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經歷了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最慘烈的一天。道瓊斯指數暴跌近900點,納斯達克指數跌幅高達4%,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超1300億美元,科技巨頭蘋果、微軟等集體下挫。毫無疑問,市場恐慌的導火索直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美國宣布對墨西哥、加拿大及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理由是“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但這一理由被廣泛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借口。不過,特朗普倒是在采訪中給自己辯護了一次,他稱這是“將財富帶回美國”的必要手段,但他拒絕排除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這種模棱兩可的表態加劇了市場的不安。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試圖安撫公眾,堅稱“美國絕對不會衰退”,并強調關稅將促使本土商品降價。然而,亞特蘭大聯儲的預測顯示,美國第一季度GDP可能萎縮2.4%,高盛更是將未來12個月經濟衰退的概率上調至20%。
除了關稅的直接影響,特朗普政策的反復無常也是市場動蕩的主因之一,特朗普在短短三天內先對加墨加稅,又宣布部分商品關稅暫緩,隨后威脅追加對加拿大木材和乳制品的懲罰性關稅,這種“朝令夕改”讓企業難以制定長期計劃,投資者信心持續受挫。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加拿大選擇了硬碰硬。馬克·卡尼以86%的得票率當選自由黨新領袖,即將接替特魯多出任總理。這位從未擔任過民選職務的“政治素人”,在勝選演講中直言:“美國覬覦我們的資源、土地甚至國家,但我們絕不會成為美國的第51州。”他承諾繼續實施報復性關稅,并將關稅收入用于保護本國勞動者,并誓言“打贏這場貿易戰”。
加拿大便宣布分兩階段對價值1550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涉及服裝、食品、汽車等民生領域,并計劃向世貿組織申訴。特魯多在卸任前強調:“加拿大人不會退縮。”而卡尼的上臺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立場。他提出將加拿大打造成“能源超級大國”,并與“可靠伙伴”建立新貿易走廊,矛頭直指美國的經濟脅迫。
中國的反制已經啟動。中國宣布對美產雞肉、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加征15%關稅,大豆、牛肉則加征10%。這是繼此前對美能源產品加稅后的進一步措施。中國商務部明確表示,此舉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正當回應,并表示中方不愿打貿易戰,但如果被迫面對,也將“奉陪到底”!
相比之下,日本和越南的策略更為迂回。日本經濟產業部長武藤容治赴美爭取關稅豁免未果,僅獲“繼續磋商”的承諾;越南則計劃通過簽署能源進口協議緩解壓力,試圖以經濟利益換取美國的讓步。這兩種應對方式凸顯了中小經濟體在貿易戰中的無奈,但也反映了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的復雜交織。
說回到特朗普的決策,其關稅政策初衷是保護本土產業,但反噬效應已逐漸顯現。美國消費者不得不為進口商品支付更高價格,而企業因供應鏈混亂導致成本上升。
以鋁關稅為例,加拿大鋁占美國罐裝產品原料的70%,加稅后美國啤酒廠商成本激增,最終轉嫁至消費者。正如摩根士丹利警告,若關稅持續,美國今年經濟增長可能低于預期。
對美國而言,更深層次的危機還在于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加拿大轉向“可靠伙伴”、中國強化與歐洲合作、越南尋求能源協議,這些動向表明各國正試圖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若此趨勢延續,美國或將失去其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特朗普的關稅賭局,本質上是一場零和博弈。短期來看,美股暴跌與經濟衰退風險暴露了美國政策的自相矛盾;長期而言,各國加速“去美國化”將削弱其全球影響力。中國的堅定、加拿大的強硬、日越的掙扎,共同勾勒出多極化時代的輪廓,但無論如何,這場博弈中,唯一確定的是:單邊主義的盡頭,終究是消亡,就看特朗普能不能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