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位居“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其獨特審美特性與“金石之音”,契合中國傳統文人追求的精神意境,因此成為文人墨客最好的精神伴侶。2025年2月,中國農歷新年期間,也正值“中國春節”正式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際,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杜克音樂廳內,一曲《平沙落雁》從古琴演奏者楊曉瑩的指尖流淌而出。
舞臺中央,身著青墨旗袍的楊曉瑩輕撫一米來長同樣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樂器,手起指落間,全體觀眾都驟然安靜,被她的琴聲吸引。此次倫敦音樂會,她以古琴為舟,載著近乎中國最古老的音樂智慧,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引發了現場許多英國觀眾對來自中國的古琴和古琴演奏者的好奇與熱烈掌聲。
話琴人訪談,聊琴趣人生。本期專訪,讓我們聊聊古琴,以及楊曉瑩的古琴情緣。演出結束,我們對這位琴者進行了采訪。
原來,這是一位從小科班出身的藝術生,她的音樂之路始于天賦,更成于熱愛。自幼展露音樂才華的她,少年時考入武漢音樂學院附中,一路斬獲多項音樂比賽獎項,并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武漢音樂學院。然而,世事難料,命運卻在她即將開啟音樂職業生涯時開了一個玩笑。大四那年,她被診斷出聲帶先天性閉合缺陷,她無法再繼續從事聲樂演唱,這讓她不得不暫別舞臺。
然而,楊曉瑩內心深處對音樂的追求從未停止,直到她遇見了古琴,一次偶然聽到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的《關山月》和《平沙落雁》,那古樸的琴音深深震動了她。“古琴那種深沉古樸、低頻率的振動,所演奏的音樂,和其他樂器,尤其是西洋樂器有著完全不同的意境。初聽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治愈,那種松弛、優美、也很悠遠的特殊音色所帶來的治愈。漸漸的,就會想靠近它、學習它,而在學習古琴的過程中,又會接觸學習到大量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文學、藝術、歷史考古等等。”
從此,楊曉瑩一頭扎進古琴的世界,潛心研習,后來結識的古琴圈里很多優秀的琴家,也有很多人是熱愛并研究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過程中,被古琴魅力所吸引,然后同樣靠近它、學習它,從此走上傳承之路。她拜師當下古琴傳承理念上較為先鋒的著名青年古琴藝術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曉霞女士,憑借著扎實的音樂功底和刻苦訓練,楊曉瑩很快在古琴領域嶄露頭角,并多次參與國內外重要演出。她認為,古琴不僅是一種樂器,更是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血脈中最古樸的的智慧和理想。
(左楊曉瑩,右趙曉霞)
“古琴對我而言,已不僅僅只是一種樂器。”楊曉瑩說道,“它是從商周時期唯一未斷代流傳至今的文化密碼,承載著中華民族三千年的榮辱興衰。”她提及建國初期全國僅存數百琴人,到如今百萬習琴者的跨越,語氣堅定而深沉,“這背后是幾代傳承人耗盡心血鋪就的路,而我不過是接過火把的后來者。”
一些和楊曉瑩一樣理念較為開放的琴人還認為,古琴的傳承傳播絕不僅僅止步于考古而來的減字譜傳統曲目的演奏。楊曉瑩平時除了日常練琴和演奏傳統古琴曲之外,也常和國內一些作曲家,包括一些業內有名的作曲家、藝術家探討交流。她發現,其實在傳承上,現在有個很大的問題,由于流行度不高,很多作曲家其實并不了解古琴,甚至很少有機會聽到古琴曲,這,就為古琴傳承帶來一定的問題:“ 當下我們聽到的琴曲絕大部分是傳統古譜琴曲,而現代作品少之又少,沒有作品,那么當下高度發展的信息傳播途徑中,也就不容易發現古琴的蹤影,那么,這又何來真正的傳承,何來蓬勃的發展呢?因此,近年,我積極赴海外參與中西方文化交流音樂會,希望盡可能多讓國外觀眾了解中國的古琴,欣賞中國最古老的音樂演奏,同時,也在國內外嘗試與一些作曲家合作,在一些作品中融入古琴,嘗試古琴和其他樂器包括西洋樂器的跨界融合,幫助作曲家解決對古琴的不熟悉,解決古琴在與樂隊、樂團合奏、協奏中,音色偏小的問題(古琴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室內樂器,文人雅客用以悅己、會友,因此音色不像其他表演型樂器音色洪亮)。”
此次倫敦音樂會,楊曉瑩特意選擇了古琴名曲《平沙落雁》。她笑言:“古代中國有句話叫‘半曲平沙走天下’,這次我帶著完整的《平沙落雁》來到倫敦,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播,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這首誕生于明代的琴曲,以其悠揚流暢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深受歷代琴家喜愛。楊曉瑩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營造出“靜境中之鬧境”的趣味,為觀眾呈現出一幅水墨畫般的音樂畫卷。
“古琴藝術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楊曉瑩表達了三個心愿:希望未來能將古琴與更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能有更多的優秀作曲家為古琴創作優秀的現代新作品;能有更多媒體關注古琴的傳播。從而讓更多人感受到古琴的魅力,讓這門源自三千年前的古老藝術,煥發新的生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楊曉瑩堅定地表示,“我深知古琴藝術的傳承與傳播任重道遠,但正是這份責任讓我更加堅定。作為我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者與傳播者,我將以不懈的努力,推動古琴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為這一承載中華文明深厚底蘊的藝術形式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世界文化的舞臺上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真真切切能為我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的傳承傳播,做出推動和貢獻。”
從歌聲到琴音,楊曉瑩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音樂的熱愛,也用實際行動推動著古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她的琴聲不僅回蕩在音樂廳的穹頂之下,更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播撒著東方美學的種子。“古琴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楊曉瑩也在探索古琴與現代藝術的融合,嘗試讓古琴的寫意美學以更當代的方式呈現。相信在未來,這位年輕的古琴演奏家將繼續用琴聲打動世界,讓千年古琴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將禪意、寫意、深邃的東方美學分享給更多人。
( 文:陳瑜潞 來源:中國音樂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