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又來了!
這不僅是商家的“大考時刻”,也是吃貨們最揪心的日子,生怕自己最愛的美食“塌房”。
今年“315”前夕,記者竟然曝光了不少人心頭愛的黃燜雞店存在嚴重問題
外賣早已成為現代快節奏生活的“標配”,方便、快捷,解決了無數人的吃飯難題。
可是,在外賣行業紅紅火火的背后,食品安全問題卻像一顆隱形炸彈,隨時可能威脅我們的健康。
有些外賣商家的后廚簡直不忍直視,衛生條件堪憂。
有些食材質量堪憂,甚至出現以次充好、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
而外賣平臺的監管漏洞,更是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投訴無門,常常只能自認倒霉。
這些亂象讓人不禁疑惑:我們每天吃下去的,到底是美味,還是“隱患”?
外賣行業的這些“黑幕”,真的不能再忽視了!
“菜聞著有點酸咋辦?”
“多洗兩遍,泡一泡還能用。”
“客人吃剩的香菇別扔,挑出來還能再放鍋里。”
這不是玩笑,而是一家全國知名的黃燜雞米飯連鎖店,楊銘宇黃燜雞門店里的真實對話。
黃燜雞,一道許多人愛吃的快餐,背后竟藏著令人作嘔的食品安全黑幕。
根據《新京報》調查,部分楊銘宇黃燜雞門店存在嚴重衛生問題。
為了節省成本,有些店家竟然把已經變質、發酸的香菇簡單沖洗后繼續使用,甚至把顧客吃剩的香菇撿回去二次加工,完全無視食品安全底線。
一碗香噴噴的黃燜雞,竟可能是“回收再利用”的食材做成的,誰還能吃得放心?
更離譜的是,提前燉好的大盆雞肉,竟然直接摞在沒蓋的垃圾桶上,周圍黑水橫流,污跡斑斑,看一眼就讓人反胃。
而更惡心的還在后面!
顧客喝剩的湯,竟然被收回來,重新倒進鍋里“循環利用”,變成新的黃燜雞湯底!
那些本該直接丟掉的食材垃圾,在這些黑心商家的手里,搖身一變,又端上了餐桌。
這哪是做飯,簡直是在“煉丹”!
問題是,這些商家到底哪來的膽子?
是競爭太激烈不擇手段,還是監管太松沒人管?消費者的健康,就這樣被當成了兒戲?
以假亂真的食材貓膩
以次充好,坑蒙消費者,這種套路不僅存在于線下餐飲行業,直播帶貨里更是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
就拿最近爆火的“藏烏梨”來說,直播間里主播們夸得天花亂墜,說它是純天然的高原特產,營養價值極高,價格自然也不便宜。
可調查一揭開真相,才發現所謂的“藏烏梨”,不過是普通梨冷凍后染色偽裝的假貨,跟“高原特產”八竿子打不著!
更離譜的是,不僅水果造假,就連果樹苗也被盯上了。
一些商家把普通梨樹苗貼上“藏烏梨樹苗”的標簽,包裝成稀有品種,高價賣給果農,一棵樹苗翻幾倍地賺,欺騙種植戶血汗錢。
不止水果造假,連我們日常喝的酸奶也深陷“水分”危機。
許多超市里擺滿的“酸奶”,實際上只是“牛奶摻水飲料”,牛奶含量低得可憐,營養價值根本達不到標準。
成本低廉,卻被包裝成高端產品高價出售,商家的套路一個比一個深。
面對這些無良商家,消費者如何才能擦亮眼睛,不再掉進這些坑呢?
那些保健品,宣傳的時候一個比一個夸張,仿佛吃了就能延年益壽、百病不侵。
像氨糖軟骨素、葉黃素、蛋白粉,商家吹得神乎其神,仿佛是靈丹妙藥,可實際效果根本沒那么神奇。
歸根結底,一些無良商家就是為了賺錢,不惜夸大宣傳,完全不顧消費者的權益,太坑人了!
外賣速食的衛生死角
現在的外賣速食行業,預制菜已經成了主角。
很多商家為了省時省力,直接用冷凍料理包加熱后就端上桌,連食材的新鮮度都懶得保證,顧客吃的到底是“現做”的美味,還是冷凍食品加熱的“套路”,根本無從分辨。
更可怕的是,一些黑心商家連過期的肉都不舍得扔,簡單處理一下,繼續端給顧客吃。
這樣的操作,不僅僅是偷工減料,而是赤裸裸的食品安全隱患。
再說油炸食品,炸雞、炸串這些小吃看起來香噴噴,可一旦遇上不良商家,背后的衛生狀況簡直不忍直視。
劣質油反復炸,一鍋油能用上好幾天,甚至更久,吃進去的不是香脆可口,而是油污殘渣和一堆有害物質。
長期吃這些,別說腸胃會受不了,連健康都可能受到嚴重威脅,甚至增加致癌風險。
還有大家愛吃的麻辣燙、米粉,它們的湯底如果真是熬出來的,那算良心店了。
很多黑心商家為了節約成本,直接用香精和骨粉勾兌,喝起來濃郁,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多少真材實料,食材的衛生狀況更是讓人堪憂。
這些商家在背地里偷偷搞小動作,讓消費者毫無防備地吃進各種不健康的食物,長期下來,影響的不只是胃口,更是身體健康。
外賣雖然方便,但吃得安心才是最重要的!
外賣確實方便,但吃得安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怎樣才能既享受外賣的便捷,又避免踩坑呢?
點外賣一定要擦亮眼睛,盡量選擇正規、有資質的商家。
別光看銷量高低,商家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才是關鍵,確保食物的來源安全,避免“黑作坊”制造的垃圾食品悄悄溜進你的餐盒。
拿到外賣后,別急著開吃,先檢查一遍!
包裝是否完好?有沒有破損或滲漏?食物有沒有異味、顏色異常?
如果發現任何可疑情況,比如飯菜酸了、肉質發黏、湯水渾濁,千萬別猶豫,直接拒絕入口,并立刻向平臺或商家反饋,必要時還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
健康無小事,吃得放心才是真享受!
只要多留個心眼,遠離“黑心外賣”,才能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吃得既方便又安心!
參考信源
新京報,2025-03-12,《楊銘宇被曝食材變質、剩菜回收,黃燜雞為何“不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