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到2025年2月之后,財政部傳來消息:明確表示將在未來幾年內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其實,早在去年的重要會議上,國家就明確表示要完善房地產稅制,這為房產稅改革拉開了序幕。同時,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比較》雜志發表文章指出:房產稅作為地方潛在的重要財政來源,在經濟形勢好轉時應盡快試點推行。
國家開征房產稅的主要原因有三個:1、現在土地財政收入減少,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下降。開征房產稅能給地方政府開辟新稅源。2、拉近社會貧富差距。現在國內富人都把財富集中在房產上面,如果開征房產稅,可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3、開征房產稅,會增加囤房者的持房成本,這對于遏制投機炒房需求還是很有幫助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房產的具體數量統計,以及不動產全國聯網已經完成,開征房產稅已經沒有任何障礙。而大家所關心的是,房產稅該如何征收?對此,財稅專家張學誕提出建議:①可以設定“免稅面積”,人均面積在40-60平方米;
②稅率在0.2%至1.2%之間;③對于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采用的是階梯式征收。就是對于只有一套房子的家庭不征或少征房產稅,而對于二套以上的家庭,則按房子數量越多,稅率越越高的方式征收。
舉個例子,蘇州市民周彬,全家有三口人,房產稅的免征面積是180平米(人均免征面積60平米)。而周彬名下則有三套房子總計是230平米。這樣周彬在扣除免征面積后,還有50平米的面積要征收房產稅。如果蘇州當地平均房價是2萬元/平米。那周彬應征收的房產稅的市值是100萬,按1.2%稅率來征收,那周彬每年就要承擔稅費1.2萬元。
那么,征收房產稅對哪類人群的影響較大呢?主要有三類人群:第一類,三四線囤房族。現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家庭,手里都有好幾套房子,這些房子由于租金很低,甚至無法租出去,大都長期空置著。如果開征房產稅,這些家庭要想出售或出租都很困難。屆時,繳納房產稅的壓力會比較大。
第二類,一線城市的炒房客。現在很多上海、深圳的炒房客,囤積了大量房產,而且當地的房價又很高,這類人群首當其沖會受到影響。上海有一位炒房客,手里有5套房子,超出免征面積的房產市值就高達2000萬,按照1.2%的稅率征收,一年至少要繳納24萬元房產稅。
第三類,居住在較大面積的房子里的人,而這類家庭的收入又不高,繳納房產稅的壓力會很大。此外,還有很多白領喜歡居住在大平層或者別墅里,房子面積遠超過免稅面積。像這類人群很可能要繳納超出免征面積的房產稅。
面對即將開征的房產稅,對于多套房產的家庭來講,可以采取兩種應對措施:一個是,盡可能地把手里多余的房子拋售變現。這樣既可以避免房價下跌帶來的資產縮水,又可以躲開了即將開征的房產稅。另一個是,把手里囤積的多余房產給租出去,拿收到的租金來繳納房產稅。而在當前房屋租金下降情況下,這么做的難度比較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