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提到海南島你會想到什么?很多人腦海里閃現的一定是:天涯海角、海誓山盟、陽光、沙灘、海浪、椰樹……
大家心目中的海南
而我腦海里卻總會浮現另一幅斑駁的畫面:那是在一個人跡罕至的熱帶叢林的邊緣,有一座被歲月沖蝕的三線軍工廠,有著車間、禮堂、山洞、辦公樓、石頭橋……,雖然是墻面斑駁、殘垣斷壁甚至藤蔓已經遮蓋了他本來的面目。
海南三線兵工廠舊址·廢棄的禮堂
對于那些讀不懂他的人,這里是一堆殘垣斷壁;對于能讀懂他的人眼里,這里卻埋藏著一段刻骨銘心的心底往事。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工廠?又是誰在這里建設了它,又將他們廢棄?現在的他又變成了何等的模樣?
他就是我們所要尋找且記錄的第20家小三線槍彈廠——代號9671光華廠。下面請跟隨三線人的腳步,一起探究這個神秘的兵工廠的前世今生。
9671光華廠舊址·辦公樓
三線地理:五指山北,鸚哥嶺下,靠山近水扎大營
海南島瓊中縣的鸚哥嶺是海南天然熱帶雨林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區域之一,是最少被打擾的海南熱帶雨林處女地。
在這片熱帶雨林的東南角,鸚哥嶺山腳下,當很多人在這里看到車間、廠房、兵工洞時,不由得會在心底暗暗嘀咕:“為什么會在這里建一個軍工廠?”這一切還要從三線建設的起源與選址方針說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時候美洲的鷹、北方的熊,兩個世界大國都在兩眼冒綠光,虎視眈眈地盯著我們的祖國。
因此在“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有了這些東西,就放心了”的最高指示下,各省市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小三線建設。
由于海南島的特殊地位,為了防止瓊州海峽運輸阻斷,必須在島上建立自給自足的彈藥生產基地。
海南鸚哥嶺·鸚哥嘴
鸚歌嶺位于海南島腹地,南望五指山,北依黎母山,一條茫茫蜿蜒昌化江從山腳穿行而過,正可謂是“靠山近水扎大營”的最佳選址之地。
由于鸚哥嶺區域極其符合“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三線建設指導方針,廣東省便在這里規劃了“四廠二庫”小三線建設。
我們今天所要尋找的代號9671小三線7.62mm槍彈廠,便是當年廣東省在海南島設置的“四廠二庫”中最大的一個廠。
海南三線子彈廠遺址·醫院·
三線歷史:一座大山被打穿,年產子彈2300萬發
如今我們站在鸚哥嶺下,回望曾經的三線建設時,總免不了會探古尋源之意,身為三線子弟總覺得要記錄下父輩們的曾經的歷程。
一位曾經的老兵工向我們講述“光華廠是國防工辦屬下最大的工廠,一座大山頭被打穿,足足有幾千平方米。主要車間建在坑道里,工辦建在廠區前面的小山頭上。坑道很長,還分幾層,有的新工人進去,走在沒有車床及沒人的地段很害怕。”
·講述我們刻骨銘心的歲月
下面是我們編者根據有限的資料梳理出來的海南9671光華廠備忘:
海南9671光華廠籌建于1966年3月,正式的稱呼為“國營九六七一廠”,為了保密他還擁有第二廠名:初期為“國營光華修配廠”,后改為“國營光華機械廠”,通訊地址為“十四號信箱”。
海南9671光華廠主要產品為7.62毫米子彈,年生產能力2300萬發。和其他省份的小三線槍彈廠所不同的是,海南9671光華廠,不僅僅生產五六式7.62mm步槍彈,還生產五三式7.62mm機槍彈。這是考慮到一旦打起來,必須確保在島內彈藥自給自足而設置的。
一位三線老人至今清晰地記著曾經的日期,準確地向我們講道:光華廠“自1969年6月20日建成試產,1970年1月15日產品定型, 2月23日批復批量生產。”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海南9671光華廠開始了他長達十余年的“深山鑄利劍”的輝煌歲月。
充滿時代感的標語
三線變遷:誰將是三線軍工廠舊址的主人?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八十年代左右軍品訂單的停止,讓全國的三線軍工廠都措手不及。海南島上的9671光華廠同樣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轉產膠鉗和摩托車鏈。。
到了1988年,從瓊中縣遷至海口市秀英區海瑞墓附近, 自此又延續了十年舉步維艱之路,終于在1997年被新大洲摩托兼并,成為新大洲摩托的一個分廠。
三線9671廠舊址宿舍在當年搬遷后,被以400元每間的價格轉讓給當地老百姓黎胞居住,被命名為什運鄉光一村、光二村;如今光一村與光二村已經被改造成“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并且有了更多以鄉村游為主旨的兵工元素布置。
充滿軍工元素的海南瓊中光一光二村
但作為當年的三線親歷者,看到這些總會有些他人所難以理解的感慨。也許這就是歷史應有的進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者這片土地上抱著“獻了青春獻終身”的信念,準備扎根深山,建起了工廠宿舍;二十多年后,又無可奈何中離去;五十年后的現在,為了打造新的鄉村游,“三線兵工廠”這個曾經神秘的符號,被用現代人去重新詮釋。
那么再過十年、二十年以后呢?誰將是海南島鸚哥嶺下這片三線軍工廠舊址的主人呢?
軍工舊址成為鄉村游景點
后記:歷史的印記,讓后人銘記
這已經是我們相對完整記錄的第20家三線子彈廠了,這些建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小三線軍工廠,大多數已經淡出了現代人的視線,甚至破產、消失。
其實寫錄能支撐現在,應該是源于三線情結,正如一位三線人對我說,“我們眼中的風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藤蔓下依稀可見:自力更生,打倒一切反動派
今天我們記錄的海南9671光華廠的背后,也有著更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其中的艱辛與無奈的百般滋味,大概沒經歷過是無法理解的。
但是他們留在深山中的軍工廠廢墟,每一處都依稀留著屬于他們時代印記,在山谷中向人們無言的講述屬于他們的往事與傳說。
很多后知后覺的專家(原諒我用這個詞)對曾經的三線建設或以經濟角度去考量、或以假如戰爭不發生的眼光去審視,這讓我無言以對。
我只能再次說,寫“不為了懷念,只為了不遺忘!”
三線人·記錄我們自己的三線往事
三線尋廠·子彈:一廠的槍,二廠的彈,全國有多少子彈兵工廠?
三線子弟:給我們一個身份定義,再吹一次集合號
解密檔案:代號9611,襄陽南漳南,仙女洞下紅旗槍彈三線廠
1、三線子弟可搜索 【代號:xxxx】 格式查找所寫三線廠
2、期盼您的留言,任何只言片語,都是對我們子弟童年的追憶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