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曾渴望擁有一款完美的海上步槍,既能在波濤洶涌的甲板上保持射擊精度,又能滿足登陸作戰的火力需求。
M1895李氏海軍步槍似乎完美符合了所有要求,獨特的直拉式槍機,小巧的6毫米子彈,無不彰顯著創新與進步。
然而,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步槍,卻最終在歷史的舞臺上曇花一現。從備受矚目到默默無聞,M1895步槍究竟經歷了什么?
M1895步槍
美國海軍在更換槍支時,沒和陸軍一樣選笨重的大口徑步槍。
他們覺得海軍用槍,輕巧更重要。小口徑子彈輕,飛得快又直,打海戰好用,士兵也能多帶幾顆子彈。
所以海軍選了6毫米的李-海軍步槍,這槍特別之處在于槍機,它是由發明盒式彈匣的詹姆斯·巴里斯·李設計的,用的是一種特別的直拉式偏移閉鎖槍機,用起來很方便。
而當時的無煙火藥對槍械的閉鎖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式旋轉槍機雖然可靠,但操作較為繁瑣。
李氏直拉槍機將簡單的直線拉動轉化為槍機的偏移閉鎖,兼顧了便捷性和安全性。
這種設計與當時常見的施密特-魯賓和斯太爾-曼利夏槍機不同,體現了李氏的創新思維。
在1894年的競標中,李氏步槍憑借其獨特的性能勝出,并由溫徹斯特公司生產,最終被命名為M1895李氏海軍步槍。
戰場中的步槍
M1895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它的直拉式槍機,槍機底部特殊的閉鎖面與槍身底部結構緊密結合,通過拉動槍機拉柄即可完成開鎖和閉鎖動作,同時還能完成待擊。
這種設計簡化了操作流程,M1895的抽殼方式也頗為獨特,它的“浮動”抽殼鉤在槍機后退到一定位置時才會被推出,將彈殼拉出。
這種設計確保了抽殼的成功率,但抽殼鉤也容易丟失。
M1895的供彈系統采用了李氏漏夾裝填系統,漏夾與子彈一起裝入彈倉,首發子彈上膛后漏夾會自動掉落,這種設計簡單高效。
1896年,美國海軍大手筆采購了一萬支M1895步槍。但一開始就出了岔子:為了追求威力,最初的6mm海軍步槍彈威力太大,槍管扛不住,用著用著就壞了。
沒辦法,海軍只能修改子彈的規格,順帶把步槍上的瞄準刻度也得改改。這么一來,交貨時間自然就延后了。
更倒霉的是,紐約造船廠還著了一場大火,燒掉了大約2500支步槍!這下海軍只好緊急從市場上買槍,再自己改裝。
這批倒霉催的M1895步槍后來上了戰場,包括美西戰爭、美菲戰爭,甚至還參與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戰場上,大家發現這槍優點不少:子彈飛得直,打得準,子彈也輕巧。
但缺點也挺明顯,比如退殼的時候容易把鉤子給弄丟了,而且槍栓也不夠結實,容易壞。總之,算是毀譽參半的一款槍吧。
曇花一現
M1895步槍很有創新,但命運不濟。
因為1898年,軍隊決定陸軍海軍用同一種子彈,選了陸軍的.30口徑子彈。海軍就放棄了M1895和它用的6mm子彈,改用陸軍的槍和子彈,后來陸軍也換了新槍和新子彈。
所以最終M1895李氏海軍步槍1895步槍就默默無聞地消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