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舞臺上的焦點再次轉到了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核問題的重新抬頭。特朗普總統這次可謂是火力全開,一通電話打給俄羅斯總統普京,希望能聯合俄羅斯來對伊朗施加影響。
不過,事情的發展似乎并不如意,美國在伊朗核議題上采取的強硬姿態,非但未使伊朗讓步,反而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
先來說說這出大戲的開頭:特朗普給普京打電話,這在外交圈子的戲碼中算是相當罕見的。美俄關系一向復雜微妙,但這次為了逼迫伊朗重回談判桌,特朗普顯然是不惜一切代價。
緊接著,美、俄、沙特三國高層在會談中也論及該議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更是前往德黑蘭進行磋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對此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談判。這也就意味著,俄羅斯沒能在伊朗問題上扮演成“救世主”。
看到談判無望,特朗普又開始了熟悉的“威脅表演”:給哈梅內伊寫信稱,再不談就打!但伊朗方面的態度依舊強硬,哈梅內伊直指美國等西方國家毫無誠意,只想要他們跪地求饒。就連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也絲毫沒有低頭的意思,并公開嗆聲特朗普,“你盡管來試試看”。
雙方的劍拔弩張促使俄伊很快轉而與中國溝通。中國政府迅速回應,邀請俄伊高層來北京進行商討。此次會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主持,而俄方和伊方則派出了副外長出席,共同探討伊核問題和其他共同關心的議題。
之所以伊核問題在這一節點上重新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核心因素之一在于特朗普政府對伊朗采取的極端施壓策略。
與拜登執政時期相比,特朗普對伊朗的策略更具進攻性,甚至不惜動用軍事威脅來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上。而伊朗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思想上的分歧和混亂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可預測的后果。
在伊朗,這種內部分歧已經浮出水面。總統佩澤希齊揚曾表露出一定的談判意愿,但這一態度卻遭到了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反對。這種上下不同調的局面不僅引發了外界的廣泛猜測,也讓伊朗高層的決策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對于伊朗而言,中東的地緣政治價值使得其位置變得尤為敏感。作為一個石油出口大國,伊朗處于波斯灣出口的關鍵位置,這意味著一旦局勢出現動蕩,國際油價飆升將不可避免。
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重新實施制裁的行為無疑加劇了地區的緊張態勢。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與俄羅斯的介入為伊朗提供了更大的談判空間。中國在聯合國框架下,一直堅決反對美國的單邊制裁,并且多次呼吁重啟伊核協議。
在北京的這次中俄伊三方會晤,讓各界對伊朗的動向有了新的觀察窗口。通過這次會談,或許能推動伊核協議相關談判的重啟。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美國的參與仍然是最終解決伊核問題的關鍵。特朗普政府若真有意達成協議,務必要拋開現有的咄咄逼人姿態,采取更為務實的策略。
據央視新聞報道,北京會晤后,中俄伊在3月14日發表了聯合聲明。在聲明中,三方強調終止所有非法單邊制裁的必要性,并重申政治外交接觸和對話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他們呼吁有關各方避免升級局勢,創造有利于外交努力的氛圍。
同時,聲明強調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重要性,以及歡迎伊朗重申其核計劃的和平性質。支持伊朗繼續履行國際義務,進一步促進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
伊朗與俄羅斯對中方主辦此次北京會晤中所展現的積極貢獻表示贊賞,三方一致同意維持溝通與協作的連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