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越南的機遇與挑戰:一場新興市場的深度博弈
一、機遇:為何越南成為企業出海的熱門選擇?
1、政策紅利與成本優勢
1.1 政策紅利
越南自1986年“革新開放”以來,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2021年新《投資法》引入負面清單制度,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均可獨資經營。
稅費優惠方面,屬于《2020 投資法》規定的投資優惠營業項目及投資優惠地區,企業可以享受以下稅費優惠:
(1)企業所得稅優惠。高科技企業、投資優惠地區的企業可享受“二免四減半”、“四免九減半”,甚至“六免十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2)依出口稅、進口稅法律之規定,免征對于用以營造固定資產之進口貨品之進口稅;用以生產之進口原料、物資及零件之進口稅;
(3)減、免土地使用金、土地租金、土地使用稅;
(4)計算應納稅所得時折舊快、增加得以扣除的費用。
越南政府通過自貿協定(如CPTPP、RCEP、越南-歐盟自貿協定等)降低出口關稅,使“越南制造”的貨物產品更具性價比。
1.2 成本優勢
越南的社保負擔比例、總體稅負比例,均低于國內,單是這兩項就可以為赴越企業節省10%以上的成本。
此外,越南勞動力成本約為中國的一半(月薪300-400美元),人口年齡中位數不到33歲,年輕人口占比56%——高達5672.8萬人,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充足且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同時,越南年輕人占比,且消費觀前衛,也是內需和消費的最重要的力量。
越南從北到南,港口眾多,便于海運,有助于降低國際貿易的物流成本。如,海防港(北部第一大港)、峴港(中部第一大港)、金蘭灣(南部,世界三大天然深水港灣之一)、蓋梅港(Cai Mep,位于巴地頭頓省,越南第一大深水港)、胡志明港(南部第一大港、全國最大的國際港口、集裝箱港)等。
2、地緣戰略與市場潛力
越南位于連接中國與東盟的關鍵節點上,政局穩定,有力接納和承載了不少外溢轉移的產業。
越南是唯一同時與中國、美國、俄羅斯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通過18個自貿協定覆蓋全球60%經濟體量,成為企業規避貿易壁壘、拓展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的跳板。
2024年越南GDP達4,763億美元——世界第33,同比增長7.09%。數字經濟規模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電子商務占比最大達220億美元,同比增長18%。交通和食品行業、在線旅游以及網絡媒體分別約為40億美元、50億美元和60億美元。
越南正快速邁向無現金社會,通過二維碼和電子錢包支付日益普及,數字支付交易總額(GTV)從2023年的1260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1490億美元。數字貸款余額增至60億美元。
越南電子制造、紡織服裝等產業全球份額顯著,三星、耐克、阿迪達斯等跨國企業已在此形成完整供應鏈。
3、行政改革與基建升級
2025年越南啟動自1986年以來最大規模行政改革:
(1)裁撤20%政府部門:合并計劃投資部與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與建設部、通訊傳媒部與科學技術部、資源環境部和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撤銷勞動榮軍與社會部,其職能將分別轉移至內務部、教育培訓部、民族委員會和其他相關機構;撤銷企業國有資本管理委員會,其職能將轉移至財政部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撤銷國家金融監管委員會,其職能將分別轉移至財政部、國家銀行和其他相關機構;將政府宗教委員會并入民族委員會,成立民族宗教委員會;(2)全國63個省、直轄市合并為32個;
(3)撤銷全國705個郡、縣級行政區;
(4)全國10595個鄉、坊級行政單位合并為2500個。
2月24日的工作會上,蘇林同志提出近期至少削減30%的營商限制條件,力爭在2至3年內成為東盟投資環境前三的國家。
同時,政府計劃投資深水港、光伏發電、核能發電、中越互聯互通鐵路、高速公路等基建項目,目標2030年將工業用電缺口從12%降至5%,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從21%降撤銷至15%。
二、挑戰:隱藏在機遇背后的風險與成本
1、政策與稅率變動
越南的法律法規的變更相對頻繁,很可能直接影響外商投資的收益和準入。
2024年起,越南將跨國公司實際稅率從最低5%提高至15%,直接影響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盈利能力。
此外,負面清單中禁止或限制外資進入的行業(如國防、經營討債服務等)需謹慎評估,部分有條件投資經營的項目要求外資持股不超過50%或需與本地企業合資。
越南實行外匯管制政策,越南盾是非自由兌換貨幣,且匯率波動幅度較大,會削弱外資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南盾年初與年底的匯率波動幅度較大?,與美元匯率一般波動5%,與人民幣匯率波動則更大些。
2、供應鏈與基礎設施短板
越南供應鏈成熟度不及中國,工具制造、精密部件、工業模具等都嚴重依賴進口,甚至連生產醫療口罩所用的無紡布都得進口。
越南的基礎設施整體較差,南北高速公路仍未貫通,全國鐵路系統已經運營了100多年了仍未進行現代化升級(貨運時速約30KM/H),港口現代化程度低,導致整體物流成本排在世界前列,占GDP比重高達21%(全球平均12%)。盡管政府有意快速推進高速路、鐵路項目,但仍受限于其資金不足。
電力供應不穩定問題突出,近年“電荒”頻發,且進口電力受限于線路載荷、法規而無法完全填補目前的電力缺口。盡管全國的風電、光伏項目建設了不少,但是因國家電網載荷不足而利用率低。2024年底總裝機容量接近5吉瓦,但大部分風電場仍在審批或建設階段,真正投入運營的不足40個?。截至2024年越南的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近5%,相當于一個大火力發電站一年的發電量。?
