸的薯條脆脆的外殼會更厚,而用醋浸泡,主要是為了洗掉多余的單糖,避免炸薯條焦黑。
如果遇到糖分較多的土豆品種,用醋浸泡也許可以洗去表面上的單糖。|參考資料1
另外,不同形狀的薯條,在油炸時接觸油脂的面積不同,則會造成不同的口感。比如,超細薯條其實就適合只喜歡脆脆不喜歡粉粉口感的人群,炸薯格的優點在于脆的同時能包裹更多醬汁。
而波浪形的薯條則是引起很多爭議的一種,首先,它的表面積較大,剛炸出來的口感比較脆(一般采用雙重油炸的方式),但這種薯條很考驗油炸的技術,如果火候不夠,很容易夾生,如果太過火又會讓人感到油膩,冰涼后也會軟趴趴。
據稱,以波浪薯條聞名的快餐品牌shake shack就曾花了幾百萬美元在油炸直薯條和波浪薯條間選擇、開發和改良,以獲得口感、油膩程度和蘸醬都更完美的炸薯條,目前使用的是油炸冷凍薯條的方法。
網上對于波浪薯條的討論總是十分熱烈|小紅書
不過,關于炸薯條的奧秘還遠遠不止這些。你知道嗎?其實地球并不是炸薯條的最佳場所,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木星炸的薯條是最好吃的,而在火星和月球,炸薯條的口感就和水煮土豆一樣。
這又是什么原理呢?不妨打開3月的《萬物》雜志。在這一期的博物館專欄中,我們將帶你走進位于比利時布魯日的《薯條博物館》,一探究竟!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僅會用圖片、文字的方式帶你瀏覽這座三層高的博物館,看看薯條博物館中講了哪些和薯條有關的知識,還將了解炸薯條的秘訣,真正體驗炸薯條的過程,并體驗十幾種蘸醬的味道……快翻開這期的雜志,和我們一起大開眼界吧!
文中也介紹了一些炸薯條相關的知識,比如薯條的品種和上文提到的在太空中炸薯條……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也像是真的瀏覽過一遍薯條博物館了。
文中也有關于不同馬鈴薯品種的介紹。
本期其他文章也同樣精彩!原創文章《海上鋼鐵城堡》將為你介紹海上鉆井平臺,這其中不僅有著鉆井的大機器,還有完備的生活、娛樂、醫療設施,規劃合理的宿舍區,強大的能源供應系統和廢物處理系統。
封面文章《地球2125》會帶來一種設想:如果氣候變化持續下去,100年后的地球會變成什么樣?海平面上升,人類和動物背井離鄉……還有更恐怖的……
如果你喜歡生物,不如一起來探秘一種傳說中的動物:海怪克拉肯,也就是“克蘇魯”的原型。它到底是什么?內部又有著哪些結構?不如來看看《神秘的超級海怪》這篇文章中的圖解吧!
還有更多精彩的文章,比如《尋覓太陽系撞擊坑》、《歡迎光臨納米世界》、《堅忍號的沉與浮》……如果你對它們感興趣,不要錯過3期《萬物》雜志!
在評論區里留言,告訴我們你吃過最好吃的薯條,是哪家的?最好附上圖!
如果你不喜歡薯條……啊啊??!這么多種類薯條,你真的真的真的一種都不喜歡嗎?
算了,都別吵了……我們薯餅黨都是淡淡的……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2025年《萬物》雜志
現在訂閱全年雜志, 可免費獲贈
萬物全年音頻節目
萬小物印章盲盒???
還有更多好禮等你開啟!
參考資料:
[1]http://www.microscopy-uk.org.uk/mag/artdec22macro/RedingtonJared_Fina.pdf
[2]https://www.cnbc.com/2023/09/18/shake-shack-is-switching-up-its-fan-favorite-french-fry-recipe.html
[3]https://sciencenotes.ucsc.edu/0001/fries.htm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nch_fries
[5]https://nalzaini.wordpress.com/2014/11/09/morphology-of-french-fries/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