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準備好一起變美了嗎?
閑來無事收拾衣柜,才發現原來衣柜里還有那么多的“時代眼淚”,每一件幾乎都是當時的“大牌爆款”。▼▼
然而,時過境遷,這些曾經輝煌的品牌如今卻大多面臨著困境。設計跟不上潮流、質量下滑、轉型失敗、經營不善…… 各種問題接踵而至,讓它們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你是否還記得,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稱霸商場的時尚品牌?它們現在都怎么樣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Esprit】 —— 被林青霞帶“火”的品牌
這牌子 1968 年在美國誕生,創始人道格拉斯?湯普金斯,也就是北面的創始人,最開始玩的是嬉皮風,在時尚圈一下子就火起來了。1972 年,香港商人邢李原成了它的亞洲代理商,這可就開啟了它在亞洲的傳奇之路。
1993 年,邢李原把品牌打包上市,還靠著老婆林青霞的明星光環,順利打開中國市場,那時候,它可是牛得不行,被大家叫做 “時裝之王”。
邢李原和林青霞
2007 年,這品牌簡直逆天了,市值超過 1700 億港元,一年就賺 64.5 億港元,在北上廣的核心商圈,到處都是它的門店,就跟雨后春筍似的。
2002年背景房價4000多一平米,而Esprit的一件鹿皮外套就要1100元,普通人想都不敢想。開業的時候張國榮、梅艷芳、林憶蓮這些超級巨星都給它站臺。▼▼
對 90 后來說,要是有一件這牌子的衣服,那可太有面兒了,妥妥的青春標配。我高中那會,同桌為了買一件這牌子的夾克,省吃儉用了好幾個月,買回來之后在我們面前得瑟了好久。
但后來啊,它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設計越來越跟不上潮流,想模仿 Zara 轉型,但是收效甚微,在快時尚的猛烈沖擊下,品牌定位搖擺不定。
2020 年全面退出亞洲市場,在歐洲的門店也只能苦苦支撐。曾經高不可攀的商品,現在是不是會有 1 折大甩賣。雖說和慕尚集團合作重組了,但未來到底如何,就像在迷霧里摸索一樣 。
【哎呀呀】 —— 十元店神話輸給名創優品
2005年,湖北小伙葉國富把4家化妝品店改造成“哎呀呀”,專賣10元小飾品。靠著“買時不心疼,丟了不可惜”的平價策略,在步行街瘋狂開店,還請來應采兒、S.H.E等明星代言,把發圈耳釘賣成了少女們的社交貨幣。
巔峰時期全國3000+門店,年入18億,堪稱“飾品界拼多多”。每周上新100+款,從韓國東大門到義烏小商品,全球買手追著潮流跑,學生黨攢一周零花錢就能get全明星同款。
2013年成了轉折點,網店包郵價碾壓實體店,步行街租金翻倍漲,加盟商抱怨“50塊的發夾掉鉆沒人買”。更扎心的是,創始人葉國富轉頭搞起了“日系平替”名創優品,哎呀呀成了被放棄的“前妻”。
不出意外,哎呀呀被升級版的名創優品碾壓,2015年就開始大規模關店了。
如今搜“哎呀呀”,跳出來的多是懷舊帖和清倉鏈接。只有極少數的殘存門店掛著“全場5折”的褪色海報。
【拉夏貝爾】—— 從“女裝之王”到破產退市
拉夏貝爾創立于1998年,主打20-35歲都市女性市場,憑借時尚設計和親民價格迅速崛起,巔峰時期旗下擁有近20個子品牌,門店數量近萬家,被稱為“中國版ZARA”。
2017年,拉夏貝爾在A股和港股雙重上市,市值一下子就超過了 120 億,妥妥的女裝界 “頂流明星”。它走的直營模式,讓大家花小錢就能享受到大牌的品質,學生黨和剛入職場的新人都愛慘了,簡直是它的忠實小迷弟小迷妹。
