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天的時間,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庫爾斯克吃了大虧,超過6.7萬人陣亡后,俄軍已經拿下蘇賈。
控制庫爾斯克的戰略要地之后,俄軍馬不停蹄的瓦解烏軍的多處防線,目前戰斗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俄總統普京親自上前線視察后,下令徹底擊潰該地區的烏軍,此后,俄軍的行動愈發密集。
看得出來,俄羅斯已經失去耐心,,鐵了心盡快收回失地。
最新消息稱,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最新戰報,蘇賈鎮全域已獲解放,俄軍正向西部行政邊界快速推進。
但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戰役進程與外界預測出現重大偏差。
據前線消息顯示,俄軍遭遇的抵抗強度遠低于預期。
由"阿赫瑪特"特種作戰分隊、東方合成旅、第11獨立旅及第30摩托化步兵團組成的突擊集群,在烏克蘭戰俘引導下,僅耗時10小時即完成對蘇賈市區的全面控制。
戰斗日志顯示,俄軍在推進過程中僅遭遇零星交火,烏軍建制部隊始終未見蹤影。
這一反常現象與先期情報存在明顯矛盾。
根據國際觀察機構3月10日披露的信息,從庫爾斯克東部戰區后撤的烏軍單位,包括23名重傷員在內共計約6300人,均被重新部署至蘇賈城區。
烏克蘭總參謀部曾通過非官方渠道透露,計劃在蘇賈地區依托既有工事實施堡壘防御作戰。
戰役前夕的軍事部署呈現高度戲劇性轉變。
由800余名瓦格納集團退役士兵組成的特遣隊,借助地下天然氣管道系統滲透至庫特巴金地區,于3月10日完成對蘇賈東北方向的戰術合圍。
結合俄軍工兵部隊對R-07公路的精確火力封鎖,形成理論上的三重包圍態勢。
直至3月11日午間,多家國際戰地記者仍預測該區域將爆發激烈巷戰。
已完成對蘇賈工業區控制的俄軍機械化部隊始終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其偵察分隊持續對城區展開電磁頻譜監測。
然而當日下午展開的突襲作戰完全顛覆預期,經系統化偵察確認后,俄軍僅用6小時即肅清全部城區。
關鍵問題是,戰前情報顯示的數千駐防烏軍究竟去向何方?
就在這時候,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在媒體上發布聲明稱,烏克蘭武裝都不會在在庫爾斯克戰區不存在被合圍風險,所有作戰單位均已實施預防性機動轉移。
這么快就溜走了?俄軍剛捏上餃子皮,,烏軍就玩“金蟬脫殼”。
來自親烏信源的戰場態勢圖顯示,原駐防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全部作戰單位,已按計劃撤至蘇梅州邊境地帶建立新防線。
衛星影像資料證實,其預設防御工事體系包含三道梯次配置的塹壕系統,并部署有車載反坦克導彈平臺。
這一證據鏈充分說明,西爾斯基的聲明具有實質軍事部署支撐。
看到烏軍的反應足夠快,知道守不住蘇賈后就快速撤退,僅留下數千名士兵負隅頑抗。
庫爾斯克地區作為烏克蘭在談判桌上的重要戰略籌碼,其軍事價值曾被認為值得不計代價固守。
但白宮政權更迭引發的對烏軍援中斷,導致該地區防御體系出現系統性漏洞。
據北約情報評估,烏軍在該區域的彈藥補給量較去年同期下降47%,重型裝備完好率不足32%。
面對嚴峻現實,烏克蘭軍事決策層最終做出戰略抉擇。在"固守戰略要地"與"保存有生力量"的權衡中,后者成為優先選項。
這一決策直接導致庫爾斯克防線的主動收縮,但也引發新的戰略疑問,轉移至蘇梅州的部隊能否構建有效防御體系?
軍事專家指出,蘇梅州邊境地區的地形特征與庫爾斯克存在顯著差異。該區域缺乏天然屏障,交通網絡呈放射狀分布,不利于建立縱深防御。
更值得關注的是,俄軍目前已控制別爾哥羅德至蘇賈的鐵路干線,其戰役機動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
當前戰場態勢呈現兩大焦點:
其一,烏克蘭軍隊能否在蘇梅州復制2022年哈爾科夫戰役的機動防御戰術?
其二,俄羅斯能否將蘇賈戰役形成的戰術優勢轉化為戰略突破?
這些問題,或許要等到俄軍全面收復庫爾斯克才能解答,俄軍是否會向蘇梅進軍,這是一個關鍵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