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外長會落幕,聯合聲明中再度提及多項涉華議題,還威脅中方不許做三件事,不到24小時,中方直接反將一軍!
臺灣、南海、俄烏沖突……
G7峰會閉幕,聯合聲明再次將矛頭指向中國。
這些老調重彈的指責背后,究竟是G7維護國際秩序的正義之舉,還是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圖謀?
面對G7國家的挑釁,中方該如何應對?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G7的每份聲明都會大張旗鼓地譴責俄羅斯、力挺烏克蘭。
不過,這一次的聯合聲明畫風突變,對俄羅斯的措辭明顯“溫柔”了許多,甚至連“譴責俄羅斯非法侵略”這種常用詞都不見了。
但話鋒一轉,G7外長卻把矛頭大篇幅對準中國,一邊炒作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大談特談對中國核武器建設的“憂慮”,一邊拿東海、南海、臺海問題做文章,試圖渲染地區緊張局勢。
更離譜的是,以往聲明中至少還會象征性地提一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次卻直接省略。
面對G7這一系列挑釁,中方當然不會坐視不理。
要搞清楚這一切,得透徹理解G7對華政策的根本目的。
臺灣問題上,他們總是大聲反對中國大陸改變現狀,背后其實是在變相支持“臺獨”,這挑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
而南海問題上,他們高談“航行自由”,對中國在南海的合法行動指手畫腳,實則是想維持他們在亞太的戰略優勢。
所以啊,G7這是在動腦筋想方設法給中國制造麻煩,但中國該怎么應對,這可得深思熟慮了。
至于俄烏沖突,G7一口咬定中國“援俄”,這其實是典型的冷戰思維在作祟。
他們試圖把中國描繪成破壞全球秩序的“搗亂分子”,但這背后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關心烏克蘭的局勢,而是擔心中國的崛起。
G7的這些指責,其實暴露了他們對中國發展的深深焦慮。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咱們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無疑給G7的傳統經濟霸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逐漸上升,許多時候咱們的立場和行動不再完全與G7的利益一致,這讓他們感到不安。
G7的這種攻勢,不單純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背后更有一層政治動機。
他們希望通過政治手段打壓中國,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時還想借此轉移國內的經濟困境和社會矛盾,找個“替罪羊”來分擔他們的壓力。
有趣的是,盡管G7內部在許多問題上常常意見不統一,但在對華政策上卻異常一致。
這種“團結”反映了G7對中國崛起的共同憂慮,以及他們對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共同訴求。
正是這種團結,使得G7在對華政策上更加強硬。
七國集團這番操作,說白了,就是想對中國下“禁令”,不許中國做三件事:第一,不準對“臺獨”勢力采取反制行動;第二,不準在東海維護國家主權;第三,不準在南海捍衛自身利益。
可問題是,這三件事,哪一件不是中方合理合法、天經地義的正當舉動?
中方根本沒慣著他們,直接反將一軍,不到24小時就做出了回擊。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迅速反擊G7的指責,明確表示亞太地區是和平與發展的區域,而不是大國博弈的棋盤,奉勸G7不要搞冷戰那一套,別再挑動陣營對抗、制造緊張局勢。
這種回應不僅傳達了中國堅決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還表明中國不會屈服于外部壓力,決心站穩自己的立場。
中國能夠如此堅決應對壓力,背后不僅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支撐,還擁有堅定的國際道義支持。
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為國家利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倡導多邊主義,并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支持。
這些都使中國能夠在面對外部挑戰時,擁有足夠的底氣和信心,毫不動搖地捍衛自己的利益。
從臺灣海峽到南海等敏感問題,中國始終堅守自己的立場,按照國際法行使自己的權利,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而且,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持續推進,不僅提升了作戰能力,也進一步增強了捍衛國家主權的實力。
在應對G7挑戰的同時,中國并沒有單純陷入對抗,而是積極投身全球治理,力圖推動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中國倡導多邊主義,堅定捍衛國際法,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
參考信源
人民日報,2025-03-15,《我駐加使館批駁七國集團外長會聯合聲明:老調重彈 惡意污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