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小三線82迫擊炮彈廠
小三線“迫擊炮彈廠”比迫擊炮廠比起來,沒有“炮廠”聽起來那么威風凜凜與引人注目,除了“軍事迷”們對他感興趣以外,恐怕只有三線親歷者還在心底,藏著一段抹不去的記憶。
曲線彈道——新疆992勝利廠
此文是關于小三線炮彈廠專輯備忘錄——《曲線彈道》的第二篇,記錄的是代號992,一家位于新疆阿拉溝的小三線82迫擊炮彈廠。
相信很多朋友會有些疑問,新疆為什么有小三線?新疆992勝利廠又位于哪里?建設于什么時間?
編者希望籍此文,能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三線,特別是小三線廠的歷程之艱辛,相信也會更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三線人與三線子弟都有著他人所不理解的“三線情結”。
新疆阿拉溝·古烽火臺
備忘記錄:代號992,一個新疆小三線炮彈廠
992廠的第一廠名為:新疆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廠,對外廠名:國營新疆勝利機器廠。屬于新疆小三線兵工廠。
相關資料顯示,新疆勝利機器廠(992廠),設計規劃為年產82迫擊炮彈25萬枚。自1965年建廠試制,1979年停產,共生產迫擊炮彈196.9萬發。
關于新疆992勝利廠的建廠與位置,在網上廣泛流傳的版本是:建設于1969年,位于新疆天山腹地和靜縣阿拉溝。
曾經的阿拉溝·魚兒溝站
其實這里邊大多數是網絡自媒體人以訛傳訛,給大家造成的認知,在前期我們的編者也曾被此誤導,在此處我們需要澄清一下:
新疆勝利機器廠籌建于1965年,屬于新疆第一批小三線廠,同期建設的有:新疆紅旗機器廠(代號979)、新疆前進機器廠(代號9921)、反帝機器廠(代號886)、東風機器廠(代號9924)、反修機器廠(代號9975)。
之所以很多人寫成1968年建立,是因為此廠之前并不在和靜縣阿拉溝,而是在昌吉市延安南路,現在位置已經成為生產電器的公司,相應的當年的保密信箱為:昌吉3號信箱。
后來因為1968年考慮到昌吉臨近國境線較近,992勝利廠需要更為進山、隱蔽一些,因此搬遷至阿拉溝。
那么是哪些人在昌吉建設的992勝利廠呢?
阿拉溝里的勝利992廠
三線溯源:東北齊齊哈爾的新疆三線人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新疆的兵器工業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后,因此1965年開始三線建設后,大批的軍工技術人員援建了新疆的小三線建設。
新疆992勝利廠的技術工人來自東北,從三線子弟回憶錄來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代號為672的國營建華機械廠為主力。
黑龍江672建華廠可謂是老牌的兵器制造廠,最早源于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黑龍江將軍衙門設立的黑龍江修械所。
1946年4月26日,由新四軍第三師軍工部接收,成為人民軍工一份子。 黑龍江解放后此廠先后被稱為:軍工局三一工廠、中央兵工總局六七二廠。
1952年開始使用“建華廠”名稱,1957年正式啟用對外名稱“國營建華機械廠”。
1965年從齊齊哈爾到新疆昌吉建廠的三線人,從此在新疆扎根,三線子弟們也成了地地道道的新疆人,老家東北已然成為回不去的故鄉。
新疆·天山深處的南疆鐵路·穿過阿拉溝
三線變遷:從吉昌到阿拉溝,九十年代走進烏魯木齊
三線變遷是三線廠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今天我們記錄的新疆992勝利機器廠,更是三線廠變遷的一個典型縮影。
下面我們來盤點下這個生產近二百萬枚炮彈的新疆小三線廠,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歷史:
1965年的新疆勝利機器廠建設于昌吉縣,距離前蘇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邊境直線距離只有三百多公里,并且距烏魯木齊僅有幾十公里。
六十年代末1968年,中蘇關系惡化時期,地理位置顯然不符合,小三線兵工廠選址“靠山、分散、隱蔽”的要求,因此與兄弟廠(東風廠,代號9924)搬進了更為隱蔽的庫爾勒和靜山區的阿拉溝里。
直至七十年代末,勝利廠開始停止軍工生產,轉戰民用產品。
1980-1985年,勝利廠與東風廠共生產“駝鳥”牌自行車139743輛、手搖壓面機、絞肉機共4082臺,到八十年代末兩家廠又生產過工藝臺燈、鋼窗、汽車配件等等。
真可謂是無論“黑貓白貓,能賣出去就是好貓”,直到1995年,勝利廠終于走出了大山,勝利廠被新疆十月拖拉機廠兼并,2000年10月又被新疆康普發展有限公司兼并。
靜靜流淌的新疆阿拉溝河
三線話題:關于三線迫擊炮彈的題外話
小三線迫擊炮彈的備忘,我們起了個小小的專輯名《曲線彈道》,希望能盡所能記錄三線炮彈廠的記憶。
從第一篇代號990的安徽小三線皖西廠到代號992的新疆小三線勝利廠,中間還有一個云南的代號991云南鑄造廠,他是給9807云南機器五廠配套的迫擊炮彈廠。
可惜那個位于彩云之南的迫擊炮彈廠,只聞其名,未見其詳。希望能有云南三線子弟看到此文,提供些許線索
彩云之南·9807云南機器五廠山里工廠
另外還有一個關于設計規劃能力的問題:
在關于安徽990皖西廠的文章中,我們曾記錄:規劃年產迫擊炮彈50萬枚。這一數據引發了河南9623廠,一位三線朋友的質疑:“9623廠是河南省最大的小三線,1984年出口82迫擊炮彈,最高月產量3.5萬枚”言外之意,我們編者似乎在吹牛。
其實這里邊有個誤區,設計規劃能力是最大產能,但當年三線時期計劃都是由五機部下達,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滿負荷生產。
正如今天的新疆992廠,規劃年產25萬枚,實際上年生產平均下來也就14萬左右的實際產量。
曾經的新疆小三線·阿拉溝勝利橋
三線這段歷史,對世人來說可能是神秘的,對三線子弟來說確實一份一輩子忘不掉的牽掛。正如一位三線子弟所說:
”三線,熟悉他的人無比熟悉,不熟悉他的人又無比陌生。”
的編者作為三線子弟,深感三線情在我們每一個親歷者心中沉甸甸的分量,因此用笨拙的文字,來記錄下,我們與父輩曾經走過的那段歷史。
也希望更多的三線人與三線朋友,不吝指正,多多留言,共同找回我們那份沉甸甸的記憶。
·我們曾經的父輩記憶
想了解更多,關注[]
歡迎三線子弟多多留言指正
共同找回我們曾經的三線記憶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