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分享
患者劉某某,女性,48歲,浙江杭州人。主訴:面部黑斑10余年不愈。患者10年前出現面部黑斑,面部顏色灰暗,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月經不調、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經過全國多家醫院中醫、西醫、激光治療效果不佳,百度搜索到許柳田主任,來到祁門診療,根據上述表現辯證為腎虛血瘀型黃褐斑。辨證思路:腎藏精,主生殖,腎虛則精血不足,或腎陽虧虛,寒凝血瘀,或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均可導致面部氣血瘀滯,形成黃褐斑。
針灸選穴:太溪、照海、太沖、關元、氣海、神闕;面部八卦九宮穴位,以補腎活血、調理沖任。前14天每天一次,后14天每周2次。
結合中藥處方調理:少腹逐瘀湯+左歸丸加減口服4周。
患者黃褐斑4周有好轉,8周明天輕淡,12周黑斑基本消除。
針灸治療黃褐斑的辨證思路
依據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肝郁氣滯型
- 癥狀:黃褐斑顏色較深,呈青褐色,伴有情緒抑郁、煩躁易怒、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癥狀。
- 辨證思路:肝主疏泄,若情志不舒,肝郁氣滯,氣血運行不暢,面部氣血失和,導致色素沉著形成黃褐斑。
- 針灸選穴:以肝經穴位為主,如太沖、行間、期門等,配合面部穴位如印堂、顴髎、迎香等,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脾虛濕蘊型
- 癥狀:黃褐斑顏色較淡,呈黃褐色,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等癥狀。
- 辨證思路: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虛則運化失常,水濕內停,氣血生化不足,不能上榮于面,導致面部肌膚失養,出現黃褐斑。
- 針灸選穴:選取脾經、胃經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中脘等,加上面部的攢竹、太陽、地倉等穴位,以健脾利濕、益氣養血。
腎虛血瘀型
- 癥狀:黃褐斑顏色灰暗,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月經不調、不孕等癥狀,或有夜尿頻多、畏寒肢冷等腎陽虛表現,或有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腎陰虛表現。
- 辨證思路:腎藏精,主生殖,腎虛則精血不足,或腎陽虧虛,寒凝血瘀,或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均可導致面部氣血瘀滯,形成黃褐斑。
- 針灸選穴:以腎經穴位為主,如太溪、照海、腎俞等。偏腎陽虛者加關元、氣海;偏腎陰虛者加三陰交、然谷。同時配合面部的四白、頰車、絲竹空等穴位,以補腎活血、調理沖任。
氣血兩虛型
- 癥狀:黃褐斑顏色淺淡,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月經量少色淡等。
- 辨證思路:久病體虛、失血過多或脾胃虛弱等導致氣血不足,不能濡養面部肌膚,致使面部出現黃褐斑。
- 針灸選穴:選用足三里、氣海、血海、三陰交等穴位,以補益氣血,加面部的睛明、承泣、魚腰等穴位,以調和氣血、榮養肌膚。
許柳田醫師簡介:主任醫師安徽省基層名中醫,黃山名醫,安徽省首批健康素養巡講專家。追源新安醫學理論和家傳中醫皮膚特色為基礎,以“清肺養陰、固本培元、內外結合”為治則,五運六氣+五行脈+八卦九宮針法綜合診治牛皮癬(銀屑病)、白癜風、難治性痤瘡、脫發、不孕不育等各種疑難雜癥;開展了家傳中藥針對帶狀皰疹神經痛的內外方金剛虎蛇通絡丹,中藥定向透藥、火針治療、刺絡拔罐等中醫特色治療。開發出"針一罐—藥"三聯序貫療法,不但即時止痛效果顯著,更能預防減少后遺神經痛發生。他是中國中醫美容附屬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火針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全國委員,中國性學會中醫性學分會全國委員。每周六在黃山市中醫院新安醫學傳承中心專家門診坐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