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十七,記得“做1事,吃3樣”,祈福添好運
隨著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到來,在農歷二月十七,即今天,是“旬首日”。旬首日的到來,在農事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萬物進入到蓬勃生長階段,也標志春耕要開啟了,是新一輪勞作的起點。
古人也常以“旬首日”定為順應天時,納福避災日,在民間流傳著 “做1事,吃3樣”的習俗,祈福添好運。那么這些習俗都是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二月十七做1事
為春耕做準備。農諺“旬首動土,秋收滿倉”,在過去,人們把旬首日看作是春耕的好日子,這天動土為春耕做準備,可以使農作物更好地生長。而此時我們的北方天氣還很低,不適合春耕,所以這天可以把家里的小菜園翻翻土,也或者給室內的花草翻翻土,圖個大吉大利,給一年的春耕開啟一個好兆頭。
二月十七吃3樣
一,吃餃子
在 “旬首日”這個新一年農耕勞作起點的日子里,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餃子的餡料比較豐富,吃餃子既是人們對春耕的重視,希望一年有個好年景;另一方面,吃餃子也是在補充體力,更有力氣去地里干農活。
豬肉茴香餡餃子的做法:
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是和好的餃子面團,茴香,肥瘦豬肉餡;2,把豬肉餡里加入蔥姜末,放白胡椒粉、鹽、醬油、植物油,用筷子攪到細膩起黏;3,把茴香擇洗干凈,控水后切成末,先用少許植物油拌一下封住切面,再和肉餡攪到一起;
4,把面團搓成長條,揪成等大的面劑子,按扁后搟皮,包入餡料,捏成餃子形狀;5,等所有的餃子都包好以后,開水下鍋煮熟,撈出裝盤即可上桌。
二,吃藠頭
藠頭,一碗春意味,一桌春意濃。藠頭在民間被看作是吉祥食物,不光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還有祈求平安、寓意著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藠頭炒臘腸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是藠頭,臘腸;2,把藠頭處理好以后,加水浸泡,再反復清洗干凈,把像蒜頭的部分用刀拍裂。臘腸切片;3,炒鍋里加植物油燒熱,放姜和臘腸炒熟后鏟出;4,鍋里倒入藠頭,大火炒斷生,加鹽、醬油炒勻,倒入臘腸翻炒幾下,關火出鍋
三,吃芋頭
在“旬首日”吃芋頭,一是寓意著豐收和富足,二是也寄托了人們多健康和多子多孫的期盼,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芋頭營養蒸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芋頭,貝貝南瓜,雞蛋;2,把芋頭刷洗干凈,南瓜洗凈后去瓤,剁成大塊,雞蛋洗凈,放在提前準備好的蒸屜上;3,蓋上鍋蓋,大火燒開,上汽后計時20分鐘,關火出鍋
感謝閱讀! 美食就是家的味道,有愛才能做得更好。我是寶媽小廚,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與鍋碗瓢盆交手多年,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喜歡三五好友相聚,鼓搗一些拿手好菜,也會分享家里的三餐,有家常菜、宴客菜、面點,湯羹、節氣民俗。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動動你的小手分享出去,歡迎常來哦,我在這里等你。圖文原創, 碼字不易,禁止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