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視315晚會陸續曝光了翻新衛生巾、一次性內褲徒手制作不滅菌、維修刺客啄木鳥、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電子簽高利貸、信息黑洞瘋狂竊取個人隱私、騷擾電話產業鏈、手機抽獎斂財黑幕、非標電線電纜黑產等九大問題。
【第一彈】315曝光衛生巾紙尿褲翻新黑幕:知名品牌殘次品流入市場
央視315晚會揭露,山東梁山希希紙制品公司涉嫌違規回收知名衛生用品企業殘次品進行二次加工牟利。該公司以廢品回收名義,從正規廠商低價購入本應銷毀的衛生巾、紙尿褲殘次料(260-1400元/噸),通過人工分揀出“二等品”翻新后高價倒賣(達7000-8000元/噸),涉及麥酷酷、自由點、嫚熙、中億孕嬰、好之、米菲、Babycare等十余個母嬰及女性護理品牌。
違法手段:
1. 人工翻新:工人在未消毒環境下敲打恢復產品蓬松度,將帶有明顯品牌標識的殘次品重新包裝;
2. 原料再加工:無法翻新的廢料經粉碎提取木漿、吸水樹脂等原材料,二次流入衛品生產線;
3. 利益鏈條:通過“內部關系”繞過行業強制切碎處理規定,部分網店商家直接采購翻新產品銷售。
涉事品牌:
- 嬰兒用品:麥酷酷、嫚熙、中億孕嬰、好之、米菲、Babycare
- 女性護理:自由點、全棉時代、蘇菲
該黑產暴利驚人,收購價與倒賣價差最高達30倍,嚴重違反《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目前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涉事企業生產資質及品牌方質量管控流程存重大漏洞。
【第二彈】315曝光一次性內褲黑幕:徒手制作不滅菌、材質造假
央視315晚會揭露河南商丘市部分企業違規生產劣質一次性內褲,涉及虛假宣傳、生產環境惡劣等問題。
主要問題:
1. 虛假材質標注
- 包裝標注“棉”或“純棉”,實際使用廉價滌綸面料;
- 部分企業直接偽造標簽欺騙消費者。
2. 生產環境惡劣
- 工人徒手制作,原材料與垃圾雜物混放;
- 成品隨意堆放,工作臺兼作工人餐桌,衛生條件極差。
3. 違規使用化學劑
- 為快速去污,工人使用含刺激性氣味的強力速干去污劑(“槍水”)噴灑內褲;
- 部分產品未按規范進行滅菌處理,企業坦言“為控成本不消毒”。
4. 代加工亂象
- 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代工生產“初醫生”“貝姿妍”“浪莎”等品牌一次性內褲,部分產品流程偷工減料。
涉事品牌/企業:
- 生產企業:商丘夢陽服飾、健芝初醫療器械
- 代工品牌:初醫生、貝姿妍、浪莎
行業隱患:
企業利用“方便衛生”概念營銷,實則產品衛生安全不達標,使用廉價材料及化學劑可能引發皮膚過敏等健康風險。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生產資質及質量管控漏洞。
【第三彈】315曝光家電維修黑幕:啄木鳥平臺被指縱容“維修刺客”惡意斂財
央視315晚會揭露國內最大家電維修平臺“啄木鳥家庭維修”存在系統性收費欺詐行為,利用平臺主導地位壓榨消費者與維修工雙重利益。
核心問題:
1. 惡意抬價套路
- 平臺培訓教唆維修工以“提高收費”為核心任務,甚至指導“雙簧戲”套路客戶;
- 虛構故障:如客戶水龍頭未開導致洗衣機不進水,僅打開即收費100元;燃氣灶電池帽未摘,謊稱需換點火器收費250元。
2. 暴利分成機制
- 平臺抽成高達60%,維修工僅獲40%,迫使其通過“換件”牟利;
- 案例:更換成本91元的塑料電機,收費659元,舊件轉賣再賺60元,利潤超600%。
3. 平臺責任缺失
- 投訴量超6000條卻未整改,內部縱容虛假維修;
