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每每經過三線廠,看到那些高聳的廠房與紅磚樓,總想起果戈里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建筑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舊還在訴說。
·尋找三線廠
“三線廠“作為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符號,已經漸漸淡出歷史的舞臺,只留下曾經的廠房與建筑在訴說著當年曾經的往事。
下面我們《》的編者帶您走進江蘇宜興,聆聽來自茗嶺山區腹地的三線9352廠(江蘇永康機械廠)的三線記憶往事。
9352廠·三線遺址
變遷:茗嶺山區,竹海深處的半個世紀
江蘇省宜興西南五十余里,蘇浙皖三省交界,有鎮張渚,古稱桃溪;有山,屬皖南山區之脈,名曰茗嶺;
在這個被稱為“宜興后花園”的桃源之地,半個世紀前的1965年,那里出現了從千里之外輾轉而來的一群北方三線建設者。從此打破了這片竹海的寂靜,建起一個帶著神秘光環的三線兵工廠——國營第九三五二廠。
斗轉星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三線廠邁出山區,走向城市,留下了大片的三線建筑,在無言的訴說那曾經的往事。
當歷史年輪跨過世紀的臺階,這里又開始再次地熱鬧,如今開始拆遷,成為未來的國際度假村。
半個世紀時間并不長,時光流逝中,從桃溪古鎮到轟轟烈烈的三線兵工廠,再到如今的國際度假村;
再過五十年、三十年甚至十年之后,宜興茗嶺山下,那里的三線見證者——三線廠區遺址還會在嗎?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留下那曾經的三線記憶。
9352廠曾經的電影院
溯源:1965,我們自齊魯大地來
三線廠建設中特別是各個省的小三線建設,是離不開各個大廠援建的,9352廠(江蘇永康機械廠)的援建則是來自于山東的淄博——國營第七三二廠。
當年很有名的電影《苦菜花》就是發生在這個廠抗戰時期的前身,因此9532廠在中國的人民兵工史上,這也算是系出名門了。
國營第七三二廠是原來抗日時期山東八路軍的各分區兵工廠,在建國后成立的中央兵工總局山東兵工總廠,以生產各種地雷、手榴彈、炮彈等火工產品為主。
1965年由732廠抽調人員前往蘇浙皖交界處的山里,現在的宜興茗嶺山下的張渚鎮柏山村附近,建立了代號為9352的江蘇小三線手榴彈廠——國營江蘇永康機械廠。
的編者曾經與9352廠的子弟進行交流,其中有一位胡大哥就是父母自山東調往江蘇9352廠,他出生在宜興,參加工作后進入潥陽9449廠(江蘇工模具廠:九四四九廠)。
其實每一個三線廠都有著這樣的人員遷徙歷史,三線時期的732廠不僅僅援建了江蘇的9352廠還援建了云南曲靖馬龍的東光廠(魚雷生產基地一部分)。
紅磚房·三線廠記憶符號
現狀:神秘的工業遺址與山水相伴
1980年以后,隨著國際形勢緩和,所以的三線兵工廠開始“軍轉民”,曾經的三線廠的神秘光環也就此消失。
江蘇永康廠也在1989年,脫離了大山搬到了宜興,曾經的三線廠歷史從此被翻了過去。
在茗嶺山下,曾經的廠房依然靜靜的矗立在江南的風雨中,與那片青山綠水相伴。
當下周邊已經開發了眾多的旅游休閑地,也許無需再過五十年,那些留在大山中屬于9352的三線建筑,也將無聲無息間逝去;建筑不再,三線的見證者,也會隨歌曲與傳說而去。
三線建筑·訴說曾經的三線故事
寫在最后:使命尚在,只為了不遺忘
關于江蘇永康9352廠的三線故事其實很多,也很長。
但無論是9352廠還是732廠至今依然在國防事業的戰線中,承擔著家國使命,有鑒于企業性質的特殊性,這里不再多寫。
只想記錄下宜興后花園——茗嶺山下曾經有個三線廠的往事,也希望在現今轟轟烈烈的山區開發過程中,能留下些許三線廠的遺址,讓這個廠的三線故事能流傳下去。
不為了懷念·只為了不遺忘
9352:江蘇宜興·茗嶺山兵工記憶[配樂朗誦·音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