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對抗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有了它,依靠堅固的城池和長城防線,就能用最小的代價來阻擋騎兵的沖擊,然而自宋朝建國伊始,燕云十六州就已經被遼國統治多年。
在這里,宋朝消耗了數萬士兵的生命和不計其數的錢財,終究是竹籃打水,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為什么呢?
很多人把這個問題簡單的歸結為軍事問題,其實這樣是比較片面的。今天這篇文章,我試著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入手,全方位剖析宋,遼,西夏,以及周邊各少數民族政權的情況,來分析宋朝對燕云十六州的得失,以及其無法收復的必然性。
1.宋朝的北伐路線
宋朝要想收復燕云十六州,基本上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從河北山西直接進行北伐,北宋王朝也是這樣做的,不過在經過了宋太宗時期的高粱河之戰,以及雍熙北伐之后,宋軍均以慘敗收場,加之宋真宗時期簽訂了《澶淵之盟》,宋軍徹底失去了北伐的動力,可以說,直接從河朔地區進行北伐的機會喪失了。
另外一條方法是尋求軍事聯盟,采用聯合作戰的方式對遼國進行多方位打擊,令其手尾不能相顧,分散其兵力,從而乘機收復燕云十六州。
這也是漢唐對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方法。漢武帝時期,為了對付匈奴,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
唐太宗時期,為了對付實力強大的東突厥,也是先與北方的薛延陀結盟,斷絕其逃往漠北的后路,從而最后逼迫頡利只能向南邊的吐谷渾和西邊的高昌國逃跑,不過這兩個方向上,都有唐軍重兵把守,頡利被抓就成為了必然。
2.宋朝的外部環境
既然宋朝依靠自身武力無法收復燕云,那么能不能通過外交手段,學習漢唐的經驗,尋找到軍事同盟呢?
由于燕云十六州地處北方,因此宋朝尋求軍事同盟的方向也只能是東北和西北兩個方向。
1.在東北方向是崇尚漢文化的高麗國,公元936年,高麗人王建征服了新羅和百濟,統一了朝鮮半島。
而朝鮮半島向來尊中原王朝為宗主國,這個時期中原王朝正是五代亂世,高麗初期便采用后唐的年號,還試圖聯合中原對抗契丹(即遼國),不過由于中原戰亂不斷,遼國勢力強大,高麗北部邊境也只能擴展到清川江流域,被壓縮在鴨綠江南岸。
同樣是在公元936年,后晉皇帝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從此,契丹人的鐵騎越過了長城,中原王朝喪失了防守北方騎兵的制高點,只能依靠平原上孤立的城池進行被動防御。
隨著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據,中原王朝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等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之時,燕云十六州已經被契丹人統治了24年。加之高麗被擋在鴨綠江以南,可以說,中原王朝與遼東在陸地上聯系被斷絕了。
在宋太宗的雍熙北伐結束之后,為了防止遼國人繼續南下,便派出使者讓高麗人對遼國后方進行騷擾,不過這種騷擾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果然不久之后,高麗就遭到了遼國的入侵。
公元993年,1009年,1018年,遼國三次入侵高麗,其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奉宋朝為宗主國的高麗改由對遼國稱臣,宋朝對高麗的控制能力進一步降低,與其進行軍事同盟的機會沒有了,更多的只是經濟和文化上的往來。
宋朝海運發達,通過海路與高麗進行交流,宋神宗時期,在明州造船廠建造的兩艘船,分別命名為“凌虛致遠安濟神舟”和“靈飛順濟神舟”,排水量據說每艘都達到500噸。
宋徽宗時期,再次出使高麗,以“神舟”命名,據說這種大船有上中下三層,每艘船上有水手180名,宋史中稱“巍如山岳,浮動波上”,宋人更是自豪的稱這次出使高麗的效果為“震懾夷狄,歡呼嘉嘆”。
