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這不僅是格力的創新突圍,書寫著中國制造向死而生的新敘事,更是一個企業家用半生功名作賭注,向時代證明:真正的強者,永遠在否定昨天,與明天的自己決戰。
作者|華祥名
出品|華祥名財經全媒體
2025年3月13日上午,北京通州區的春寒料峭中,一場裹挾著爭議與熱望的開業儀式正在激情上演:
人潮像被磁石吸附般向一處涌動,海報上的女人身著米白色長裙,目光如炬,大步流星地穿過高舉手機直播的人群、在快門聲與歡呼聲中推開玻璃門,揮手間仿佛在宣告一場決戰的開始——這里是“董明珠健康家”北京首店,而海報上的主角,正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開業了”,聲音穿透人群,帶著年輕人般的銳氣。
格力還是那個格力,只是格力店已不再是光賣空調的格力店。董明珠指著那臺標價9800元的美容儀,對著鏡頭笑道:“六年了,它讓我敢素顏上直播。”
這不是簡單的門店開業,而是一場籌謀已久的“認知突圍戰”。當同齡人隱退幕后,董明珠仍在直播間拆解產品技術,在輿論場直面“格力是否姓董”的詰問,甚至將個人形象鑄成品牌破壁的利刃。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開業儀式。當同輩企業家紛紛隱退江湖,董明珠卻選擇以一場自我革命,將個人IP與品牌共命運。而這場開業,正是她向內開刀、向外突圍的宣言書。
1
當消費者踏入“董明珠健康家”,就能感知到格力專賣店明顯的變化。
空調AI控溫系統實時調節,家用空調都已經實現了“風不吹人”,洗衣機滾筒中取出衣物纖維間煥然一新,智慧煙灶聯動烹飪的香氣在互動廚房裊裊升起……這些場景化的“感官劇場”,正是新零售的終極形態:線上與線下的交響不再是渠道拼接,而是以體驗為經緯,織就虛實共生的生活圖景。
在傳統家電賣場以陳列式銷售為主的時代,董明珠健康家重視“體驗經濟”的新模式。500平方米的空間里,設五大場景體驗區,將臥室、廚房、客廳等生活場景一一還原。消費者可以在這些場景中自由穿梭,親身體驗格力健康家電所帶來的舒適與便捷。這種全場景體驗式零售模式,不僅能夠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產品的功能和優勢,還能夠增強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情感連接。
這種顛覆性的場景重構,讓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參數,而是溫暖生活的守護者。
“我們賣的不是產品參數,而是生活方式的具象化。”這種顛覆性變革,與70年前沃爾瑪用超市貨架重構消費習慣、20年前蘋果用體驗店改寫科技產品邏輯,何其相似。而董明珠,帶領格力成為這場商業革命的最新注腳。
這些場景化的體驗,正是董明珠打破品類局限的密鑰。她試圖告訴消費者:格力不僅是空調,更是覆蓋健康生活的解決方案。“消費者走進來,會看到格力不只是空調,而是全屋智能生態。”
“消費者總問:格力有冰箱嗎?有洗衣機嗎?這種質疑,我們必須用拳頭產品擊碎。”董明珠的焦慮,也折射出格力輝煌下的隱痛。“好空調,格力造”的標簽便如同烙印,讓冰箱、洗衣機等產品線在消費者心智中始終難以突圍。即便布局全品類家電多年,市場仍以“空調專家賣冰箱”的偏見冷眼旁觀。
“董明珠健康家”的出現,也代表著未來零售的趨勢——全品種,全場景,全渠道,新零售模式的深度融合。在這個數字化時代,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產品購買,他們更渴望能夠親身感受產品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格力市場總監朱磊向群訪的記者透露,格力今年首批3000家專賣店將覆蓋一線至下沉市場。這場聲勢浩大的渠道革命,本質上是格力從“制造”向“智造服務”的轉型宣言。正如董明珠直播中那句樸素宣言:“格力不僅要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更要讓世界愛上中國的生活方式。”
這或許就是商業文明的終極浪漫: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永遠有人愿意以畢生熱忱,為更美好的生活投票。
董明珠在開業致辭:“我們賣的不是家電,是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力。”
而這份想象力,正從北京通州的一家門店出發,悄然重塑著一個時代的消費圖景。
2
連日來,“董明珠健康家”的名字引發了輿論風暴。
社交平臺上,“董明珠綁架格力”的質疑甚囂塵上,而她淡定回應:“我的名字早就被格力注冊了,流量屬于公司。” 這種將個人IP與企業深度綁定的策略,既危險又高明——爭議即傳播,罵聲即關注。
