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在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問題上反復無常,與俄羅斯的關系正在緩和,這讓歐盟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數十年來對美國軍事力量的依賴,并在國防結構中加入了“防美功能”,這背后折射出的是歐洲對國防自主性的急切渴望。
長期以來,歐洲在軍事領域對美國形成了深度依賴。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顯示,在2019-2023年期間,美國占歐洲國防裝備進口的55%,相比之前的五年大幅攀升,如歐洲一半以上的先進戰機是從美國采購的;英國“三叉戟”彈道導彈核潛艇,其導彈是從美國租賃,需要定期運回美國基地進行維護;還有英國的“鉚釘”電子偵察機、挪威已經使用、德國訂購的P-8海上巡邏機等,以及歐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機的關鍵部分,都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歐洲是把安全問題“實際上抵押給了美國,而且以它們的合作為前提”。這種依賴在和平時期或許還可以維持,但一旦美國外交政策出現劇烈轉向,歐洲便會陷入被動。如今,美國對歐洲軍事支持發生了變化,讓歐洲國家深刻意識到,自身國防安全不能完全依附于美國的決策之上。
歐洲試圖在國防結構中加入“防美功能”,意圖很明確,就是試圖擺脫美國對其國防的絕對控制,希望擁有獨立的戰略決策能力。美國長期主導北約軍事行動,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歐洲國家常因美國決策而被迫卷入一些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沖突,如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
如果能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歐洲在制定軍事戰略、參與國際軍事行動時,就能更多地基于自身地緣政治利益考量,而不是盲目跟隨美國腳步。比如在軍事裝備自主方面,歐洲可以自主研發核心裝備,建立歐洲自己的武器生產體系,實現裝備來源多元化,這樣不僅能確保在戰時或外交關系緊張時,歐洲國家的武器裝備供應不受美國制約,而且還能夠拉動歐洲國家的經濟。
然而,歐洲實現這一目標也面臨重重挑戰。美國在眾多軍事高科技領域明顯領先歐洲,歐洲自主研發先進軍事裝備的能力仍顯不足。如在六代機研發、高端電子戰系統等方面,歐洲與美國仍存在很大差距,短期內難以實現技術突破。而且歐洲內部在國防政策上也存在嚴重分歧,中東歐國家因地緣政治因素,對美國的安全承諾依賴心理較強,而德法等大國雖然積極推動歐洲戰略自主,但由于各國利益訴求不同,所以,難以形成統一高效的行動方案。
同時,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棄對歐洲軍事領域的控制,北約作為美國掌控歐洲安全的重要工具,會通過各種手段來維持美國在北約中的主導地位,干擾歐洲增強國防自主性的進程。
歐洲戰略自主能否走下去,關鍵看歐洲國家是否團結,一致對外,但目前還看不到這個局面。歐盟內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國對安全的感受也不一樣,像匈牙利、斯洛伐克與俄羅斯關系還不錯。但歐洲民眾更關心的還是生活質量,上街挺烏動動嘴可以,真要拿出真金白銀動自身的福利,肯定不干。因此,脫美只是一廂情愿,最后還是要繼續抱美國大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