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 “定價權”大戰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2025年的“3?15”將與往年有所不同。
據悉,今年的央視“3?15”晚會緊扣“共鑄誠信提振消費”這一主題,將目光聚焦于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以及數字經濟等多個關鍵領域,,對其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進行深入挖掘曝光。
三大航已率先開始行動。
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三大航司在同一天發布重磅公告,劍指第三方機票代理亂象,明確將整治違規加價銷售、篡改旅客行程、、退改費貓膩等侵害旅客權益的行為。
這一動作不僅是對近期投訴激增的回應,更揭示了航司與OTA(在線旅游平臺)之間長期博弈的深層矛盾——渠道控制權、定價權、信息安全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
一、渠道失控:OTA如何“綁架”機票市場?
長期以來,OTA平臺憑借龐大的流量和分銷能力,成為航司重要的銷售渠道。
然而,隨著平臺對代理商的監管漏洞頻出,航司逐漸失去對終端價格和服務的控制權。
“低買高賣”賺差價:部分代理商通過退掉旅客高價票、替換為低價票(即“退高買低”)或捆綁增值服務等方式,賺取不合理差價。
“陰陽價格”擾亂市場:同一航班在不同渠道顯示不同價格,消費者難辨真偽,甚至支付高于航司官網的價格。
自銷比例不足:盡管航司近年力推官網和APP直銷,但在日漸強大的OTA面前,航司自銷的努力起效緩慢。
OTA的強勢擠壓了航司的自主定價空間,導致收益管理受挫。
二、定價權爭奪:航司的“絕地反擊”
航司與OTA的矛盾特別是在對待消費者的態度徹底爆發。
每次OTA無論是加價銷售、捆綁銷售,還是篡改信息,一旦出了問題,旅客投訴,OTA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全推到航司身上。
最終是OTA賺了利潤,航空公司承擔了成本。
幾個大的OTA賺得盆滿缽滿,而航空公司則血虧巨虧。
此次三大航的公告,則是新一輪反擊的升級:
技術賦能驗真:東航、南航、國航均在官方APP和小程序推出“客票驗證”功能,旅客可實時核對票價、稅費及行程單真實性,切斷代理商篡改信息的路徑。
差價墊付與追責:一旦發現第三方違規,航司將退還差價并追究代理責任,此舉直接打擊代理商“低買高賣”的盈利模式。
強化直銷權益:如國航推出“2+2+2安心購票保障”,以無理由退票券等福利吸引旅客回歸官方渠道。
三、信息流失:旅客隱私成“灰色產業鏈”籌碼
除了價格亂象,旅客信息泄露問題同樣觸目驚心。
部分代理商利用購票數據實施詐騙、虛占座位,甚至倒賣個人信息。
代理監管缺位:OTA平臺常以“不知情”推脫責任,旅客投訴無門,最終由航司承擔品牌聲譽損失。
此次三大航要求旅客通過官方渠道驗票,不僅是為了價格透明,更是為了重建數據主權,避免敏感信息流入灰色市場。
在20多年前,翼哥剛工作時,那時候沒有強大的OTA,但本質上是一樣的。
每次航班取消、延誤,想提前通知旅客,一查訂票記錄上的信息全是代理人,根本就聯系不到旅客本人。
即便通知代理人,他們根本就不會花費力氣去通知旅客。
甚至有時還串通起來,煽動旅客向航司索賠。
關鍵就是信息掌握在別人手里,而帶來巨大的信息不對稱!
四、消費者自保指南:如何避開“隱形陷阱”?
面對復雜的機票市場,旅客需提高警惕:
優先選擇官方渠道:通過航司APP、小程序購票,可享受更透明的價格和退改政策。
購票后立即驗真:使用三大航的“客票驗證”功能,核對票價、行程單及稅費是否一致。
保留證據積極維權:若發現差價或信息異常,通過航司客服或APP反饋,航司承諾墊付差價并追責。
警惕低價陷阱:明顯低于官網價格的機票可能存在風險,需核實代理商資質(可查詢航司公布的《授權合作代理人名單》)。
這場“定價權”爭奪的背后,是航司對掌控渠道、搶奪定價權、爭奪消費者和提升服務體驗的終極訴求。
三大航的聯合聲明,既是維護旅客權益的承諾,也是向OTA和違規代理商的“宣戰書”。
在機票市場的重塑過程中,消費者需擦亮雙眼,航司更需以技術和服務重建信任。
畢竟,唯有透明與公平,才能讓每一次飛行真正“安心”。
翼哥再次強烈呼吁:
民航業應借鑒鐵路12306,加快自建民航統一的銷售渠道!
那么,航司與OTA的博弈將走向何方?
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