有人質疑她“綁架格力”,有人嘲諷她“網紅式營銷”,但她卻將這種爭議轉化為傳播勢能。首店開業直播在線觀看量744萬人次,社交媒體話題閱讀量破億,整體銷售金額8560萬元。
流量是表,品質是里,唯有雙向奔赴,方能行穩致遠。
“董明珠=格力”的戰略引發兩極爭議。反對者認為過度依賴個人IP將削弱品牌價值,支持者則贊嘆這是傳統企業轉型的教科書級案例。
“格力=空調”的認知枷鎖,曾是董明珠最想打破的桎梏。數據顯示,2024年格力空調營收占比近7成,消費者心智的轉變遠比財報數字艱難。此時,“董明珠”三個字的價值被重新計算:它不僅是信任背書,更是品牌人格化的超級接口。
現場一位外省的經銷商告訴記者:“消費者認董總,自然就認格力。”這種“IP+場景”的組合拳,讓格力從“賣產品”進化到“賣信任”,從“品牌符號”升維為“情感共同體”。
其實,這場認知突圍戰早有伏筆。2015年“董明珠”商標注冊,開創企業家IP商業化的先河;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多場直播帶貨,將個人流量轉化為品牌勢能。
當企業符號成為認知枷鎖,唯有領導人IP能炸開缺口。
在發布會上,董明珠宣布:“省下的十億廣告費,將全部投入技術研發。”這句擲地有聲的宣言,撕開了傳統營銷模式的虛妄。當同行沉迷于明星代言與廣告轟炸時,格力選擇用硬核科技說話。
這種“笨功夫”背后,是董明珠對制造業本質的深刻理解:“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就像沙灘上的高樓,一推就倒。”
“董明珠健康家”的推出,正是格力品牌延伸與突破的重要舉措。通過將個人IP與格力品牌深度綁定,董明珠希望能夠打破消費者對格力的固有認知,讓消費者認識到格力不僅是空調的代名詞,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從專賣店到健康家,她以個人聲譽擔保,助力格力從“制造”向“智造服務”的轉型,既是為企業發展謀劃,也為中國制造業探索新路徑。
當中國制造開始向世界輸出自己的品牌哲學,“董明珠健康家”或許正預示著東方商業文明的新可能——讓鋼鐵叢林般的工業巨艦,也能生長出帶著體溫的人格魅力。這何嘗不是對“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奢侈品牌”之問最鏗鏘的回答?
當她選擇把個人IP煉成品牌舍利,就注定要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悲壯的孤膽英雄。
3
在董明珠的字典里,最大的對手永遠是自己。
首店開張那天,她與央視主持人直播近2個多小時,從產品,到對手,從技術,到營銷,向外界不斷推介董明珠健康家的產品,她一直保持年輕人的熱情與活力。
從董明珠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作為企業家的兢兢業業和對創新的不斷追求。在她的帶領下,格力電器已經從一家依靠組裝生產家用空調的小廠,發展成為現在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制造集團。
30年前,她以銷售員的身份踏入格力,用一場場“拼刺刀”式的談判打開市場;30年后,她以企業家的身份重構品牌,用“健康家”概念續寫中國制造的新篇章。這種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基因的進化——從“好空調格力造”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從“格力空調”到“董明珠健康家”,這不只是專賣店名稱的改變。而是格力電器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這場自我革命的深意,早已超越商業范疇。她押上個人聲譽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董明珠總是選擇逆流而上。她像一株傲立山頭的松柏,扎根在制造業的土壤里。在首店開業前,她坦言:
“消費者一提到格力,腦子里只有空調,這是格力最大的危機。”
當古稀企業家以姓名為火把,灼燒品牌認知的冰層;當傳統巨頭用場景革命對抗電商霸權;當一場開業儀式成為自我革命的宣言——
這不僅是格力的創新突圍,書寫著中國制造向死而生的新敘事,更是一個企業家用半生功名作賭注,向時代證明:真正的強者,永遠在否定昨天,與明天的自己決戰。
這場挑戰自我的實驗,遠不止于店鋪升級。當“董明珠健康家”開始與消費者見面,格力便又踏上了全新的征程。這場始于北京通州的“董明珠健康家”的征途,終將證明:
商業的終極戰場,永遠屬于那些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永葆赤子之心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