3、文化差異與本土化挑戰
越南民眾對“中國制造”存在歷史偏見(如早期國內摩托車低價競爭以及其媒體的“偏向性”報道導致中國產品質量形象受損),需通過本地化生產、品牌建設重塑信任。例如,中國產汽車品牌要打破日韓系在越南的“壟斷地位”以及本地汽車品牌(Vinfast)的夾擊,需要任重道遠
此外,越南勞動法收緊外籍員工配額(電子廠不超過15%),且工會在勞資談判中影響力較大,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4、經濟依賴與外部風險
24年的時間里,越南GDP增長了約15倍,而進出口貿易額卻增長了26倍有余。越南經濟高度依賴出口(2023年占GDP 70%,2024年升至79.9%),易受全球需求波動影響。如,《越南網》報道稱,目前中國是越南第一大蔬果出口市場,占該國蔬果出口總額的65.2%(約2/3)。2024年前11個月,越南對華出口的果蔬、水產品成交額分別達到41億美元、14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28.7%、23.2%。過于依賴某單一出口市場,極易受到需求端的波動影響。
地緣政治方面,中美博弈加劇越南對中國的復雜態度,部分領域存在隱性抵觸。此外,還有可能因海上問題而存在抵觸。
三、策略建議:如何在越南市場“避坑”與突圍?
1、聚焦高潛力賽道
優先布局半導體(越南計劃2030年建成10座芯片廠)、綠色能源(海上風電目標6GW)及數字經濟(電子支付滲透率目標80%),利用政策補貼(如半導體稅收減免30%)搶占先機。
此外,污水收集與處理、空氣凈化、固體排放物的收集與再利用、垃圾發電等環保項目,也是中短期內越南市場緊缺、并得到政府得到大力支持的前景可觀的行業領域。
2、深度本土化運營
(1)供應鏈:在北寧-海防經濟圈、胡志明市-平陽-同奈經濟區等布局工業園,與越南本土巨頭(如Vingroup)合資,降低土地成本(較中國低30%)。
(2)人才:通過Shopee、Lazada、Tiki、TikTok shop等平臺覆蓋85%電商用戶,同時與當地高校合作培養技術人才,以及與國內高校(如廣西民大)合作培養“中越通”人才。
(3)合規:聘用本地有實力、有信譽、“中越通”的律師事務所、法律公司、審計單位等專業機構的專業人才應對越南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變化,參與智慧城市試點項目、環保項目、高新技術、品牌設計等項目以獲取政策傾斜。
3、風險對沖機制
分散投資: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地區或政府層級,關注南部石化集群(如巴地頭頓省)等新興區域。
金融工具:利用越南盾匯率波動風險對沖工具,規避外匯管制限制。
保值工具:通過投資當地有前景的項目達到資產保值增值。
4、品牌質量制勝
隨著經濟的發展,區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消費者可選擇的產品服務更加多樣化,對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出海企業應摒棄“低價占領市場”、掙一筆快錢再挪一個窩的錯誤觀,堅持以品牌質量俘獲消費者的心,才能持續穩定地賺取消費者的錢。如,本田(Honda)自1996年進入越南以來,始終堅持“品牌質量制勝”戰略,不跟進低價惡性競爭,乃至“Honda”成為越南消費者心中不二選擇的摩托車品牌,甚至以“Honda”代指越南語的摩托車。
來自網絡
結語
越南正站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關鍵節點,其“制造升級+數字革命”的雙輪驅動模式為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政策波動、基建瓶頸與文化差異構成的“三重門”,要求出海企業、個人投資者必須摒棄“中國經驗主義”,以敏捷供應鏈和深度本土化策略,在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上實現可持續增長。
正如國內最早出海的飼料公司新希望,1999年在越南胡志明市設立第一家公司以來,通過26年本土化實踐證明的:以“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年輕化”的人才戰略,深度融入當地市場是成功的關鍵。新希望的產品和行動,不僅打破了越南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偏見”,還牢牢占據了越南飼料市場的龍頭地位:越南飼料市場第四、魚料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