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三線尋槍》作為一個專輯已經寫了廿九家步槍廠,每每想到,這些半個世紀前父輩的歷程,心中總是有些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半個世紀前的三線建設影響了幾代人的命運,至今“三線”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已經成為烙印,依然深埋在三線人和三線子弟的心底。
三線尋槍·內蒙古烏海694廠
本文所記錄的是【】所記錄的第三十家槍廠。
它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城南的964廠——內蒙古第一通用機械廠。
964·內蒙古烏海一通廠遺址大門
兵工地理:代號964,烏海城南造步槍
烏海市海南區沿109國道連接線,向南十余里,額熱格騰烏拉之西,蘇勒特烏拉之東,山間一處三面環山峽谷中,有成片的工業遺址。凡路人間之者,均感慨不已。而有一部分被稱之三線兵工子弟的人至此,更有著“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感慨!
這就是當年曾經的內蒙古小三線廠遺址,因為籌建于1965年4月,被當地人冠以“654工程”的名號,并且當年這里設有“六五四辦事處”。他正是今天我們所要記錄的主角:964廠的遺址。
964廠正是的名稱為:國營第九六四廠,對外廠名內蒙古第一通用機械廠,是屬于內蒙古自治區的小三線軍工廠。
一通廠遺址·山溝里的半自動步槍廠
964廠籌建于公元1965年4月,那時候正是第一次的小三線建設高峰期, 在 “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的號召下創建的964廠。
964廠(內蒙古第一通用機械廠)當年主要規劃生產產品是大多數省屬小三線廠所生產的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
生產規模我們的編者已經無從查起,但手中有限資料顯示,964廠在1969年中蘇邊境緊張的第二年——1970年,曾完成生產1萬支7.62mm半自動步槍的任務,想來這也是964廠最為輝煌的時刻了!
那么這個廠子是如何確定并選址在這里的呢?
三線964:大山里寂寥的廠房
三線記憶:代號964,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槍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海南區并不是現在的名字,也沒有拉僧仲街道辦事處。那個時候烏海市也尚未成立,964廠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漫漫黃沙,屬于海勃灣市并沒有具體的行政地名。
這里地處黃河東岸,稱兩山之間谷地,完全符合當年三線建設“靠山、分散、隱蔽”的選址要求,因為被選為內蒙古小三線建設的基地。當年在這里一共建設了“八廠一站”加上配套的服務與小三線的醫院、學校、招待所等一共有十三家小三線單位。
三線廠:幾代人心底的記憶
源于《烏海地名志》記載,拉僧仲街道辦事處原稱“六五四辦事處”,建于1965年,1976年更名為新橋城市人民公社,1981年由市政府命為今名。
可見當時當時以964廠為首的內蒙古小三線廠,在當地有多大的影響力,從編者所掌握的資料來看,964廠是當年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步槍生產廠,無論從規模還是時間上看,稱之為共和國內蒙古第一槍是不為過的。
那么當年這座深山中的三線半自動步槍廠是怎么建設起來,人員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深鎖的三線廠·只為了不被忘記
三線溯源:重慶296與北安626,造槍的老牌號
熟悉三線建設的朋友一定知道,三線建設其實就是一部現在工業的遷徙史。“援建三線”對那個時期的兵器專業技術人員,是光榮而又不可推卸的,更何況還有“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偉大號召。
內蒙古烏海的964廠也同樣離不開那些三線人的支援,建廠初期的主要技術人員是來自重慶296廠(國營重慶建設機床廠)和626廠(國營慶華工具廠)。
296廠當年是56式半自動步槍的最大生產廠,不僅僅支援964廠的建設,同期支援建設的960廠(北京小三線第一農具廠)、962(天津小三線的光明農具廠)、963(山西小三線建設機械廠)等等不下20家全國小三線半自動步槍廠。
626廠則是共和國56式沖鋒槍的鼻祖,在小三線半自動步槍廠的援建上還是比較少見,從掌握材料上解讀,想來因為內蒙古地處“反修”一線,因此需要更多力量支持。
當然964廠的三線人不僅僅是僅僅是上述兩個廠家,更多的技術工人則來自當時的內蒙古農具廠和山西農具廠。
烏海三線記憶·半自動步槍廠964遺址
三線變遷:17萬支半自動鑄就的輝煌
內蒙古964廠自1965年籌建,三線人在一片黃沙漫漫的土地上,遵循著當年“先生產,后生活”的三線建設精神,僅僅花了1年半的時間,便建起了屬于自己的三線兵工城。
內蒙古964廠自1966年開始建廠,至八十年代停止生產,以平均一年1萬支的生產速度,總計生產半自動步槍170140支。
當1979年“軍轉民”開始了,964廠開始生產氣步槍、獵槍和體育用氣手槍,據說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上金牌“零”突破。所用的“雙菱”牌體育訓練用氣手槍,就是964廠生產。后來還寫了感謝信給964廠。
再后來,各種“槍”成為各個部門限制生產產品,964廠還生產過天馬牌縫紉機、嘉陵摩托車前減震器、風力發電機等產品。
1994年老廠區廢棄,搬遷到烏海市區,留下廠房靜靜地佇立在那片大地上訴說著往日曾經的喧囂與輝煌。
964廠遺址·衛星圖
寫在最后:一份備忘,往事知多少
記得之前在寫三線槍廠的時候,自己還說過,只有內蒙古和寧夏、西藏沒找到三線時期的小三線軍工廠的相關材料。今天終于能有機會補足留下的缺憾,給烏海的小三線槍廠——964廠(內蒙古第一通用機械廠)做了一份短短的備忘。
烏海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當年三線時期“水泥馬路沙子蓋,百貨公司賣咸菜,點心要比磚頭耐,沙棗林里談戀愛”是對那艱苦歲月的真實寫照。
在烏海當地“654”這個代號,已成成為幾代人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我們的編者搜集烏海小三線資料時驚喜的發現,眾多的有識之士正在積極促進那片工業遺址改造成“紅色記憶”。
愿這片土地能永遠的記住,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一群三線人在這里建了一片三線廠。
·只為了不遺忘
小編歡迎三線子弟關注留言,一起找回我們曾經的三線記憶!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