但后來它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設計越來越沒新意,跟別的品牌越來越像,質量還嚴重滑坡,好多消費者都吐槽,“這衣服買回家穿幾次就起球,跟個刺猬似的”。再加上它瘋狂擴張,庫存像小山一樣堆著賣不出去。電商時代都來了,它轉型還慢吞吞的,結果被線上品牌輕松 “截胡”。
現在網上買的拉夏貝爾的衣服也是質量參差不齊,污漬、貼牌……各種的問題層出不窮。▼▼
從 2019 年開始,就年年虧錢。到了 2024 年,實在撐不下去,從港交所黯然退市。
【佐丹奴】 ——“沒有陌生人世界”成回憶
1981年,佐丹奴在香港創立,帶著“休閑無國界”的理念進軍內地市場。上世紀90年代,靠著“平價又優質”的優勢,成功走進了70、80后的衣柜,成為他們日常穿搭的常客。
那會兒代言人是全智賢,她可是掀起了一陣韓流風潮,好多人因為她成了佐丹奴的忠實粉絲。 千禧年的時候,佐丹奴的門店超過2000家,年營收突破百億,那句“沒有陌生人的世界”廣告語,簡直家喻戶曉,走到哪兒都能聽到。
在商場里,那些最好的位置,金角銀邊的地方,肯定有佐丹奴的門店,生意別提多火爆了。 可后來,佐丹奴的款式就像被施了定身咒,萬年不變,大家都吐槽像校服一樣,毫無新意。優衣庫、ZARA這些品牌一來,迅速搶走了年輕人的心。
租金壓力也越來越大,就像一座大山壓得佐丹奴喘不過氣,只能不停地關店求生,連副牌EULA也停運了,實在是太慘。 現在,佐丹奴只能退守到三四線城市,努力維持著。
2024年開始在網上搞直播賣貨,可銷量跟那些網紅店比起來,連零頭都比不上。曾經的輝煌已經遠去,不知道佐丹奴還能不能找到重回巔峰的路。
【Forever 21】—— 美式快時尚敗走中國
1984年,韓裔張東文和妻子張金淑在美國洛杉磯開了家“Fashion 21”小服裝店,主打低價潮流服飾,靠快速復制T臺潮流和“每天上新”吸引年輕人,迅速擴張成連鎖品牌,更名為“Forever 21”,寓意“永遠年輕”。
2000年后,Forever 21迎來爆發,它以“比ZARA更便宜、比H&M更快”席卷全球,鼎盛時在50多國擁有超800家門店,年銷售額超40億美元。美國加州門店大如足球場,成年輕人“閉眼入”的潮流圣地。
然而,張東文夫婦癡迷開大店,導致成本失控,2019年破產前每月虧損1000萬美元,加上創始人獨攬大權,拒絕上市融資,決策接連失誤。
而且Forever 21的衣服質量經常被吐槽,洗一次就變形,被稱“一次性時尚”,還因頻繁抄襲大牌被告上法庭。當ZARA、優衣庫紛紛創新時,它仍沉迷“低價快銷”,被追求品質和可持續的新一代消費者拋棄。
2024年,Forever 21申請破產保護,關閉全球350家門店,基本退出了中國市場。雖靠新融資勉強維持,但已跌出時尚主流,淪為“90后青春回憶”。
【堡獅龍】 —— 港資三巨頭之一寒冬難熬
1950年,廣東順德人羅定邦舉家遷港,借妻子娘家紗廠起步。彼時歐美對香港紡織業實施“配額制”,他靠倒賣配額賺得第一桶金。1987年,二兒子羅蜀凱提議創立主打年輕市場的堡獅龍,憑10元T恤和牛仔褲迅速吸引香港潮流青年,旺角旗艦店開業就大爆。
1993年,堡獅龍在港股上市,開盤股價暴漲50%。2005年市值達25億港元,與佐丹奴、班尼路并稱“港服三巨頭”,巔峰時全球超1400家門店,內地游客到港必逛,盡享風光。
但1996年羅定邦離世后,家族爭產鬧劇不斷,嚴重干擾經營,加上堡獅龍執著加盟模式,忽略品牌升級,被優衣庫、ZARA的自營店加快速時尚策略打敗。
2020年,堡獅龍以5000萬港元賤賣給李寧,市值僅為巔峰2%。 李寧接手后,也想了不少辦法,搞潮牌聯名、轉型做騎行服飾,可還是不太樂觀。2024年營收下滑11.4%,全球門店從1061家縮至427家。如今港股股價僅0.1港元/股,2024年10月私有化退市,徹底讓出商場C位,輝煌不再。
想要更多的變美技巧、好穿的美衣分享,不要忘了“關注”哦!如果您有困惑,可以私信哦,歡迎留言討論哦,讓我們一起變美吧!「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