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影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 “部長通道” 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長孫業禮關于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的闡述,猶如為當下文旅產業發展繪制了一幅宏偉而務實的藍圖。其中文化部分的內容,更如深邃的思想燈塔,照亮了文旅產業前行的方向,揭示了文化在文旅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進程中的核心驅動力與關鍵支撐作用。
01
規劃引領:讓文化脈絡融入發展全局
加強規劃引領,是文旅產業發展的開篇之筆。推動文化和旅游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相銜接,這是從宏觀層面為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找準定位。各地在這一指引下,“一城一策”“一地一策” 制定具體規劃,能充分釋放當地文化魅力。以西安為例,憑借對自身深厚歷史文化的精準把握,規劃打造 “唐文化” 主題旅游,從唐長安城遺址的保護與開發,到以唐文化為核心的演藝、文創產品的開發,讓古老的唐文化成為城市文旅發展的 “金名片”,帶動了整個城市文旅產業的騰飛。這種規劃不是簡單的資源羅列,而是基于文化脈絡的深度梳理與創新布局,讓文化與旅游在規劃中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為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02
基礎設施:筑牢文化傳播的硬件根基
基礎設施建設是文旅產業發展的硬支撐,更是文化傳播的基礎保障。文化場館、旅游景區的設施完善,不僅提升游客體驗,更能讓文化以更好的姿態呈現。近年來,各地加大對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場館的建設與升級投入,配備現代化的展示設備、舒適的參觀環境,讓文化展品能更生動地訴說歷史。便捷的交通網絡讓偏遠地區的文化瑰寶得以被更多人知曉,特色的文化主題酒店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當基礎設施滿足并超越游客預期,文化傳播就有了更廣闊的舞臺,文旅產業的吸引力與競爭力也隨之提升。
03
培育新業態:用科技點燃文化創新之火
加快培育新業態是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路徑,尤其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正開啟一場文化表達的全新變革。沉浸式體驗讓古老的文化遺產 “活” 起來,觀眾不再是文化的旁觀者,而是深度參與者。《清明上河圖 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通過數字技術、多媒體互動等手段,將北宋都城的繁華盛景生動呈現,觀眾仿佛穿越時空,漫步在北宋街頭,感受千年之前的市井煙火。低空觀光從全新視角展示地域文化風貌,海洋旅游挖掘海洋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些新業態以科技為引擎,以文化為內核,不斷拓展文旅產業邊界,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04
營商環境:守護文化產業的健康生態
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是文旅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文化產業而言,更是守護文化價值、激發文化創新活力的關鍵。不合理低價游、強迫購物等亂象,不僅損害游客利益,更破壞文化旅游市場的文化氛圍與誠信根基。通過加大打擊懲治力度、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標準引領、弘揚誠信文化,能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優秀的文化企業才能脫穎而出,文化創新成果才能得到尊重與保護,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實現持續繁榮發展。
孫業禮部長在 “部長通道” 上關于文化部分的解讀,為文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指明了清晰方向。文化作為文旅產業的靈魂,在規劃引領、基礎設施建設、新業態培育和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我們應緊緊圍繞這些著力點,真抓實干,讓文化的力量在文旅產業發展中充分彰顯,讓文旅產業成為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高品質的文化旅游體驗 ,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辟新的天地。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