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先后試飛兩款六代機,又一個跨代之時有望于幾年后到來。目前大致可以確定的是,相比起現有的第五代戰斗機,第六代戰斗機的主要飛行性能應該會有顯著的增強,其中的一項重點性能就是最大飛行速度和超音速巡航速度。
國內已開始試飛六代機
外界普遍認為,換裝國產新型航發“渦扇-15”的殲-20完全體,有望成為世界上超音速巡航速度最快的五代機,達到約1.8馬赫左右,比超音速巡航速度為1.6馬赫的美制F-22,快出約0.2馬赫。至于第六代戰斗機,則可能會以超音速巡航速度不低于2馬赫為性能標準。對于主要遂行空中優勢作戰任務的戰斗機來說,飛行速度更快自然是個有利條件,但飛得快也會帶來一個麻煩,那就是當飛行員需要緊急彈射逃生時,有可能在超音速條件下受到嚴重的傷害。若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需要在彈射座椅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對此,國內似乎已經開始有所行動。
滑行速度可達2.28馬赫的中國新型雙軌火箭撬
據央視軍事頻道報道,國內成功測試新型雙軌火箭撬,軌道全長6139米,火箭撬的滑行速度達到了2.28馬赫,刷新了雙軌火箭撬的全球最快紀錄。截至目前,世界上有且僅有5個國家擁有此技術,中國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這種在地面軌道上滑出如此高速度的裝備,是做什么用的呢?答案是模擬空中高速飛行的飛機,尤其是為開發和測試彈射座椅而服務。
在雙軌火箭撬上進行測試的彈射座椅
一款新型彈射座椅被裝到試驗機并升空接受彈射測試之前,需要先通過地面模擬條件下的彈射測試,即在可還原噴氣式飛機飛行速度的雙軌火箭撬上進行彈射。于是問題就來了,中國為何要搞最大滑行速度可達2.28馬赫的雙軌火箭撬呢?莫不是打算開發一款可在這一速度下,成功實現彈射逃生的新型彈射座椅嗎?這個概率恐怕并不為0。
俄羅斯K-36型彈射座椅
目前看來,雖然英國馬丁·貝克系列彈射座椅的彈射成功率和飛行員彈射后的生還率都很高,但若論哪款彈射座椅曾接受過“超音速條件下的真人彈射測試,且測試員未受到嚴重傷害”,那還要數大名鼎鼎的俄羅斯K-36型。時至今日,K-36都是唯一做過此類測試且結果較為成功的彈射座椅,其也被認為是目前全球所有型號的彈射座椅中,彈射包線和生還率最高的一款。
在地面接受彈射測試的彈射座椅
要知道,當彈射座椅被啟動時,飛機的飛行速度越快,飛行員需要承受的空氣動壓和高速氣流激波就越大,人員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受傷,且過快的氣流會導致飛行員難以呼吸。而K-36型彈射座椅之所以能在超音速狀態的彈射中,盡最大限度地提升飛行員的生還率,與其頗為完善的考慮和設計密不可分。
K-36型彈射座椅示意圖
這款座椅整合了數個微處理器,用以探測座椅彈射后所承受的空氣流速。當發現空氣流速為超音速時,位于飛行員兩腿之間的伸縮式氣流偏折裝置,就會自動升至飛行員胸部高度,以打散直沖人體的氣流激波,從而保護飛行員軀體。另外,K-36還在座椅上整合了小型緊急氧氣瓶,直接連接至飛行面罩,可確保飛行員在超音速狀態下彈射出艙后的正常呼吸。不得不承認,其確實是一款出色的作品。
國產彈射座椅
然而,從硬幣的另一面來看,K-36的“超音速彈射并確保人員不受嚴重傷害”的能力,也只是在剛剛突破1馬赫的情況下實現的。對于巡航飛行速度不到1馬赫的四代機來說,或許尚且夠用,但對于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五代機來說,這顯然就有些不太夠看了,更遑論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能達2馬赫的第六代戰斗機呢?雖說K-36至今仍代表著彈射座椅領域的一流水平,但在戰斗機飛行性能出現明顯提升的當下,我們自然會對彈射包線更大、尤其是可允許飛行員在2馬赫速度條件下彈射逃生的新型座椅出現需求。
兩款國產六代機效果圖
這樣想來,速度可達2.28馬赫的雙軌火箭撬,說不定就是在為國內開發可供六代機使用的彈射座椅而服務的,即間接助力第六代戰斗機研發項目。如果真能推出具備相關性能的國產新型彈射座椅,那我們將有望在全球范圍內拔得頭籌,超越K-36型座椅并刷新世界紀錄。在保護飛行員一事上,中國絕不會馬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