- 維修工因“報價低”遭公司批評,倒逼欺詐行為常態化。
行業亂象根源:
平臺壟斷客源渠道,維修工生存依賴接單量,形成“不騙不賺”惡性循環。消費者因信息不對稱,維權困難。目前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平臺資質及分成模式合法性。
消費者提示:
警惕“無病大修”“小病高價”,優先選擇廠家官方售后,留存維修憑證并核實更換零件真實性。
【第四彈】315曝光“保水蝦仁”黑幕:磷酸鹽超標、包冰增重,1斤蝦仁7兩冰
央視315晚會揭露冷凍蝦仁加工行業濫用保水劑、冰衣增重等亂象,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
核心問題:
1. 違規超量添加保水劑
- 企業為增重牟利,將蝦仁浸泡磷酸鹽(添加量高達千分之三十,超國標數倍),保水率提升20%,浸泡時間超10小時;
- 成品外包裝刻意隱瞞添加劑,成分表僅標注“蝦仁+水”,涉嫌虛假標識。
2. 二次包冰衣增重
- 凍蝦仁裹冰衣最高達70%,1斤成品解凍后僅剩3兩蝦仁;
- 企業直言“沿海人吃鮮蝦,自己不吃保水蝦仁”。
3. 定制化“泡藥”產業鏈
- 企業按客戶需求定制磷酸鹽添加量,默認“水比貨壓秤”潛規則;
- 加工環境隱蔽,監管難度大。
健康風險:
長期攝入過量磷酸鹽可導致鈣磷失衡、缺鈣、消化系統損傷,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消費警示:
- 警惕低價蝦仁,查看成分表是否含磷酸鹽(焦磷酸鈉、三聚磷酸鈉等);
- 注意冷凍蝦仁解凍后“縮水”比例,避免為冰衣買單;
- 優先選擇正規渠道新鮮海蝦或透明標注添加劑的產品。
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涉事企業,行業亟需規范添加劑使用標準及包裝標識真實性。
【第五彈】315曝光電子簽高利貸黑幕:假賬號放貸、砍頭息吸血,平臺成“幫兇”
央視3·15晚會揭露借貸寶、人人信等電子簽平臺淪為高利貸溫床,利用技術漏洞縱容“砍頭息”和虛假身份放貸,形成灰色產業鏈。
核心問題:
1. “砍頭息”吸血陷阱
- 借款5000元到賬僅3500元,7天利息1500元;借款3萬元到賬1.4萬元,扣1.6萬元為利息,實際年化利率超1000%;
- 電子欠條金額與實際到賬金額不符,變相掩蓋高利貸。
2. 電子簽平臺技術縱惡
- 平臺默許放貸人使用假賬號、逝者身份信息注冊,通過“非活體”人臉識別繞過實名認證;
- 交易脫離平臺監管,資金走私人轉賬,電子協議成法律空殼。
3. 暴力催收與法律脫罪
- 受害人因無法獲取放貸人真實信息(如姓名、身份證)難以起訴;
- 平臺推責稱“僅提供簽章服務”,實則按借款金額抽成手續費牟利。
涉事平臺/操作:
- 借貸寶:電子欠條與實際資金流分離,默許線下高利貸;
- 人人信:產品經理自曝“用逝者信息做賬號”,協助放貸人隱匿身份。
行業危害:
- 電子簽技術被濫用為“合法外衣”,誘導借款人陷入債務黑洞;
- 暴力催收、隱私泄露等衍生風險高發,受害者維權無門。
監管警示:
目前涉事平臺已被立案調查,需嚴查電子簽認證真實性及資金流向監控。消費者應警惕“低門檻借款”陷阱,優先選擇持牌金融機構,留存轉賬憑證與協議原件維權。
【第六彈】315曝光個人信息竊取黑產:爬蟲偷數據、三網監控,每日處理百億條隱私
央視3·15晚會揭露多家“精準獲客”公司利用技術手段非法竊取海量用戶隱私,形成灰色產業鏈。
核心問題:
1. 爬蟲技術竊取隱私
- 云企智能、綠信科技等公司通過爬蟲軟件強行抓取短視頻平臺評論區用戶電話、微信賬號,并監控同行直播間數據“截流”;
- 企騰網絡“火眼云”軟件偷取企業公眾號、微信群成員手機號,合作品牌包括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萊醫美。
2. 運營商數據黑箱
