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罪》的最新劇情中,張玉蘭為了填補狼心狗肺兒子郝成才的經濟窟窿,得知自己患了尿毒癥后毅然決心赴死,目的就是為了在自己死后,兒子能順利拿到意外險。
張玉蘭一片慈母心,郝成才一開始卻不以為意,直到被警方告知母親的死因,才漸漸有了幡然悔悟的苗頭。你可能會問,郝成才這么混蛋的一個人,為什么張玉蘭到死還想著幫他忙呢?
首先,愛子情深。張玉蘭與郝成才之間,有著血濃于水、無法割舍的親情。無論過了多久,這份天生的血緣羈絆是無法改變的。張玉蘭的前夫早死,她獨自一個人承擔起了撫養兒子長大的重任,多年來她咬牙堅持,從未放棄。張玉蘭將自己所有的愛與希望毫無保留地傾注到了兒子身上,這是一種本能的、純粹的母愛。這種親情,不會因外界因素而改變,應佑昌的干涉也好,王瑩瑩的介入也罷,在這份深厚的母子情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對張玉蘭而言,郝成才就是她生命的延續,是她在這世間最珍視的存在,不管歲月如何流轉,這份愛子情深始終如初。
其次,習以為常。長期與兒子相依為命,讓張玉蘭逐漸失去了自我,她的世界里只剩下郝成才。在那些漫長的歲月里,她的生活圍繞著兒子打轉,人生價值也完全建立在養育兒子成才這件事上。為了郝成才,她習慣了默默付出,不管面對多大的委屈,都選擇忍氣吞聲。時間一長,這種付出與犧牲成了她生活的常態,她也漸漸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張玉蘭的認知里,兒子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兒子的成功就是她人生唯一的意義。這種生活模式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生命里,成為她無法改變的習慣,哪怕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哪怕兒子的行為出現諸多問題,她依舊本能地按照過去的方式,不顧一切地為兒子付出。
最后,于心不忍。張玉蘭并非對郝成才的惡劣行徑毫無察覺,她清楚兒子對自己的態度是多么冷漠,對應佑昌又是何等傲慢無禮,她也知道兒子和兒媳愛慕虛榮,陷入高額債務的漩渦,過著與自身實力不符的奢靡生活。但她始終狠不下心來責怪兒子,她于心不忍。
在張玉蘭心里,兒子永遠是那個需要呵護的孩子,即便犯了錯,她也總是下意識地為他找借口,覺得他只是一時糊涂,或者是被兒媳慫恿帶壞了。所以,她不斷地掏空自己的積蓄,只為幫兒子填補生活的窟窿,讓他的日子能過得輕松些。哪怕自己的生活因此變得捉襟見肘,她也毫無怨言。
當張玉蘭查出自己身患尿毒癥,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如何治療,而是兒子未來的生活何以為繼。她深知自己的病會給兒子帶來沉重的負擔,也擔心自己離世后兒子的生活會陷入困境。于是,張玉蘭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利用自己患病的事情設計一出被殺戲碼,目的就是為了讓兒子能夠成為她人身意外保險的受益人。這個決定背后,是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擔憂與無盡的愛,她寧愿犧牲自己生命最后的時光,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也要為兒子鋪就一條看似安穩的道路。
張玉蘭對郝成才的愛,讓人感動之余唏噓萬分,她的溺愛與容忍,造成了郝成才不知感恩,理所應當的心態,也將她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正如靳椿在工作筆記中感嘆的那樣:她像一只蠟燭燃盡自己的所有,把光明留給別人。
張玉蘭含淚而死,郝成才火場旁觀。這樣的親生兒子,連洗白都不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