雖然宋與高麗的往來不斷,在《宋史》中,也可經常見到“高麗國進貢”的字樣,但是軍事上結盟的可能性已經沒有,而且在經過澶淵之盟后,宋朝從海上出發,走海路進攻遼國的方法也行不通,這種方法太過冒險,而且需要陸上強有力的配合,只有唐朝征服百濟的時候才有過這種先例,不過當時唐朝在朝鮮半島上有新羅的幫助,此文就不再提及了。
2.在西北方向上是西夏和西域諸國
先來說一說西域方面,自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日趨下降,而幫助唐朝平定叛亂的回紇在經歷了繁榮之后,也走向了衰落,在840年,回紇逐漸南遷,此時他們的名字被稱為回鶻,回鶻人南下之后,分為了四支。
一支遷徙到了我國北方融入了漢人。
另外兩支到達河西走廊一帶,被稱為河西回鶻和甘州回鶻。
最后一支遷徙到高昌,今天的吐魯番一帶,被稱為西州回鶻或者高昌回鶻。
此外,在天山南部,還有比較強大的于闐國。
由于唐朝在西域的巨大影響力,西域諸國對于中原王朝的宗主國認同身份比較強烈,宋太祖趙匡胤繼位之后,曾派王延德出使西域,在高昌國的伊州,今天的哈密市附近,遇到了漢人將領陳氏,陳氏世代駐守在伊州,還保留著唐朝皇帝的詔書,所以陳氏看到中原的使者時候,激動萬分,還以為是唐朝派人來了,不想時過境遷,已經是大宋朝了。
此時的回鶻各部也開始由信仰佛教逐漸轉變為伊斯蘭教,西域的伊斯蘭化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但是于闐國卻是個例外,依舊尊崇佛教和儒家文化,并奉中原王朝為正統,還多次派出使者到東方,想要認宋朝為宗主國。
之后,宋與西域重新取得聯系,但是很不幸,這種聯系是短暫的。
隨著西夏人的崛起,宋朝先是失去了西北重鎮靈州,涼州,1020年,黨項人李德明擊敗了河西走廊上的回鶻諸部,大力經營河西走廊。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攻占了吐蕃的瓜州,沙州,肅州。
1038年,李元昊稱帝,又占據了青唐,湟水一帶,國號大夏。至此,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與西域的聯系被切斷了。
不僅如此,雖然宋初和西域取得了一定的聯系,恢復了部分朝貢體系,但是這種作用又是很小的,因為早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就已經通過戰爭,使西域諸國相繼臣服,又在1003年修建可敦城,固守西南邊陲,在經過多年的經營下,漠南、漠北與西域之地莫不臣服。
西域的甘州回鶻,西州回鶻與蔥嶺以西的喀喇汗國都是遼的藩屬國,此外,波斯的大食也多次派出使者,與遼國通好。在遼圣宗時期,又將女兒嫁往波斯,兩國關系十分友好。
由于遼國和西域的往來遠勝宋朝,因此唐朝滅亡后,西域諸國皆以遼國為“中國”正統,此時的遼國地位如同漢唐一般,對周邊國家有著絕對的國力優勢。
因此,宋朝想要與西域諸國取得軍事同盟的可能性可以說是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宋朝的地緣現狀:因為燕云十六州的丟失,宋朝斷絕了和高麗國的直接接壤,只能走海上通道。又因為無法征服西夏,河西走廊無法打通,宋人在西邊只能局限在蘭州以東,無法和西域取得聯系。
至于南邊的大理,越南,都是邊陲小國,對于宋朝來說,戰略價值微乎其微,因此,宋朝被局限在傳統意義中的漢家土地之內,使得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聯系外部世界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3.從遼夏內部突破的可能性
宋朝既無法爭取外部軍事結盟的可能,因此之后的討論,我們把目光集中在宋和遼,宋和西夏,以及宋自身的政策上。
1.宋和遼
我們知道,在漢朝的不斷打擊下,匈奴分裂成為了北匈奴和南匈奴兩部,南匈奴歸附東漢,從此匈奴人勢力更加衰微,北匈奴也長期遭受東漢與南匈奴的合力圍剿,最終迫使北匈奴西遷。那么,宋朝是不是能找到一條分裂遼國的方法,從而在內部瓦解遼國呢?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看遼國的建立過程。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上京林潢府建都,國號“契丹”。