- 啟科科技通過“三網大數據”竊取電信運營商實時數據,用戶被標記3800項標簽,涵蓋消費習慣、瀏覽記錄等敏感信息;
- 其“精準通”平臺可實時展示某運營商后臺數據,日處理量達100億條。
3. 數據商品化
- 用戶信息被打包為“商品”出售,宣稱覆蓋2億網站、6萬品牌,精準分類9類人群;
- 涉事企業直言“沿海人自己不吃保水蝦仁”,卻將問題產品銷往市場。
行業危害:
- 個人隱私全維度暴露,易引發詐騙、騷擾等風險;
- 企業借“精準營銷”名義縱容數據黑產,部分合作方默許非法獲客。
監管警示:
目前涉事企業及合作品牌已被調查,行業亟需規范數據采集邊界,嚴打運營商“內鬼”泄密。消費者需警惕陌生營銷信息,定期篩查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第七彈】315曝光騷擾電話產業鏈:AI外呼機器人+虛擬號“小號”成違法電銷工具
央視315晚會揭露電銷黑產利用AI技術及虛擬運營商漏洞,大規模實施騷擾電話轟炸,嚴重侵犯用戶隱私。
核心亂象:
1. AI外呼機器人成主力
- 智優擎科技等公司開發“擬人化”AI系統,通過真人錄音模擬對話,根據關鍵詞觸發話術(如口腔醫院營銷),24小時不間斷撥號;
- 用戶難辨真假,接聽體驗“無限接近真人”。
2. 虛擬運營商“小號”掩護
- 外呼公司采購虛商提供的16/17開頭“小號”,無需實名認證,規避監管追查;
- 號碼無實體卡,可批量購買快速更換,形成“打一槍換一地”模式。
3. 黑產全鏈條協作
- 上游:非法獲取用戶號碼(結合前序曝光的數據竊取);
- 中游:虛商提供匿名號碼+AI外呼技術支持;
- 下游: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等商家購買服務精準騷擾。
違法性質:
- 未經用戶同意撥打營銷電話違反《民法典》隱私權條款;
- 虛商違規放號、縱容非法電銷,涉嫌為黑產提供基礎設施。
監管缺口:
AI技術濫用與虛商管理松散,致騷擾電話屢禁不止。目前涉事外呼公司及虛商已被調查,行業亟需嚴控AI外呼合規性及虛商號段實名制落實。
消費者提示:
- 識別16/17開頭陌生號碼,謹慎接聽;
- 通過運營商開通騷擾攔截服務,留存證據主動舉報。
【第八彈】315曝光手機抽獎斂財黑幕:虛假中獎誘導充值與天價流水,日賺20億靠“沉默用戶”
央視3·15晚會揭露手機抽獎產業鏈以“中獎”為誘餌,通過話費券、自動續費、虛標商品等手段瘋狂斂財,涉及多家科技公司。
核心套路:
1. 虛假話費券陷阱
- 諾諾網開發票后強制跳轉抽獎,謊稱“中200元話費券”,實際需充值4000元分15個月使用(10張“充200減10”、20張“充100減5”);
- 利用用戶遺忘心理,賺取海量未兌現券的“沉默收益”。
2. 自動續費“吸血”訂閱
- 兌吧科技在停車場掃碼等場景植入廣告,以“送視頻會員”誘導支付19.9元,默認開通次月自動扣費;
- 合作客戶宣稱“投100萬當天回本150萬”,暴利驅動業務擴張。
3. 虛標價格欺詐銷售
- 諾禾科技將成本63元/箱的白酒包裝成“原價4700元”,以398元“促銷價”出售,虛構折扣誘導消費;
- 負責人直言業務模式“帶誘導甚至欺詐屬性”,日流水高達20億元。
涉事企業:
- 廣告推廣:兌捷網絡科技(控股方兌吧科技)
- 抽獎系統:諾諾網(電子發票平臺)
- 商品欺詐:諾禾網絡科技
行業黑幕:
- 技術手段強制跳轉抽獎頁面,利用人性弱點設計長期消費陷阱;
- 企業承認“怕315曝光后業務崩盤”,暴利模式依賴監管滯后與用戶維權困難。
【第九彈】315曝光非標電線電纜黑產:五金市場公然售假,火災隱患觸目驚心
涉事企業/市場:
- 生產商:貴州安順金明陽、潤雄電纜集團
- 銷售端:南寧科德五金市場、貴陽金石五金機電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