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是一種福氣,亦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每一次的清掃,每一次的整理,也都是在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氛圍。
然而,干凈并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否則,家里就會越來越亂,生活就會越來越糟。
本期就來聊聊那些家里凌亂的人,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壞習慣,趕緊來看看你踩中了幾條吧。
一、喜歡安于現狀
日子過久了,自然就會進入到一個舒適區,也十分享受穩定生活所帶來的安逸與踏實感。
因此,就算家里再亂也會視而不見,甚至認為家里就該亂一點。否則,不僅缺少了生活氣息,想找個東西都找不到。
然而,這種看似舒適的生活節奏,往往也容易成為一種無形的枷鎖,導致生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慣性,失去了高質量生活的可能性。
比如下圖中的櫥柜隔層區,雖然裝修時忽視了結構設計,導致空間收納變得十分雞肋,但只要利用軌道+網籃+分格收納架,就可以解決掉空間收納雞肋的問題。
所以,安于現狀并不是家里亂的借口,更不是放任生活雜亂無章的理由,而是在平淡的日子里,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二、喜歡一拖再拖
你希望有一個干凈的家,也知道干凈的家需要每天勤打理和收拾,可總喜歡把今天的事留給明天做。
比如今天沒洗的衣服,你會想著攢到周末一起清洗,并認為這樣做反而會更加省心輕松。
比如孩子倒出來的玩具,你會想著孩子可能過一會還要玩,現在收拾利索了,等會家里又會亂,還不如不收拾。
再比如早上吃完早餐剩下來的碗,你會留到晚上再清洗。如果晚上不在家里吃飯,那就留到明天再清洗。
表面上看,這種拖延讓生活輕松了許多,實際上卻是在透支生活的秩序感,并讓原本簡單的事變得更復雜、更費力。
所以,與其拖到最后不得不面對,還不如早點行動。要知道真正干凈整潔的家,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一點一滴的堅持。
三、不注重家庭衛生
干凈的家并不在于表面,而是體現在每個細節上。哪怕一個普通的玻璃杯,也會刷洗得光亮如新。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家庭衛生的人卻并不在少數,甚至明知不衛生,也不會放在心上。
比如洗衣機橡膠圈內部發霉了,由于清潔起來比較麻煩,就索性不清潔了,并認為這并不會給生活帶來影響。
再比如空調出風口發霉了,想著自己清洗可能會把墻面弄臟,就放那不管了,并認為現在不用空調就不需要清洗。
可實際上,不管是洗衣機還是空調,如果不定期清洗,不僅僅會對機器本身的使用效果和壽命產生影響,還會對我們的家居環境衛生帶來影響,從而引發健康問題。
所以,一個干凈的家,一定是由里到外的。要知道很多“大病小災”,往往都是不注重家庭衛生導致的。
四、喜歡過度節儉
大多數國人骨子里都有一些節儉的意識,也始終認為節儉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態度。
然而,過度節儉并不等于節省,甚至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導致家里越住越擁擠,生活也變得越加雜亂。
比如幾年沒穿的衣服,總想著以后還會再穿,實際一次不穿,以后都不會再穿了,放在衣柜里只會占用空間。
再比如廚房里閑置幾年沒用的鍋子,雖然個個都能正常使用,但它就是落灰了,導致廚房空間越來越小。
所以,真正的節儉并不是一味的囤積,而是保留下有價值的物品,清理掉不需要的物品,為生活減負。
五、家里有一個大懶人
一個干凈的家,從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全家人齊心協力的表現。否則,就算你再勤快,家里還是很容易凌亂。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辛辛苦苦把家收拾干凈后,家人回家后隨手把衣服往沙發上一扔,這個家還能干凈整潔嗎?
再比如當空無一物的餐桌,被家人隨手放置上各種物品,甚至吃飯時都是把物品往旁邊一挪,你還有收拾家務的動力嗎?
因此,在家里有一個“大懶人”的情況下,你在家務上所有的付出都會顯得微不足道,并且還會產生一種無力感。
不過更糟糕的還是,這種情況一旦持續久了,你還會被身邊的人慢慢“同化”,最后一起擺爛,導致生活越來越累。
所以,維持一個干凈的家,本質上就是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責任,而不是把家務推給某一個人。
說實話,有些生活壞習慣真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改掉,即便想改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一點點堅持與調整,只有當意識改變了,一些生活行為自然就會發生轉變。
(本文由齊家安安整理編輯,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