936年,契丹為了幫助后晉石敬瑭對付后唐,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947年,遼太宗以燕云十六州為跳板,南下開封,在開封稱帝,改國號為“大遼”。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時,是公元960年,這個時候遼國已經建國44年,燕云已經割讓了24年,等到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北伐之時,遼國已經建國70年,燕云十六州割讓出去的時間也有50年。
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宋朝在北伐燕云之時,只是一個建國不到30年的國家,而遼國在北方已經雄踞多年,其根基強大。遼國采用兩院制,以“本族之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燕云雖是漢人居多,但是在兩院制的治理下,漢人的地位得到提升,人民生活也得到穩定。
所以當宋太宗北伐之時,并沒有出現“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面,反而把宋朝的北伐看作是挑釁的戰爭,因此紛紛抵抗。
遼國的固守:隨著宋軍北伐初期的勝利,遼國將主演的軍事力量集中在幽州,因為我們知道,幽州城防堅固,歷來都是易守難攻,遼國采取守勢之后,宋軍毫無辦法,在耗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之后,終于潰敗。
加強集權:公元970年,蕭太后和遼圣宗清除了遼國內部擁兵自重的王室,收回兵權,并重用耶律斜軫,韓得讓,耶律休哥等名臣,加強了中央集權,自此,遼國內部更加團結。
遼國南侵:遼國內部穩如磐石,宋朝從內部瓦解的機會沒有了,而且蕭太后和遼圣宗雄心勃勃,面對宋軍北伐的數次失利,他們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開始計劃南下侵宋,在1004年,此時已經是宋真宗在位,面對已經到達黃河岸邊的遼國人,宋真宗極度恐懼,同意簽訂合約,自此,宋每年贈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成為兄弟之國,兩國邊境開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北宋從建國初期的銳意北伐,到澶淵之盟的簽訂,已經從攻勢轉為守勢。而且兩國之間不再開戰。宋朝為了防備遼國的騎兵,只能鼓勵民間在邊境多種水田,多開渠道,并在渠道旁種植榆楊,形成了比較“奇葩”的國防邊境線。
2.宋和西夏
西夏是由黨項人建立的,黨項人原本居住在松潘高原上,在唐僖宗時期,因為平定黃巢起義有功,黨項首領拓跋思恭被封為夏州節度使,勢力范圍包括夏州、綏州、宥州、銀州,成為陜西北部一個比較強的藩鎮。
后來黨項人拓跋思恭和沙陀人李克用幫助唐朝收復長安,唐朝感念黨項人的功績,特賜其李姓,從此,黨項人一直沿用李姓,沒有改變過。
在五代十國時期,無論哪朝當政,黨項人皆向中原王朝稱臣。宋太宗時期,黨項人李繼捧向宋朝歸附夏州、綏州、宥州、銀州四州,決心劃入宋朝版圖。
這個時候,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野心勃勃,不愿歸附宋朝,于是趁機逃到草原之上,開始籌備反抗宋朝的圖謀。
由于宋太宗對李繼遷逃跑沒有足夠的重視,使得李繼遷逃到草原,與西北豪強聯姻,實力逐漸增強,為了能夠對抗宋朝,李繼遷經過精心籌劃,先用欺詐手段誘殺銀州守將曹光實,以銀州為根據,然后向遼國稱臣,被遼國封為夏王,由此來得到遼國的支持,此后,西夏與遼國實行和親,西夏倚遼抗宋的戰略逐步形成。
李繼遷實力不斷增長,宋太宗多次出兵討伐但均以失敗告終,宋真宗繼位之初,因為無力同時對抗遼國和西夏,于是默認了李繼遷在西北四州的統治權,在這種情況下,西夏已經取得了獨立的條件,只是沒有名義上的國家名號。
西夏的建立對于宋朝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雖然宋朝的西軍戰斗力比較強,但是在宋夏幾千公里的邊境線上,步兵的機動性遠不如西夏人。
西夏騎兵“鐵鷂子”,戰斗力強悍
宋夏戰爭中,西夏人就是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采取只攻一點的方式,讓宋人防不勝防,然后誘使宋軍深入腹地,再用騎兵對其分隔沖擊,宋人的重甲步兵在長途行軍后早已疲憊不堪,在面對騎兵的高速沖擊下自然容易潰敗,基本上三川口之戰,定遠寨之戰,好水川之戰都是如此。
