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哈德遜研究所(hudson.org)2月27日報道,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接受訪談時表示“中國現在對我們非常友好,但我們需要就對華政策進行討論。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推進對華去風險,而不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在風險較高的領域降低風險,并在其他領域與中國合作。”
卡拉斯進一步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比俄羅斯大得多,軍事實力也比俄羅斯強大得多。所以,如果我們無法對付俄羅斯,那么如何能夠承擔來自中國的風險?”言外之意是,歐美國家必須“眾志成城”地與俄羅斯對抗,因為如果對付不了俄羅斯,就更無法對付中國。
VOA
卡拉斯還不斷渲染中國是俄烏戰爭的支持者,攻擊中國發“戰爭財”。她卻只字不提,美國所謂17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實際大量資金就是轉給美國軍火商,賺歐洲人的錢,賠烏克蘭的命,肥了美軍工商的腰包。
據外媒歐洲新聞2月17日報道,卡拉斯污蔑稱中國稱“中國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關鍵推動者。”“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將無法繼續以同樣的力量進行軍事侵略。”“中國是維持俄羅斯軍事工業基礎的兩用產品和敏感物品的最大供應國,這些物品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中國的支持是有代價的。它對歐盟與中國的關系產生了負面影響”。
事實上,歐洲最好的盟友美國,才是從古到今、人盡皆知的“戰爭財”專業戶,甚至在此時此刻,美國還在供應以色列軍火以對加沙進行種族滅絕。
美國五角大樓2月28日發表聲明說,美國國務院已批準向以色列出售價值近30億美元的炸彈、爆破工具和其他武器。這項軍售計劃當天下午緊急通知了美國國會。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當天表示,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簽署了相關軍售文件,“已確定并提供了詳細理由,證明情況緊急,需要立即向以政府出售”。這意味著此類軍售通常不需要國會的批準。
一、歐盟外長卡拉斯:中國進行“不公平貿易競爭”
卡拉斯的對華強硬立場從她擔任愛沙尼亞總理期間就已經開始,當時她的政府主張愛沙尼亞的對華政策應在中歐關系框架內推進。2022年,愛沙尼亞宣布退出中國主導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即所謂的“16+1”機制。
據外媒euractiv.com 2024年報道,去年10月出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后,卡拉斯致信歐洲議會表示,在擔任歐盟外長期間,她將致力于對抗俄羅斯的“帝國主義夢”和中國的“不公平競爭”。
“我與中國接觸的首要任務是維護歐盟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安全。”“這里最緊迫的挑戰是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以及歐盟和中國之間因非市場政策和做法而產生的結構性失衡,這種失衡造成了不公平競爭和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歐盟已于 2023 年提出了一項經濟安全戰略,其中包含一系列工具,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日益準備“利用貿易和控制關鍵供應鏈來獲取地緣政治優勢”的行為。卡拉斯對此表示,將“進一步制定新的經濟安全原則”,該原則將以與歐盟成員國的“聯合風險評估和威脅分析”為基礎。
New York Times
據歐洲議會官網視頻,在 2024 年 11 月舉行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確認聽證會上,卡拉斯明確地將中國列為在俄羅斯和伊朗支持下“最秘密地”尋求“改變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國家。
她強調,中國已經變成了競爭對手和“系統性對手”,呼吁歐盟與其最親密的盟友和伙伴一起應對這一威脅,“不失去我們的一絲一毫”。
卡拉斯認為“歐盟需要在經濟開放與必要的保護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經濟開放對我們的繁榮仍然不可或缺——采取更積極的立場來增強我們的韌性,保護我們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并應對風險。”
卡拉斯斷言,由于中歐之間的結構性失衡,中國正在進行“不公平貿易競爭”。這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言論如出一轍,她指責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造成了中歐貿易失衡。她認為,這是由于中國故意過度生產超出市場需求的商品,從而降低了成本,加劇了歐盟對華貿易逆差。
二、通過政治手段遏制對華供應鏈:歐盟的“強迫勞動法案”
卡拉斯曾經強調過:“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密不可分。”她還表示她將與其他負責經濟事務的委員一起,優先制定歐盟的“新對外經濟政策”。
無論渲染中國是戰爭支持者,還是指責中國的“不公平貿易競爭”,都是歐美政客使用的政治手段,意在實現對華供應鏈遏制。
“強迫勞動法案”是歐盟遏制對華供應鏈的另一項政治舉措。
環球時報3月8日報道,歐盟日前就“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新規則達成臨時協議,將對公司供應鏈中涉嫌使用強迫勞動的情況進行調查。按規則要求,當局如調查確認,可要求相關商品從歐盟市場和網絡市場撤出。不遵守規定的公司可能會被罰款,被禁產品需要從供應鏈中消除強迫勞動因素才能重新上市。
