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雄出生于1915年,江西省泰和縣人。1927年,12歲的卓雄在學校讀書時,受革命思想影響,開始參加各種革命斗爭。大革命失敗后,卓雄并沒有對革命事業灰心,此后他主要活躍在贛西南地區,以宣傳員的身份宣傳我黨的革命思想,發展黨員,壯大組織力量。
也是大革命失敗的這一年,卓雄加入了共青團。1928年,他參加了紅軍。參加紅軍之后,卓雄擔任了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2團宣傳員,繼續在我黨的領導下從事宣傳工作,引導周圍的青年走向進步與光明。
1930年,卓雄轉為正式黨員,此后他主要在中央根據地從事政治保衛工作,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作戰。期間,卓雄多次完成保衛領導人的重任,為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貢獻了一份力量。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卓雄踏上了長征之路。長征期間,卓雄主要跟隨紅九軍團行動,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紅九軍團被調入左路軍,張國燾分裂紅軍之后,左路軍南下,卓雄也被迫跟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一帶。后續他歷盡千難萬險,三過雪山與草地,于1936年取得長征的勝利,見證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卓雄進入八路軍工作,擔任了八路軍120師鋤奸委員會副主任兼鋤奸部部長,此后他隨軍挺進晉西北地區,主要從事動員以及統戰等方面的工作。期間,卓雄堅持我黨既獨立自主又聯合抗戰的統一戰線政策,積極加強基層組織與游擊隊伍的建設,做了大量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促進了晉西北地區抗日游擊隊的發展壯大。
1939年,卓雄被調到冀中根據地,擔任了冀中軍區鋤奸部部長以及八路軍第三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主任等職務。太平洋戰爭之后,面對極端復雜的抗戰形勢,卓雄沒有灰心,他繼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卓雄擔任了中央赴東北干部團政治部主任,1945年10月,他到達沈陽,之后卓雄主要在東北開展建立基層組織、組建地方武裝等工作。同時,卓雄還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廣大青年參軍參戰,鞏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權。
另外,在東北期間,卓雄還參與指揮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秋季攻勢、冬季攻勢、遼沈戰役等一系列重要作戰,為解放東北全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后,卓雄擔任了公安部治安行政局局長以及地質部副部長等職務,尤其是在地質部工作期間,他前往東北,主持了東北的石油勘察工作。
1969年,卓雄被調到福建省,擔任了福建省革委會副主任。1971年,福建省委恢復之后,卓雄擔任了福建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期間,卓雄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努力排除造反派對工作的干擾,穩定了社會的秩序。1978年,卓雄調任民政部副部長,1983年,68歲的卓雄離職休養。離休之后,卓雄享受正部級待遇,晚年他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09年因病去世,享年94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