而宋朝后期,采用步步為營,每到一地就筑寨建城的方法,就是為了反制西夏騎兵強大的機動性,從而達到壓縮西夏人活動空間的目的。
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雖然贏得了好水川等戰役的勝利,但是并沒有占到便宜,反而是宋朝依靠其強大的經濟能力,關閉了雙方邊境的榷場,并停止了對西夏的銀,絹的“歲賜”,還禁止西夏的青白鹽進入宋朝,西夏國地貧民弱,在宋朝“經濟戰”的打壓下,西夏國內民怨四起,起義不斷,加上常年戰爭,已經達到了“死亡創痍者相半,人困于點集”的地步。
從根本上來說,宋朝的地緣政治是封閉的,在失去了北部的屏障后,其軍事的發展方向必然轉向西北,然而西夏的崛起,斷絕了河西走廊,西域的良馬無法輸送到中原,而養馬地也被西夏人占據,宋人可以培養騎兵的可能性被降到了最低。
3.宋朝自身的問題
宋朝由于對唐朝藩鎮割據的問題矯枉過正,導致在立國后采取強干弱枝的方法,削弱了其軍事實力的發展,導致了國家雖然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但是戰斗力卻十分低下。
對于宋朝來說,要想對抗遼國,必須先征服西夏,只有得到西夏的產馬地,打通河西走廊,才能使宋朝打破地緣的限制,訓練出強大的騎兵,增強國家的實力。
其實,宋朝有兩次機會可以徹底征服西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五路伐西夏。
西夏的外戚勢中力梁太后本是漢人,梁太后本人野心不小,對權利極度迷戀。由于她的漢人身份,西夏貴族并不愿意聽從她的調遣,而他的兒子夏惠宗李秉常卻崇尚儒學,對宋朝十分向往,公元1080年,李秉常決心去掉藩禮,實行宋朝的禮儀,被梁太后制止。
1081年,李秉常在漢臣李清的建議下,打算將黃河以南的土地歸還宋朝,以得到宋朝的支持來推翻梁氏,但是被梁氏發現。為了能夠獨攬大權。梁太后囚禁了自己的兒子,并在西夏過大大肆清除異己,西夏國內人心浮動。
宋神宗得知這一消息后,五路出兵,幾乎集結了宋朝最精銳的西軍主力,企圖一舉滅亡西夏,但是很遺憾,在靈州城下,宋軍糧草不濟,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宋哲宗之死
盡管宋神宗對西夏的戰爭沒有成功,但是在宋朝的打擊下,西夏已經國力衰微,加上青唐地區被宋朝占領,宋朝對西夏形成了合圍之勢。在經過兩次平夏戰爭之后,西夏只能遣使請降。宋哲宗已經降服西夏,但是并沒有對其徹底征服,使西夏成為宋朝的國土。
更令人遺憾的是,宋哲宗雖然年輕有為,但卻早早去逝,歷史沒有讓這宋哲宗展露更多鋒芒,反而讓隨后登基的宋徽宗毀了大宋王朝。
4.最后的希望
有時候,歷史真的難以捉摸,它總是會和人開各種玩笑。宋朝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最后希望,偏偏落在了宋徽宗的手上。
在遼國的北方,出現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這個對手就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金國人驍勇善戰,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由于宋朝渴望收復燕云,與金國約定了“海上之盟”,企圖共同進攻遼國,奪回燕云十六州。其實,與金國結盟是一個大好時機,這是宋朝第一次得到實力強大的外援,也是第一次有了地緣政治上的盟友。
但是,機遇與危機并存。宋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軍隊比遼國還要不堪,兩次北伐不但沒有打下幽州,反而自己損兵折將,軍需物資損耗一空。
機會只有一次,宋徽宗讓它在手中溜走了,這不但使宋朝失去了收復燕云的希望,而且讓金國了解到宋朝的無能,“靖康之恥”也在此刻埋下了伏筆。
5.結語
當今天我們重新回顧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從地緣政治入手,我們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燕云十六州的問題。
除去宋人本身政治制度的問題,其面臨的周邊環境同樣不能忽視,而北宋滅亡,皇室南渡之后,國土已經淪喪大半,這時候就不只是燕云的丟失,而是整個中原的問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