據媒體報道,因為需要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這份協議文件中沒有提及具體國家的名字。但最初制定這一“新規則”的提議,就與一些西方政客渲染的所謂“中國存在強迫勞動”有關。這背后是西方國家的對華脫鉤遏制:通過出臺系統的法規,歐美企圖建立對華供應鏈高地,實現遏制對華供應鏈的意圖。
圖源:Oritain
美國于2022年6月就正式實施《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UFLPA,簡稱《涉疆法案》),禁止與新疆相關的“強迫勞動產品”進入美國市場。2022年9月,歐盟委員會即發布了《歐盟反強迫勞動條例》草案,時間節點恰好在美國出臺《涉疆法案》后不久。
歐盟顯然受到了美國涉疆法案的影響,表面上強調人權和勞動權益,實際上是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提供借口,通過非關稅壁壘阻礙中國出口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加劇全球供應鏈分裂。
2024年11月19日,歐盟理事會通過《歐盟市場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同年12月12日,歐盟發布了禁止在歐盟市場上銷售使用強迫勞動制造的商品的新歐盟法規(“強迫勞動法規”)。該條例以所謂“強迫勞動”作為抓手,實則強調供應鏈管制。
在《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正式出臺前,歐盟已出臺如《企業可持續性盡職調查指令》(CSDDD)和《歐盟零毀林法案》(EUDR)等法規,旨在加強企業在環境、人權等問題上的責任。這些條例的意圖都并非單純出于經濟目的,而是與地緣政治考量密切相關。在供應鏈問題上,歐盟政策是一種政治工具,與美國協同形成對華“規制聯盟”。
三、歐美的偽道德高地:以色列制造人權災難,歐美販賣軍火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3月2日發表聲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令“暫停所有貨物和物資進入加沙”,人道救援通道就此關閉。此事的起因是哈馬斯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妥協方案。以色列于是切斷了對這片飽受戰爭蹂躪的地區的重要援助,該地區240萬人民正面臨著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6日宣布,他已解除前任政府暫緩向以色列出口相關武器的限令,因為他信奉“依靠實力確保和平”的理念。以色列國防部同日發表聲明說,一批“重型”美制MK-84航空炸彈已運抵以色列。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月23日說,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隨時準備重返激烈戰斗,作戰計劃已準備就緒”。
美國一直是以色列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2023年,以色列69%的武器進口來自美國。
歐盟是以色列最大的貿易伙伴,據外媒aljazeera.net報道,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種族滅絕的戰爭已造成38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86000多人受傷,190多萬人流離失所。盡管歐洲領導人頻頻譴責,但他們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這場戰爭。更糟糕的是,許多歐洲國家繼續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持以色列。
AP News
可見,盡管歐美大談人權和法治,但在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種族滅絕戰爭后,歐美卻完全沒有堅持人權和法治,更沒有對以色列“脫鉤”的打算。所謂“人權”,只是歐美打擊中國,遏制對華供應鏈的幌子。
何況回顧全球制造業發展史,歐美的工業化歷程是最忽視“人權”的,其本質就建立在系統性殖民掠奪與種族壓迫之上。18世紀英國確立三角貿易體系,利物浦商人將曼徹斯特棉布運往西非換取奴隸,經"中間航道"將1200萬非洲人販至美洲種植園,返程時滿載加勒比蔗糖和美洲棉花。
1705年,美國《奴隸法典》將黑人定義為"可移動財產",到1860年南方蓄奴州已積累價值37億美元(相當于現價12萬億美元)的奴隸資產。軋棉機的發明使單個奴隸的棉花日產量從1磅暴增至50磅,推動美國棉花出口從1800年1700萬磅激增至1860年18億磅,壟斷全球市場的同時,為北方紡織業(1840年消耗南方90%原棉)和英國工業革命(供應其62%原料)提供動力。
這種建立在300萬非洲黑人骸骨上的發展模式,使美國工業產值在1894年躍居世界第一,卻導致黑人群體的人均財富至今僅為白人的1/13——這正是"美國奇跡"背后被刻意淡寫的血色遺產。
與歐美相比,中國工業化以全民勞動積累為根基,以市場改革釋放活力,以開放合作拓展空間,不是通過殖民,不是通過奴役他國,而是靠自身勤奮。據新華網報道,1978-2017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0倍,出口導向戰略使中國成為全球產業鏈核心節點。
這一路徑與歐美通過殖民掠奪完成資本積累的發展道路有深刻區別,通過辛勤勞動、公平競爭與制度型開放達成。因此,對中國的“人權”攻擊純屬無稽之談,歐美的工業化歷程才是真正充滿奴役和壓迫的、踐踏人權的歷史。
參考資料:
- VOA: New EU diplomat vows tough stance on China, strong alliance with US
- www.hudson.org: Fireside Chat: Kaja Kallas on the US-EU Relationship
- 環球時報:《霍達:歐盟別拿“禁止強迫勞動”當政治工具》
新華網:《美國將向以色列急售30億美元武器》
新華網:“數”說歷史性跨越——統計數據展現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編輯:老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