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已經成了廣大小學生家庭的真實寫照。
為什么不管之前親子關系多么和諧,一旦孩子上了學,大部分家庭都逃不過這個魔咒呢?
總結一下,有這樣4個主要原因。
如果你一輔導孩子作業(yè)就容易著急上火,那請一定看到最后。
可能從讀完文章的那一刻起,你們家輔導作業(yè)的氣氛就會開始慢慢改變。
01 不理解孩子的認知特點
很多人誤以為,孩子和成年人在認知上的區(qū)別就是孩子知道的比我們少一點,理解的內容比我們簡單一點。
就好像孩子在一樓,我們在十樓,雖然樓層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在爬樓梯。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發(fā)現,孩子的認知特點和我們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不同,所以孩子無法理解我們,我們也無法理解孩子。
舉個例子,把同一杯水倒進兩個形狀不同的杯子里,一個杯子細長,一個杯子矮胖。
成年人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不管杯子的形狀如何,水的容量是不變的。因為不管怎么倒,都是同一杯水。
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到了孩子眼里,卻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他們會認為細長杯子里的水多,矮胖杯子里的水少,因為肉眼看起來,細長杯子里的水更高。
如果這是一道數學題,我猜你一定會拼命地想要給孩子講明白:
不管杯子的形狀如何,水都是一樣多的!
因為我們覺得這個道理太簡單了,而且只有這一種理解方式,孩子不應該聽不懂。
但是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這就是孩子認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孩子之所以理解不了我們的想法,不是因為他笨,而是因為他的年齡還小,認知水平還沒有發(fā)展到像我們成人一樣的水平。
這就好比海鷗不明白企鵝明明有翅膀,為什么就是不能飛呢?
是不是因為企鵝不夠努力,沒有用力揮動翅膀呢?
如果我們能理解自己和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巨大差別,我們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就會多一點寬容和理解。
原來,孩子之所以聽不懂,不是因為他不認真,也不是因為他太笨。
而是他的認知能力還不夠,或者我們用了孩子無法理解的方式去給他講題,所以他才聽不懂呀。
02 迫切想要孩子秒懂
為什么父母給孩子講題,總是特別容易上火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太希望孩子能學好了。
假如不是親生的,而是別人家的孩子,那聽不懂就聽不懂吧。
可既然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那就不能聽不懂!
不然,考試怎么能考好呢?將來怎么能考上好學校呢?以后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呢?未來的生活怎么會幸福呢?
常言說,關心則亂。父母對孩子,正是這樣的心情。
我們越希望孩子好,給自己和孩子的壓力就會越大。
給自己的壓力大,我們就容易情緒失控;
給孩子的壓力大,他就容易認知受限,影響學習效率,越想學好,反而越學不好。
假如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心態(tài)的失衡,放松一點,不讓自己和孩子背負如此大的壓力,孩子的表現反而會變好。
03 誤解孩子態(tài)度不認真
有的父母會說:我可以接受孩子笨,但不能接受孩子態(tài)度不認真。這一點我特別能理解。
我們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自己都是特別投入的,比我們當年高考時還認真。
正因為我們認真對待孩子的學習,所以潛意識里,我們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不管孩子學不學得會,起碼態(tài)度一定要認真,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付出。
所以當我們在認真講題,孩子卻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要喝水時,我們的血壓一下子就飆升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那些看似不認真的行為,可能并不是不認真?
有可能孩子的大腦已經極度疲勞了,所以自動開啟分心模式。
這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孩子自控力有限,沒辦法和自己的本能對抗,所以才不小心開小差了。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在講題時太過嚴肅,孩子感到緊張、焦慮,所以不自覺地想要逃避這種情境,這才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要上廁所。
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孩子自己是意識不到的,他只是不自覺地開啟了自我保護模式,并非故意和你作對,不尊重你的勞動成果。
所以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是孩子態(tài)度不端正,不想好好學習。
不如讓孩子休息一會兒,我們自己也調整一下情緒,放松一下,這樣孩子的學習效率其實會更好。
04 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我們在給孩子講題時,總希望他能夠立刻理解。
如果不能,那我們就再多講幾遍。講1遍不懂,講10遍總該記住了吧。
可是孩子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有限,大腦接收和處理信息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有時候就是做不到立刻理解。
遇到這樣的情況,與其和孩子死磕,搞得大家都不痛快,不如暫停一下,讓孩子休息一會兒,或者睡一覺,等第二天再給孩子講。
你會驚奇地發(fā)現,昨天怎么講,孩子都聽不懂的題,睡一覺后,他突然就懂了!
這是因為孩子在睡覺時,大腦會處理和整合接收到的信息。等這一步工作做完了,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意思。
這就好像農民伯伯辛勤勞作了一天,莊稼一點變化都沒有。但等到晚上農民伯伯休息時,莊稼仍會努力生長。
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總會等到莊稼豐收的那一天。
孩子也是一樣的。
你費勁講了半天的題,他其實認真聽了,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慢慢消化,才能把成果展現給你。
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時間,給自己多一點關懷,少一點壓力,相信孩子會比我們期待的更優(yōu)秀。
我是小樣媽,復旦碩士,早期教育指導師,兒童閱讀指導師,腦功能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
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孩子的早教、養(yǎng)育、學習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