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長空:傳奇商業領航者的榮耀征程
龐巴迪公務機中國區總代理巴圣順
在時代的浪潮中,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無畏的勇氣,踏上了商業的逐夢之旅。
從國際貿易的初出茅廬,到外企管培生的砥礪成長,再到自主創業的風霜雨雪,他用智慧與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商業傳奇。
他用三十年商海沉浮的經歷,詮釋了何為“不設限的人生”。
求學與初入職場
外貿黃金年代的弄潮兒
上世紀80年代,巴圣順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原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主修國際貿易。彼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外貿行業風起云涌。
“我們那屆學生是“89年代那一代人”。他回憶道。畢業后,他選擇進入天津開發區一家外企,從零底薪的業務員起步。
憑借敢闖敢拼的勁頭,一年內他晉升為主管業務的負責人,帶著七人的團隊,將業務版圖拓展至全國二十八個省市,創下年利潤350萬元的佳績。一做就是三年,從來就沒有過休息日。
那三年,是他人生的試煉場,從基層業務員迅速成長為團隊領導者。這段經歷,如同淬火的鋼,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卓越的商業才能。
24歲時,他已成為合資企業下設的新企業的大總管,成為“人權,財權,物權”三權集一身的外企高管,九十年代能夠代表事業有成的三大件:日本進口的馬自達黑牌轎車,日本松下BB機,美國摩托羅拉手機(俗稱大哥大)成為標配,因此也成為同齡人中的“傳奇”。
然而,由于畢竟是初出茅廬,人生閱歷和經驗還不夠豐富,面對社會的復雜人際關系與隱患,讓年輕的他還是選擇了急流勇退。
“應該是時候按下暫停鍵,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做一下規劃了。”1994年,他毅然辭職,開啟創業之路。
創業浮沉
從廣告大亨到茶樓老板的跨界試煉
從最初的廣告公司,到后來的日本百元店便利超市和茶樓,他一路摸爬滾打,在市場的浪潮中不斷試錯、調整。雖歷經挫折,但他并未退縮,而是將失敗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他深刻反思商業策略與團隊管理,更加注重市場調研與消費者需求分析,用智慧與勇氣在商業的戰場上披荊斬棘。
1995年,他成立的廣告設計公司,承接了天津開發區臺灣著名企業“嘉年華”乖乖食品、韓國三星,錦湖輪胎等品牌的包裝設計訂單,一年流水近五百萬。他購置豪車、投資房產,成為天津商圈新貴。
但命運的轉折總在不經意間降臨:一次搬運貨物時腰椎舊傷發作,他一度臥床三年,歷經高位截癱的危機。從1997年至2000年這一段至暗時期,他訪遍了所有能夠治療腰椎病的名醫,但是都是無功而返。“那段日子讓我明白,人生需要暫停鍵。”
終于有一天,他在青島的朋友給他推薦了一位家住即墨區的民間中醫,說是傳承了祖上的治療配方,可以去嘗試一下,抱著“死馬當活馬醫”,民間醫學竟然讓他奇跡般地康復了,從臥床三年到可以下地走路了,接下來又是一年多的康復訓練,逐漸恢復到了從前。
有此一次人生的經歷,讓他從中深深感悟到了人生無處不在的風險與機遇。
千禧年后,一個全新的行業悄然興起——茶樓。他隨即轉戰投資干茶樓的生意,正當生意如火如荼的時候卻因合伙人背信棄義,而使他陷入了生意的糾紛。接踵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人生煩心事,被不明之人綁架勒索,遭到從監獄中剛剛釋放出來的勞改犯搶劫,憑著自己的一身正氣,躲過了一次次的磨難。
1996年他懷揣著不菲的現金前往泰國去洽談“America standard 美標潔具”的代理權,期間途經香港停留了幾天順便去探望一位故友,卻因在香港無證駕駛險遭牢獄之災,最終因一句“香港本就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的機辯而絕處逢生。
這些經歷被他笑稱為“商戰必修課”:“做生意不僅要懂市場,更要懂人性與規則。”
航空賽道
國際奧委會的垂青與低空經濟的時代洞察
2007年,適逢北京申奧成功,他迎來人生最大轉折——通過來北京視察奧運會項目場地的國際奧委會官員推薦,他成為加拿大龐巴迪公務機中國區代理,于2009年成功的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架公務機——龐巴迪最頂級的環球快車“Global Express”。
近十年與龐巴迪的緣分讓他對航空這個賽道有了新的領悟。這段經歷也讓他深度接觸了航空產業,也為日后布局低空經濟埋下了伏筆。
2021年,他瞄準國家“低空經濟”戰略,與天津神州飛行器有限公司合作,推動無人機內貿和外貿業務。
“低空經濟的主旋律并不是簡單的無人機賽道,而是通航產業基礎設施的革命。”他分析道。
根據2022年3月份發布的《美國國家綜合機場體系規劃(2021-2025)》“美國全部機場數量19636個,其中私有機場14556個,公有機場5080個,最新的機場體系包括3304個新增機場,還有6個擬建機場。然而目前截至2025年3月中國民用機場270多個,通用機場僅有475個。
“未來三十年,通航機場、飛行營地、空域管理系統才是真正低空經濟的使命。”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以其獨特的空中優勢和廣泛的應用潛力,逐漸成為各行業的焦點。
他看到了這一產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也感受到了時代賦予的使命。無人機產業的未來,恰似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農業領域,無人機精準施肥、灑藥,助力智慧農業邁向新高度;在物流行業,它突破地形限制,實現快速配送,重塑供應鏈格局;應急救援中,無人機更是能第一時間獲取災區信息,為救援決策提供關鍵支撐。
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幾年無人機產業將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而他堅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無人機產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未來展望
低空經濟與洋務運動的歷史回響
談及行業前景,巴圣順將低空經濟比作“新時代的洋務運動”:“就像李鴻章接手天津機器制造局,從而帶動了北方工業近代化。目前我們亟待解決的是低空數字交通網絡體系及規劃。”
他認為,國家推動空域開放、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正是要構建“空中絲綢之路”,打通空中交通的瓶頸。“無人機物流、空中出租車、應急救援……這些場景落地時,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有望超十萬億。”
對于創業者,他給出務實建議:“別追風口,要追國家戰略規劃與政策。新質生產力(AI、新材料)與傳統產業結合,才是未來增長點。”
如今,他正在與當地政府及國企建設單位籌劃低空經濟產業園,試圖打造從研發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我的人生信條就一句”他端起茶杯笑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當年24歲的他穿著筆挺西裝,站在天津大酒店窗前,身后是90年代蓬勃發展的城市天際線。從外貿驕子到低空經濟拓荒者,他的故事不僅是自己的奮斗史,更是一部中國產業變遷的微觀注腳。
正如他所言:“時代給過我們所有答案,關鍵看你敢不敢伸手去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