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杜一用
在萬眾矚目之下,曹德旺的福耀科技大學終于拿到了招生批文。首批招收本科生100名,量雖少,卻是福耀科大對標斯坦福破繭而出的標志。官方消息確認,曹老爺子擔任理事長,王樹國出任第一任校長,“企業家+教育家”的頂流組合,是否會圓了曹老爺子的“中國版斯坦福”夢想?
福耀科大設立的8個學院和首批設立的4個專業稱得上相當接地氣,除了文理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讓家長們覺得“比較不實用”外,拿即將招生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來說,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迎合制造業升級剛需,目標是培養“能動手的科學家”和“懂技術的企業家”,這是多少家長眼中求而難得的夢中情校!
曹老爺子是個務實的人,為實現這個目標已經落地了一系列培養方案。包括本碩博貫通培養,個性化定制學習方案,每位學生配“學術導師+行業導師”,全英文教學,讓學生們25-26歲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
從曹老爺子和王校長最近接受媒體采訪公開的信息來看,福耀科大為此配套的硬件也夠硬。
首先是“曹老爺子+王校長”管理組合確實配得上民辦高校的“頂流天團”。這種“企業家+教育家”組合理論上能兼顧產業需求和學術高度。理事長要對標斯坦福,不計成本投入,把福耀科大辦成一所民辦非營利、公益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而校長不拿工資,只想彌補幾十年辦學遺憾,把剩下的人生蠟燭燒光。經過建校以來的不斷修正,現在的福耀科大要把“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到實處,應該沒有太多懸念。
頂流組合也為福耀科大“學術導師+行業導師”的培養模式創造了可能。正如王校長所說,“福耀科大不能是象牙塔,要讓學生在學校就接觸到產業前沿的科學技術,在‘有槍炮聲’的地方鍛煉實踐能力。不過,家長們還是擔心福耀科大的行業導師只有福耀工程師。王校長描繪的前景是,在福耀科大建設一批與國內龍頭企業合作的校企聯合實驗室。以曹老爺子在商界的號召力,引進一批有別于福耀玻璃的行業導師應該是做得到的。
福耀科大現在的師資力量也夠強大,已集結15位海內外院士,56位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80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71.2%教師有海外教育或科研經歷。看看廈門大學,現有院士也才16位。與普通高校1:20的師生比比較,福耀科大目前的師生比是1:5,而學費差不多只有民辦高校的25%,這樣的性價比對學生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
要對標斯坦福的福耀科大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眼下,曹老爺子和王校長最揪心的事情恐怕是:招生在即,家長們是否愿意把優秀的孩子送到一所剛辦的民辦高校來?清華之所以是清華,一個很重要原因,基本上收割了每個地方的學霸。在還沒看到成果前,把孩子往福耀科大送,對家長來說是一種冒險。
民辦高校這種與生俱來的基因決定了,剛拿到教育批文的福耀大要對標斯坦福,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斯坦福有硅谷,福耀科大目前只有福耀車間。對比一下國內目前比產拔尖的兩年民辦高校,西湖大學主打基礎科研,南方科大偏向綜合研究,聚焦產業需求的福耀科大無疑更接地氣,但學科覆蓋面較窄明顯偏科也是顯而易見的短板。新建實驗室要跟老牌高校的百年積淀掰手腕,福耀科大在科研積累、校友資源上與老牌高校還不能相提并論。
民辦背景讓福耀科大在決策上更加靈活,但在投入資金上是否像曹老爺子說的“錢管夠”,還需時間考驗。一所名校的煉成不可能短期之功,他需要龐大資金源源不斷的注入。拿廈門大學來說,2024年預算經費是117億,清華北大的經費只高不低。福耀科大在招生規模達到8000人以后,每年的資金投入即便打個對折估計也得50億元。曹老爺子的福耀玻璃和河仁基金經得起這樣的細水長流嗎?
有別于國內民辦高校的“產業導向+國際化”辦學思路,或許能讓福耀科大在民辦高校中殺出一條血路,但既要速成博士,又要實戰能力,這種“既要又要”的設定,會不會讓學生變成“夾生飯”?對福耀科大來說,這也是一個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