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交1萬多,退休只領1000多養老金,靈活就業養老保險不劃算?
最近,關于靈活就業人員的討論非常多,這2億多人確實很不容易,工作不穩定,收入不高,社保壓力卻很大,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單位幫忙交,所有的費用都要自己承擔。
所以,不少靈活就業人員覺得交養老保險不劃算,說一年交1萬多,到退休后,只能領1000多的養老金,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以山東為例,來看看交滿15年要多少錢,退休后多少年能回本。假設一個靈活就業人員從2009年開始繳費,到2023年,正好是交了15年,在2024年可以辦理退休。
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基數是以社會平均工資核定的,下限是按照社平工資的60%,上限是社平工資的300%。
2009年山東社平工資是1950元,按最低60%算,社保繳費基數是1170元。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繳納比例是20%,也就是每個月要交234元,一年就是2808元。
2023年山東全口徑社平工資是7069元,按最低60%算,社保繳費基數是4241.4元。按照20%來算,每個月交848.28元,一年就是10179.36元。也就是說現在靈活就業人員,一年養老保險費用確實需要交1萬多元。
中間的年份就不一一列出來了,根據每年的社平工資,從2009年到2023年,山東一個靈活就業人員按60%繳費,一共需要交9.92萬元,差不多10萬元。
那交了這么多錢,退休后到底能領多少錢?養老金包括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個人賬戶余額÷計發月數。
每年的繳費有8%進入個人賬戶,賬戶余額是3.968萬元。再算上利息,估計能有5萬左右。假設到60歲退休,那計發月數就是139。所以,可以算出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大概是360元。
再看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是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023年社平工資是8521元,按照60%繳費,平均繳費指數是0.6,繳費年限是15年,由此可以算出每個月的基礎養老金是1023元。
那么,個人賬戶養老金加基礎養老,每月拿到的養老金就是1383元,一年就是16596元。前面說了15年交了9.92萬元,那回本差不多就需要6年。
交15年,6年回本,還是很劃算的。而且,每年養老金可能還會上漲,回本的時間可能更短。另外,參保人去世,還可以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這里面又有幾萬元。所以,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肯定是劃算的。
總有人說繳費的60%進入統籌賬戶,是充公了,太不劃算了。這叫什么充公,退休后,統籌賬戶發的基礎養老金才是大頭,占比超過7成。
當然,如果退休前去世,那確實只能退個人賬戶交的40%的錢,但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也是可以領的,應該能覆蓋繳費金額。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繳費負擔太重,交不起。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就建議下調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統籌基金繳費費率,降低社保繳納比例,而且提供月度變更繳費檔次的機會。
我非常贊同李東生的建議,靈活就業人員本來收入就不穩定,每個月的社保費用卻是固定的。而且隨著社平工資連年上漲,繳費基數也跟著漲,繳費金額也不斷的增加。
與其繳費負擔太重,讓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放棄繳納,還不如降低參保門檻,讓更多人加入進來。我們的社保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基本的養老保障,靈活就業人員也不能落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