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晚會,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各行各業(yè)最如履薄冰的時刻,因為消費者平日里踩過的各種坑都會被央視拍成企業(yè)“罪狀書”、公之于眾避雷……
除了官方點名通報,也有群眾化身“正義使者”曝光行業(yè)黑幕,近期“多名外賣小哥提醒避雷黃燜雞”、“外賣員從來不碰的外賣”等新聞頻出圈,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
飲食界一直是爆雷的重災區(qū),茶圈也不例外。隨著飲茶養(yǎng)生的觀念越發(fā)深入人心,不乏有黑心商家為牟取暴利采用各種非常規(guī)手段造假茶葉、蒙騙茶客。
今天,小懂就化身茶圈“打假師”,為大家揭露添加了各種“黑心配方”的常見問題茶,不想花冤枉錢踩坑、摧毀健康的趕緊避雷起來!
染色茶:色素“美容”的毒茶葉
造假重災區(qū):綠茶、紅茶
染色茶,是指用鉛鉻綠、檸檬黃等顏料、色素染色而成的劣質(zhì)茶,這是庫存陳年綠茶翻新、以及賣相不佳的紅茶(金駿眉等)增色的常見造假配方。
尤其是每年春茶上市之際,都不乏有非法茶商按捺不住將人為染色翻新后的陳年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名優(yōu)綠茶,偽裝成色澤鮮亮的“明前茶”售賣。
就在昨天,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新聞發(fā)布會才正式官宣:西湖龍井43號將于3月20日開采、群體種將于3月下旬開采!在此之前買到所謂的“明前西湖龍井”無疑是假的了!
經(jīng)過色素美容的綠茶、紅茶雖然看起來賣相更佳,卻是有害身體健康的“毒茶”!尤其是工業(yè)顏料鉛鉻綠,攝入人體內(nèi)不能降解,很可能會引發(fā)慢性鉛中毒。
長期飲用鉛鉻綠超標的綠茶、導致體內(nèi)積蓄大量的重金屬鉛、鉻,還會進一步對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肝臟、腎臟、胃腸道、造血器官等造成嚴重危害。
而水溶性合成色素檸檬黃,基本無毒,但含有檸檬黃的紅茶喝多了也可能引起發(fā)癢、哮喘、腹瀉、偏頭痛、視覺模糊等不良過敏癥狀,不利身體健康!
1.揉搓法
正常的茶葉手上沾水揉搓是不會掉色的,而無論是人工染色的綠茶、還是紅茶,濕手揉搓手上會殘留粉劑樣或掉色(綠色、黃色等)。
2.觀察法
綠茶大多披覆一層銀白色茶毫,染色茶看上去連茶毫都是綠色的!沖泡后也會掉色,留下的茶漬也是不正常的綠色,正常綠茶的茶漬偏黃褐色。
▲正常茶漬
加入了檸檬黃染色的紅茶看上去也是一眼假,如以“三黃七黑”為特征的金駿眉,染色后大多通體金黃,泡出來的茶湯也渾濁、沒有金圈,葉底也會掉色。
香精茶:香氣刺鼻的“化學茶”
造假重災區(qū):再加工花茶、高香烏龍茶、花草茶
一般容易被添加“香精”的茶葉有三種情況:其一是陳茶翻新,比如經(jīng)過長時間貯藏的綠茶散失了大量香氣,加入符合其本身香氣特征的香精快速提香。
其二,制作工藝不到位的殘次茶,也有可能香氣薄弱。不良商家為掩蓋工藝缺陷也會加入香精讓劣質(zhì)茶“起死回生”,從而冒充高品質(zhì)茶葉賣出高價。
最后就是以“香氣”為賣點的茶類,諸如“茶中香水”鳳凰單叢、“列作人間第一香”的茉莉花茶以及玫瑰花茶等各種花草茶都是添加“香精”的重災區(qū)。
而香精通常含有各種化學溶劑和人工化合物,這些物質(zhì)會隨著茶葉沖泡釋放到茶湯中,長期攝入也有導致免疫力下降、肝臟功能受損、甚至增加患癌風險。
1.干聞茶香
香精是一劑猛料,加入了香精的茶葉聞干茶就有一股很上頭、刺鼻的香氣,且?guī)в?strong>悶濁感,聞久了令人犯惡心。
2.低溫沖泡
正常加工的茶葉,通常需要高溫熱水沖泡茶香才會馥郁,香精茶即便低溫沖泡(80℃左右)香氣也會瞬間爆發(fā)。
3.持久度差
香精茶的香氣爆發(fā)快、但持久度遠不如正常的茶葉,沖泡后香氣很快斷崖式下降,三泡后基本沒什么香氣了。
4.紙巾吸附
和染色茶會掉色的特性如出一轍,添加了香精的干茶包入吸水性好的軟紙,輕輕按壓后就會留下斑駁的油漬。
糖炒茶:人工“回甘”的甜蜜陷阱
造假重災區(qū):紅茶
糖炒茶多見于全發(fā)酵紅茶,其滋味上的最大特點就是“甜”,工藝到位的高品質(zhì)紅茶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若是工藝欠缺、原料低劣、品質(zhì)差的紅茶往往甜度不夠。
不法茶商通常會選擇加入糖一起炒,以提升劣質(zhì)紅茶的甜度。通常情況下,無毒的糖和茶葉一起炒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危害,但含糖量高還是避免過量食用。
1.觸感判斷
一般糖炒茶缺乏正常茶葉的韌性,葉片比較硬脆易弄碎;且由于糖融化后富有粘性,糖炒茶用手捂熱后也會有粘手的感覺。
2.感官判斷
干茶油潤發(fā)光,直接嚼會嘗到明顯甜味;聞茶香有劣質(zhì)焦糖香、火功香;沖泡后首泡甜味明顯,后迅速變淡、滋味寡淡無層次感。
科技樅:
窨上去的“假樅味”
造假重災區(qū):武夷巖茶
縱觀中國烏龍茶界,武夷巖茶素以獨特的“巖骨花香”征服無數(shù)烏龍茶愛好者。尤其是樹齡高的老樅水仙,向來因獨具“樅味”而備受老茶客青睞。
茶紅是非多,近年來人為造假所謂“樅味”的“科技樅”層出不窮!老樅水仙的樅味是山場環(huán)境、茶樹樹齡、匠心工藝賦予的,科技樅的樅味又是怎么來的呢?
