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十五,春風和煦,中牟縣姚家鎮姚家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古廟會盛景。這一日,姚家村及其周遭村落仿佛被歡樂的海洋所包圍,賓客盈門,人聲鼎沸。然而,在這熱鬧非凡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曉這古廟會的深厚底蘊與傳奇來歷呢?筆者披沙揀金,翻閱古籍,愿為讀者揭開其神秘面紗。
據《中牟縣志》所載,姚家村及其鄰近村落,明代時曾設清寧保,清代則改為清寧里。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姚家村東北方,昔日八一場附近,曾矗立著一座青寧寺。然而,關于青寧寺的始建與廢棄之年月,史料闕如,更遑論青寧寺廟會的詳盡記載。
談及青寧寺的遺址,姚家村的老支書李師增記憶猶新。他回憶道,村東南角曾有一間關爺廟,孤懸廟崗之上,后成為學堂之地。而村東北角,確有青寧寺之遺跡,位于昔日姚家鄉畜牧配種站所在。盡管李支書未曾親眼目睹廟宇風采,但村中老人世代相傳,言其建于盛唐。時至今日,村中仍有人們稱之為瓦碴地,它在默默訴說著青寧寺往昔的輝煌。
至于青寧寺廟會的起源,九十高齡的王福正老人娓娓道來,亦是源自村中老人的口耳相傳。昔日姚家村東北方向的毛莊村東,曾有一座廟宇,或曰龍王廟,或曰龍王洞。1938年,蔣公花園口決堤,黃河之水滔天而來,淹沒縣城,直沖姚家。幸得姚家地勢高聳,黃水繞道毛莊,東南而去。彼時,廟宇陷于黃水之中,村民為阻水勢,沿毛莊向東南筑堤。堤成而水漲,龍王廟亦隨之傾頹,決堤之危迫在眉睫。
(這是當年黃河決堤南下在喬莊村僅存的防御黃水的大堤頭)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條小蛇悠然浮現于黃水之上。有村民取盤置于堤上,小蛇蜿蜒而上,安然棲息。神奇的是,小蛇盤踞之后,竟回首顧盼黃水,而黃水竟緩緩退去,決堤之危得以解除。村民皆以為神蛇顯圣,遂許愿黃水退后,于毛莊村南建廟,并于二月十五演大戲以酬神。自此,廟會便在毛莊村南生根發芽,輻射周邊毛莊、校莊、喬莊、油張、姚家、雍家、十八里盧村等村。
(喬莊村民喬狗旺在講述當年人們抗御黃水的記憶)
解放后,鑒于廟會原址偏僻,姚家稅務所當時的所長魏清辰先生酷愛戲曲,遂提議將會址遷至姚家。這一決策,不僅讓廟會得以延續,更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直至今日,仍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賓朋,在一起共同舉杯。讓激情與智慧在相聚與共鳴的碰撞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期許著未來無限的可能,孕育著每一個明天的希望。
(胡云峰,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于三胡書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