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接受采訪時,對歐洲“重新武裝”的戰略提出了質疑,認為歐洲難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盧卡申科表示,與其投入8000億歐元用于軍費開支,不如選擇公開、誠實、和平的政策。
最后,盧卡申科嘲諷了馮德萊恩,“可能連一把真的手槍都沒見過,就開始談論建立歐洲軍隊。”
這個說法,可謂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顯然是看不上馮德萊恩在軍事方面的動作。
不過有一說一,馮德萊恩在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之前,也是擔任過德國國防部部長的,是德國第一位女性防長,應該不至于連手槍都沒有見過。
歐洲軍不現實
當然,即便馮德萊恩當過防長,見過手槍,她也解決不了歐洲軍的問題。
歐盟在軍事防務方面的問題,不是一個防長就能解決的。一方面,就像特朗普說的,這些人搭便車搭習慣了。
為何要搭便車?冷戰結束后,歐洲軍力衰落,比對面蘇聯到俄羅斯的衰落還大!歸根結底,二戰結束后的歐洲,經濟和社會結構決定了其無法成為一極;而冷戰結束后,去工業化和產業空心化,又進一步嚴重削弱了歐洲的力量。
另一方面,歐盟說是一體化,實際上一直是一盤散沙。東歐、南歐、北歐、西歐的經濟社會情況完全不同,這就導致了它們政府政策取向、社會意識形態等,實際上都有很大差異。
歐洲不僅沒法獨立搞定俄烏沖突,沒法獨立抗衡俄羅斯,甚至根本無法復興再起。
防務自主不切實際
這一次特朗普卷土重來,一個月就把歐洲給嚇著了,但這并不代表歐洲真的就支棱起來了,尤其是在防務方面。
他們害怕的不是俄羅斯的威脅,而是美國的撤離。
歐洲早已習慣在美國的核保護傘和安全框架下運作,一旦華盛頓真的放手,讓歐洲獨立承擔防務責任,歐盟內部立刻會爆發新的矛盾。誰出錢?誰出兵?誰指揮?這些問題沒有一個能得到明確答案。
美國提供保護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操心,交給美國就行了,美國讓出錢就出錢,讓出兵就出兵,聽著美國的指揮就行。如果拿掉美國這個角色,誰能把這二十多個國家擰成一股繩呢?
全方面的難題
現在歐洲開始考慮“后美國時代”+“后俄烏沖突時代”如何維護自己的安全,這既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政治和經濟難題。
一方面,歐洲各國的軍工體系并不統一,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都有自己的國防工業巨頭,各自為戰,缺乏整合。另一方面,歐洲國家在對外政策上的分歧極大,有親美反俄的,有親俄反美的,那么它們的戰略重心肯定也不一樣。
因此,即便有8000億歐元的投入,最終很可能被各國的政治博弈消耗殆盡。
盧卡申科的諷刺雖顯得刻薄,但也不是沒有道理。歐洲領導人嘴上喊著要建立強大軍隊,但連最基本的協調機制都搞不定,更遑論真正打造一支能獨立作戰的歐洲軍。
最終投入8000億歐元,恐怕大部分都得給美國交保護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