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什么是三線?”這大概是編者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了,其實各個平臺的百科里都有,可能過于公式化,不是很好理解。
今天我們用《遠去的炮聲》系列第十家三線迫擊炮廠——代號為167廠的國營陵川機械廠的備忘,來向大家形象的說明一下。
透視四川國營陵川機械廠,這個專業常規兵器制造廠的歷史,讓我們了解到三線廠真相,包含:三線背景、三線人、三線援建等,讓更多的人了解三線,認識三線。
三線廠:167陵川廠舊址·四川
三線廠:三線背景,什么是三線廠?
國營陵川機械廠,企業代號為167廠,正式廠名:國營一六七廠,是一家籌建于1965年1月的三線內遷迫擊炮廠,它是五機部在四川建設的第一個常規武器廠。
當年為什么要內遷呢?這就涉及到什么是三線?還有“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
進入六十年代后周邊的臺灣、越南、印度都在蠢蠢欲動,美蘇動作頻頻,我們隨時面臨著戰火的威脅。
因此1964年,三線建設被正式提上日程,國家根據地形地理狀況劃分出了一線、二線、三線。
一線則是指東部沿海、東北、內蒙等邊境地區。
三線簡要的來說就是距離海岸線與邊境700公里以上的中國內陸腹地,依托太行、烏蒙、秦嶺、大別山等山脈,以云貴高原、黃土高原等地為主構成的地區。
三線與一線的中間地帶,則為二線。
三線建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1964年開始,把一線的企業向三線轉移的過程。
南京金陵廠舊址·代號307晨光廠
四川167陵川廠,四川第一炮的三線遷徙
四川167陵川廠就是在上邊的三線建設背景下,從地處一線的南京晨光機械廠(代號167廠),搬遷到地處三線的重慶市華鎣山腳下的合川縣清平鎮的。
整個三線期間建設與搬遷的類似企業有一千多家,這些廠子被稱之為“三線廠”,因為他們大多都地處深山,所以很多地方人稱之為“山建廠”。
我們之所以拿四川167廠來做“什么是三線”的實例,是因為這個廠有兩個特點格外讓““”的編者印象深刻:
第一、此廠建廠日期1965年1月,這個日期是即為接近三線建設的開始時間的,他是第一批進駐四川的常規武器三線廠,在全國來說也是對三線建設響應最快的炮廠了。
第二、這個廠子廠名“陵川”,正是金陵、四川兩地各取一字組成,有著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大三線的典型特征。
四川陵川廠舊址·依山而建的宿舍區
三線人:什么是三線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說完了三線廠,就不得不說三線人了!那么什么是三線人?
我們習慣把三線人分為幾種:三線援建人、三線廠職工、三線子弟。
三線援建人指的是:三線廠的第一批外地援助建設者,由于三線地區大部分沒有工業基礎,因此包括企業管理干部、技術工人等多數從東部對口企業支援。
三線職工指的是:三線廠內工作的人員,這一類三線人來源比較廣包括專業退伍人員、大中專學校畢業生、當地招工、知青招工等。大多是在企業建廠過程中或建成后陸續進入的人員。
三線子弟指的是:當年跟隨父母從城市到三線建廠地或出生在三線廠的子弟,他們是特殊時期造就的一群特殊人群。
這三類人的精神被總結成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獻青春”、“獻終身”指的是三線援建者和三線職工,“獻子孫”則是指三線子弟,的編者就是其中之一。
好人好馬上三線·援建
四川167的三線人,援建再援建
四川167廠的援建者還是比較有特點的:
1、有四十年代中期從四川原二十一兵工廠回遷到南京,又因三線建設回到四川的老抗戰兵工和他們后人。
2、有五十年代從山西長治原307兵工廠到南京307廠再到四川陵川廠的老革命及其后人。
3、有五六十年代南京大專院校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土生土長的南京人。
他們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偉大號召引導下,踏上了西行援建四川167陵川廠之路。
南京307廠舊址·中國航天
四川167陵川廠更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自己屬于大三線迫擊炮廠,繼承了南京307廠的迫擊炮生產線和技術力量,轉過身開始援建,隨后開始建設的各個省的地方小三線廠:包括安徽9307江南廠、山東蒙陰9347光明廠、云南曲靖9807云機五廠、河南南召9617長江廠等。
在網名為“蓉城不老客”的四川陵川機械廠一代子弟留言告訴我們編者:“167去的一批人都成了云南曲靖9807云機五廠的骨干力量,我的同學也成了廠領導。”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這還要說一下大三線與小三的概念,以及三線建設的不同階段。
三線建設一段父輩的崢嶸歲月
大三線與小三線的區別與三線建設兩個階段
三線除了本文前邊提到的按照離邊境前沿劃分外,還有一個大三線與小三線之分。
小三線是根據毛主席“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有了這些東西,就放心了”的指示,各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建立的地方軍工企業。
這樣大三線和小三線廠子最好的判斷標準就是是否歸中央直屬。
四川167陵川廠就是屬于大三線的工廠,雖然地處四川省內,但管理上地方上沒有權力,他的管轄權直屬第五機械部(兵器工業)。
正因為這樣無論從技術實力還是政策支持,四川167陵川廠都要比小三線兵工廠強一些,因此可以抽調人員援助建設各省小三線。
陵川167廠·三線舊址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時間上的差異,三線建設是有兩次建設高峰期的。
第一次是:1965年至1966年末,背景在前文講過;
第二次是:在1969年至1971年,主要是因為“珍寶島保衛戰”,我們面臨北方大國的威脅,抓緊建設小三線。
而為了加強對北方大國坦克的打擊力度,當時各個省小三線也擴大了產品線,因此從四川167陵川廠抽調技術人員補充。
三線人的援建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我是發展一只花,哪里能開往哪插”的真實寫照。
尋找三線記憶·讓更多人了解三線
寫在最后:,讓更多人了解三線
寫此文源于兩個原因:
第一、《遠去的炮聲》作為一系列記錄三線迫擊炮廠的文章,其他9家省屬小三線都做了相對詳細的描述,只有四川陵川機械廠這家在三線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廠子,沒單獨寫,覺得還應該寫一下,讓更多人知道他。
第二、三線廠、三線人由于種種原因,太多的人無法知道,更談不上關注與理解,甚至有些人把我寫的三線誤認為“三線城市”。為此黑龍江尚志9246紅衛廠的三線前輩姜叔與徐叔曾經一再叮囑我,寫一些介紹三線概念的文章讓世人了解那段歷史。
·只為了不遺忘
基于上述兩個原因,此文一方面介紹陵川167廠在三線建設中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粗略描述了三線的建設背景、三線人與三線子弟、三線援建、大三線與小三線等幾個方面的三線知識,以便讓更多人了解三線。
歡迎三線子弟多多留言指正
共同找回我們曾經的三線記憶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