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墨藝術,作為中國畫中獨具魅力的表現形式,以其獨特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眾多藝術家的探索與實踐。崔如琢、朱祖國、吳悅石,作為當代指墨藝術的杰出代表,他們的作品不僅展現了指墨藝術的獨特魅力,也在傳承與創新中為中國畫壇注入了新的活力。
崔如琢
崔如琢自幼習字,書法承襲碑派書法家鄭誦先,繪畫為李苦禪先生入室高足。崔如琢畫如其人,樸茂厚重,個性鮮明,收放自如,其指墨山水真力彌漫,氣勢撼人。崔如琢從事繪畫逾五十年,鉆研指墨畫十年有余,因重傳承與創新,成就斐然。
崔如琢說:“指墨山水,高其佩沒有。潘天壽的指墨藝術成就在花鳥畫上,我把指墨畫試驗的重點放在山水畫上,從2003年開始到今天的十多年,我一直在研究指墨畫法,有了許多新的探索。我的指墨畫,將指墨、積墨、潑墨等多種技法一起并用,這個我認為是創舉。” 對于指墨畫,崔如琢認為——“同根指筆各生花”,指墨畫的表現力有其獨特魅力之處,但他也坦誠,指墨畫的探索非常難,想再畫出自己的新意來不容易。崔如琢在摸索試驗中揚長避短,發揮指墨畫的長處,即易于發揮潑墨法、枯墨法,筆所難到處,以指傳其神。
崔如琢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崔如琢先生作品
朱祖國
朱祖國是溪江畫派創始人,其繪畫作品展現出獨特價值和影響力。他的繪畫風格以“雄強剛健”著稱,具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
朱祖國作指墨畫異常勤奮,平時興致一來,就要創作。從筆畫到指畫,經過了漫長的探索鉆研,他始終遵循“細心皴墨,大膽潑水”,分別用指尖、指頭、指側、指背,來表現中鋒、側鋒、偏鋒、破鋒的不同效果,濃淡枯濕,恰到好處。
國畫大師朱祖國說,如果不在毛筆畫上扎下穩固的基礎,而錯誤地認為指頭畫新奇,或者以為用指頭畫來畫可以取巧,可以為奇炫世,不愿在毛筆上下苦功,這是不對的。而且有了毛筆的基礎,還得對指頭畫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學無偷巧,必須踏踏實實,才能更多更好地創作指頭畫,綻放出這朵美麗的花。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朱祖國先生作品
吳悅石
吳悅石先生的指頭畫天趣盎然、文氣十足,是十分難得的妙品!
指頭畫在我國繪畫傳統中是別調,有別趣,所以一直為文人畫家所喜愛。高其佩、潘天壽、孫其峰等皆有指頭畫佳作。吳悅石先生精于筆畫,偶一染指,妙得其趣。指頭畫的特點是"不見筆蹤",有意外意,有趣外趣,常能出偶然效果。當然這取決于畫家的才情、修養、功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了筆畫的高水平,才有指畫的妙趣。
吳悅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創見與發明。在吳悅石看來,手是心靈的延長。因此無論是用指頭還是用毛筆來作畫,都應當展示心靈的豐富性,其次才是指與筆的技法。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吳悅石先生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