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刷社交平臺,突然就刷到了吳彥祖。
過了一會兒,家長群里就“炸圈”了。老母親們奔走相告,說是男神下凡,解鎖了新身份。
是的,不是AI合成的阿祖,而是真正的阿祖本祖。
想當年,吳彥祖在《新警察故事》里酷拽耍帥,把一眾老母親迷得七葷八素,那句“收手吧阿祖”也在B站火得一塌糊涂。
現在,他卻聲情并茂地喊出《哪吒》里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I am the master of my destiny!
這跨界程度,跟女神王祖賢在加拿大開艾灸館,是一樣一樣滴。
掛在吳彥祖下面的評論大概都是這種風格的——
- 我一直看他臉,不去看字幕,對練聽力確實有用
為了吳彥祖,下載了小某書,哈哈,這應該沒有誰了
哈哈 我這幾天也在反復看 賞心悅目啊 |
學英語這件事,孩子想不想學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反正老母親想學,美名其曰可以收獲情緒價值。
關鍵時刻,老父親的務實和沉穩顯現出來了。
他直接發出靈魂拷問:帥能當飯吃嗎?帥能替咱帶娃嗎?
肯定不能……
話音剛落,老父親還是忍不住瞄了他幾眼。
然后,意味深長地補了一句:要不要給娃看我不知道,但我從里面悟出了帶娃學語言的三條省錢“捷徑”。
1
繞口令說起——
吳彥祖自小在美國長大,說的英語自然對耳朵非常友好。
他會給大家念繞口令。
練習繞口令,這是老父親悟出的第一條學語言“捷徑”。
因為,繞口令可以提高嘴皮子的利索程度,讓舌頭靈活打彎。
想想看,相聲演員靠嘴吃飯,報菜名是基本功課之一。孩子無論學表演還是學主持,也都繞不開繞口令練習。
再想一想,為什么有的孩子心里明白,嘴上卻說不出來?
這樣的孩子不一定是思維跟不上,有可能是嘴巴跟不上。
指導孩子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不妨讓Ta多練練繞口令,不僅可以磨一磨嘴皮子,還可以慢慢悟出如何調整說話的氣息和節奏,如何在說話的時候 抑揚頓挫,富有音樂般的美感。
一旦口條順了,表達也就有了自信。而擁有自信,正是學好語言的第一步。
至于第二步,則是在語言自信的基礎上,加強思維邏輯的訓練。
具體來說,為了避免孩子說英語時一個詞一個詞地往外蹦,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多使用一些表達邏輯關系的詞匯——
比如表達因果關系的“因為......所以......”,表達轉折關系的“雖然……但是”,表達先后順序的“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此外,孩子初學語言時,我們可以提醒Ta在開口講話之前,先把要說的句子組織好了,也就是打個腹稿,再深呼吸一口氣調整好氣息,最后才是從容開口表達。
2
腦筋急轉彎玩起——
他和大家一起玩腦筋急轉彎。
—— 為什么學生吃了他的作業?Why did the student eat his homework?
—— 因為,老師告訴他,這是小菜一碟。T
he teacher told him it was a piece of cake.
A piece of cake 是英語俚語。因為蛋糕在西方實在太稀松常見了,所以會拿它來表達“小菜一碟”的意思。
發現沒?英語俚語讓表達顯得特別地道,它里面還包含了西方文化,這些都是很難在書本上學到的,反而在實際應用中會經常碰到。
更重要的是,一個腦筋急轉彎,把“學英語”變成了“玩英語”,這比死記硬背有趣得多,孩子能不喜歡么。
而且,又有幾個孩子能抵抗得了腦筋急轉彎游戲的誘惑呢?
拋出個腦筋急轉彎,這是老父親悟出的第二條學語言“捷徑”。
尤其是在一個相對嚴肅的學習環境里,這類小笑話還常常成為爹媽和孩子聊學習的破冰法寶,這一點和演講中常常以笑話開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輕松的腦筋急轉彎做引導,讓孩子打開話匣子。孩子和爹媽聊得越多,大腦里掌管語言的那部分就越活躍。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除了隨時隨地開聊,家里還可以設置一個相對固定的聊天時間,比如早晚餐分享日常趣事,睡覺前一人一句編故事等。
此外,表達的方法和要求,咱們可以從語文新課標里找到答案——
1-2年級:大膽開口,主動分享見聞
3-4年級: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學會有效溝通
5-6年級:開始有中心、有依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
還要提醒一句,咱們要允許孩子說錯話、用錯詞。只有給Ta營造一個寬松的家庭聊天環境,孩子才會變成一個快樂的敢說、會說的“小話嘮”。
3
真實情境走起——
他在酒店前臺、咖啡廳等不同的環境下和大家聊英語。這也是典型的“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方式。
比如,他在辦理酒店登記入住時,用了reservation這個詞,也就是預訂的意思。
跟服務員交流時,他也用了“book”。這里的book也是預訂的意思。
和中文一樣,英語里也會有兩個不同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比如"book"和"reserve"都表示預訂,但使用時要注意一個細節:
Book在日??谡Z和書面語中廣泛使用,強調為確保使用而提前安排,即arrange in advance;reserve在正式場合使用較多,更強調為特定目的預留,防止被他人占用,即keep for special use。
可見,語言學習不能靠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真實的生活場景里去理解詞與詞之間的差異。
該怎么為孩子搭建真實的體驗式的學習情境呢?
可以將學習不著痕跡地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打造出行走的課堂。
比如,日常用英文原版電影、歌曲磨耳朵,玩英文桌游,手機系統也設置成英文……
至于閱讀,建議小一點的孩子多讀英文繪本,大一點的多讀貼近生活的材料,多關注前沿科技成果,不僅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還要知道具體的科技、生活詞匯該如何表達。
看原汁原味的英文,有助于搞懂外國文化;讀本土的英文刊物,可以學會用外國人聽得懂的方式表達中國。
既能用英語看世界,也能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這種雙語思維自由切換的本事,才是學好用好英語的要義!
總結起來,學習語言就是要“真看真聽真說真感受”。
當孩子天天浸泡在語言的海洋里,誰還會不想遨游哪。
去真實環境里學習、運用語言,這也是老父親悟出的第三條學語言“捷徑”。
值得關注的是,現在的試卷命題和課堂教學,特別強調“真實情境”和“五育并舉”。
什么是“真實情境”?
就是反套路反刷題,給一些生活場景和背景資料,比如社會事件、熱點時事、傳統文化、重大科研成果等,考察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怎么體現 “五育并舉”?
各學科之間的知識是相通的,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少是靠單一學科解決的。試卷里強調“五育并舉”,其實就是讓學生跳出課本活學活用,全方位提升綜合素質。
文 | 響帆
素材來源 | 小紅書、麥子熟了、憨爸在美國、京城教育圈等,由京城教育圈進行整理及補充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