巖茶圈資深人士向小懂揭秘,科技樅的黑心配方就是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石花菜”,使普通水仙(低樹齡)產(chǎn)生類似老樅水仙的樅味(木質(zhì)味)來以假亂真。
據(jù)透露,科技樅通常有兩種造假方式:其一就是用紗布包住石花,然后丟進焙籠和水仙茶一起炭焙,在此期間茶葉會大量吸附石花本身的木質(zhì)味。
這種造假手法等同于是把石花的香氣窨上去,和茉莉花茶的窨制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茉莉花茶的窨制次數(shù)較多,科技樅一般和石花放在一起炭焙一次即可。
另一種方法,則是先將石花和水一起倒進鍋中煮成氣味濃郁的石花水備用,接著將已經(jīng)走水焙過的水仙茶用烤箱等器具烤熱,再噴上石花水,最后拿去炭焙制成科技樅。
1.聞樅味
科技樅最大的特點就是干茶就能聞到很沖的“樅味”、細嗅木質(zhì)味不太自然;正宗老樅水仙的樅味是若隱若現(xiàn)的青苔香、木質(zhì)味、粽葉香,層次感豐富。
2.品口感
一般科技樅的茶湯前兩三道滿口留樅,后面開始斷崖式下跌,且湯感苦澀,飲后舌頭發(fā)干、喉嚨發(fā)緊;正常老樅水仙的樅味循序漸進,飲后也不會有鎖喉現(xiàn)象。
做舊茶:以新充舊的“速成老茶”
造假重災區(qū):老白茶
“一年茶、三年養(yǎng)、七年藥”的老白茶是歲月沉淀的產(chǎn)物,一般貯藏年份越久、且轉(zhuǎn)化良好的老茶相比剛制成的新茶更叫價,這也讓不少黑心茶商鉆了空子。
通過暴曬、高溫烘烤、灑水發(fā)酵、改變倉儲環(huán)境(高溫、高濕、通風不暢)等做舊手段促進低年份白茶內(nèi)含物質(zhì)加快轉(zhuǎn)化,偽裝成超過其真實年份的老白茶賣出高價。
1.觀色澤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色澤有深有淺、層次豐富,湯色清澈透亮,葉底鮮活有光澤;做舊茶看上去全黑或深褐,色澤呆板、統(tǒng)一,湯色黯淡無光,且渾濁。
2.辨異味
真實陳化的老白茶香氣富有層次感,經(jīng)年轉(zhuǎn)化出的陳香、藥香怡人,湯質(zhì)醇厚、甘甜;做舊茶往往帶有不愉悅的悶味、發(fā)酵味等,茶湯滋味偏淡薄。
撒面茶:金玉其外的“拼配騙局”
造假重災區(qū):緊壓普洱茶、白茶餅
撒面茶,又稱“蓋面茶”,顧名思義就是內(nèi)外不是一口料的茶,多見于以緊壓為主流形態(tài)的普洱茶、以及近年來興起的白茶餅等。
這種造假手段就是在茶餅表面采用等級較高的原料裝飾,茶芯是品質(zhì)較次的原料拼配而成,再蒸壓成表里不一的撒面茶讓人防不勝防。
撒面茶本質(zhì)上就是金玉其外的“拼配騙局”,從餅面很難看出端倪,只能買回家撬開整個茶餅,才會發(fā)現(xiàn)內(nèi)芯的原料比餅面要低劣不少!
以上揭秘的6大加入了黑心配方、或工藝造假的問題茶,現(xiàn)在開始趕緊避雷別再喝了!
除此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茶葉造假套路?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討論~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fā)現(xiàn)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nèi)不定時發(fā)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