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好快,又到了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今天吃早餐的時候,我想到一個問題,像美國這樣擁有3.3億人口的大國,應該也有很多民眾,在日常消費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那么,美國的消費者是如何維權的呢?
美國是經濟大國,商業活動非常發達,消費問題也是一直存在的。19世紀工業革命后,美國消費市場出現了迅速的大規模增長,但相關的法律法規卻沒有完善,地方官員非常腐敗,并與不良商人相互勾結,侵害消費者的權益。
在這種情況下,1891年,紐約州成立的消費者協會,是全世界第一個以保護消費者為宗旨的組織。該組織關注衛生問題,定期公布商店、餐館的白名單,敦促他們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
1899年成立的消費者聯盟,則是第一個全國性的消費組織。他們也會給優質的生產商貼上白色標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購買,并促使其他生產商改進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產品。
目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消費者組織是1968年成立的美國消費者聯合會(CFA)。根據CFA的報告,這家非營利組織在2023年一共收到了近50萬起消費者投訴案件,并為消費者提供了超過3.3億美元的救濟。
與汽車銷售、維修有關的投訴,連續8年位居美國消費者投訴的第一大類別。主要包括新車和二手車的銷售、租賃和維修問題,以及保修問題、劣質車輛、劣質維修和虛假價格。
例如,佛羅里達州有一位消費者,購買了一輛四輪摩托車,因為剎車問題送到經銷商維修,修了四次都沒有修好。于是,消費者將車輛送到另一家經銷商,發現車輛的剎車模塊從未被妥善修復,僅用環氧樹脂進行了簡單粘合。因此,第二家經銷商拒絕承擔維修費用,要求消費者支付3500美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
在消費者聯合會(CFA)的幫助下,佛州的消費者服務部介入調查,認定維修費用應該由第一家經銷商支付,幫助消費者挽回了全部的損失。
另外,食品安全也是美國消費者投訴的熱點領域。例如去年10月,美國麥當勞的一款漢堡的洋蔥絲被大腸桿菌污染,導致14個州的104人感染患病,至少34人住院,1人死亡。
事情發生后,有25名消費者通過律師,向麥當勞提起了集體訴訟,每人索賠約5萬美元。目前,案件已經被提交到伊利諾伊州法院,仍然還在審理中。
在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各個州、縣、市的政府,都有專門的消費者保護機構。例如,聯邦政府設有聯邦交易委員會、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各州一般設有獨立的消費者事務部,負責處理消費者的維權事件。
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主要是向自己所在市、縣、州的消費者保護部門尋求幫助,或者是消費者聯合會(CFA)這樣的非營利組織。消費者需要填寫表格,告知自己與產品服務商的聯系方式、交易細節,以及爭議問題。
在接到消費者的投訴后,這些機構會向產品服務商也提供一份表格,要求其回應問題。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個承諾的處理期限,在期限內給予消費者答復。
如果問題十分嚴重的話,消費者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進行裁決。但在此之前,消費者應該與產品服務商進行充分的溝通,確認這個事情已經無法私下解決,必須通過司法途徑。
法院在接到訴訟后,也有可能要求產品服務商提供書面證據,盡量在庭外達成和解協議。正式進入訴訟程序后,一旦產品服務商被認定存在過錯,將支付商品本身價值數倍以上的賠償,并承擔所有的訴訟費用,包括律師費。如果,消費者存在過錯,則有可能為自己的欺騙行為支付罰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