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鮮戰場上,中國志愿軍一個剛入伍不久的炮兵,在沒有收到命令的情況下,就開了一炮,連長聽見后要軍法處置,可是團長不僅沒有處罰他,反而竟授予他二等功,這個新兵究竟是誰,犯了錯反而授予二等功?
板門店談判
違反命令卻嘉獎
1951年,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發生了一件十分戲劇性的事,一個新兵被連長要求關禁閉,甚至面臨軍法處事,可就在這時,團長卻說獎勵二等功,這讓旁邊的士兵十分疑惑,犯了錯怎么還能被嘉獎呢?
這個犯錯的新兵叫做張典文,這時他剛來朝鮮戰場,那時他年僅15,正因為年紀小,上級就將他分配當了炮兵,但是中美已經開始了停戰談判,雖然還有摩擦,但總歸是少數。
張典文
可是,立功心切的張典文每天看著步兵沖鋒陷陣,十分羨慕,而自己只能在后方,擦拭著這些炮臺,然后在班長身邊學習著火炮的使用知識。每天的枯燥訓練也使得他,動了向上級請求調到步兵的念頭。
這天,在擦炮臺的張典文,突然看到對面兒的敵軍陣地,有了異常,美軍正在蓋著一頂頂的帳篷十分顯眼,他便心想自己馬上就要調到步兵陣營去了,但是自己還沒有放過一炮,如果不在調離前,放一炮豈不是很對不起,自己這些天都刻苦訓練?
志愿軍炮兵陣地
于是他按照往日的訓練調整角度,調轉炮口,填裝炮彈,向著敵人的那片帳篷就打了一炮,只聽見轟的一聲,美軍那邊頓時慌亂起來,還以為志愿軍發起了總攻。
而張典文也大炮的聲響,嚇了一跳呆在了一旁,這時排長聽見聲響,跑了出來大聲吼著,是誰瞎開炮。要知道在戰場上如果炮兵陣地被發現,那么迎來得很可能就是敵軍飛機的狂轟亂炸,所以排長才如此生氣,看見站在火炮旁邊的張典文,氣不打一出來的排長,便要將張典文軍法處置,這樣的話,張典文軍事生涯也算是到頭了。
張典文
周圍的戰士紛紛勸著排長,這時在場所有人都認為張典文的軍事生涯也就此為止,可就在這時,事件竟然有了戲劇性的反轉,張典文部隊的團長走了出來,并說道剛才那炮,是誰打的?真漂亮!一炮就打掉了敵人的軍火庫。剛看到即將要被帶走的張典文,團長走了過去,便對他說,干得漂亮,給你立個二等功。
從驚恐中緩過神來的張典文,這才想到自己一炮打過去之后,美軍陣地傳來無數的爆炸聲當然是炸到了軍火庫。想到這里,他便悄悄地對排長說,既然我都立二等功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關禁閉了,這時被氣笑了的排長只留下一句,繼續關禁閉,然后就離開了,畢竟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張典文這樣的運氣,可不是人人都有。
張典文
也正是有著這次傳奇的經歷,讓張典文意識到不論是炮兵還是步兵,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這次立功頗為傳奇,但是在之后的戰斗中,張典文憑借著自己過硬的軍事素養,真真實實的立了一次大功,那么,他究竟干了什么以至于又立了一次大功呢?
憑實力立大功
1952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打響,這時的志愿軍憑借著坑道戰術,成功將敵人的火炮優勢化大大降低,且已經有了一定的重火器支援,同時為了打破議和談判的僵局,上級下令開展秋季反攻戰役,而在這場戰役中,張典文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壓制敵人的重火力,以此來方便我軍第八聯隊進行穿插,對敵人進行沉重打擊。
穿插戰術
可是,戰局并不對我軍有優勢,敵人布置的重機槍陣地,讓我軍的推進十分的緩慢,而作為炮兵的張典文,見到這種情況之后,張典文立馬決定,用手中的火炮將敵人的這片陣地打掉,一發炮彈過去,果然,重機槍陣地的火力減弱了一點。
但是很快火力又猛烈地起來,這不是辦法,一炮打過去,雖然造成了傷害,很快就有人補充了上來,這樣,這個重機槍陣地根本無法打掉,而且還會白白浪費自己的炮彈,眼見戰機即將遺失,張典文也管不了那么多,對著炮手說:我來裝填,你來開炮,徹底打啞他們。
炮兵陣地
就這樣張典文和他的炮手配合,在短短一分鐘之內就發射了45枚炮彈,要知道一枚炮彈的重量多達24斤,一般填裝5~10枚就需要換人,張典文卻硬生生在一分鐘之內,填裝了45枚炮彈,將敵人的重機槍陣地全部打啞。
前方的戰友趁機,穿插直接將敵人全部圍殲。等到戰斗結束后,張典文的戰友才發現,他的手已經受傷,流出的鮮血已經將他的下半身全部染紅,張典文卻滿不在乎地說道,剛才戰斗,太專注了,根本沒有察覺到,只要能打贏這場仗,這點兒小傷算什么。
板門店談判
而在之后的一場戰斗中,張典文所在的炮兵陣地,意外被敵人發現,他與幾個戰士被敵人圍困,可就在這時,張典文憑借著自己開朗的性格,開導著身邊的戰士,我們不能將這火炮留給敵人,所以他們打算用僅存的最后一箱炸藥,與敵人同歸于盡,可就在這時,援軍及時趕到,成功救下了,被圍困的張典文。
志愿軍戰士也就是憑借著自身超強的戰斗素養,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秋季攻勢,并且將戰場打回了談判桌,也為志愿軍在談判桌上增加了籌碼,最終在1953年,在板門店進行了談判,宣布了朝鮮戰爭的結束,讓世界各國見識到了,中國軍隊的厲害。
張典文
就是這樣一個,借著自身運氣與實力的少年,在戰場上屢立奇功,那么,當初年僅15歲的張典文又是怎么來到朝鮮戰場上的呢?
15歲少年參軍報國
1936年,張典文出生于湖南省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當時他的家庭條件比較清貧,但憑借著自己家里的幾畝田,勉強還能吃口飽飯,但好景不長,在他出生后第二年,日軍就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很快戰火便彌漫到了張典文的家鄉,為了保命,張典文的父母, 不得不帶著孩子,開了自己的家鄉,走上了流浪的生活。
日軍投降
或許正是小時候這樣的遭遇,讓張典文對外來侵略者十分痛恨,養成了一生的浩然正氣,面對一些不公平的事,常常就會仗義出手,也使得他對加入解放軍,有了無限的向往,好在抗日戰爭很快就在中國軍民的努力下結束了
但是好景不長,1950年爆發了朝鮮戰爭,美軍常常以各種理由騷擾我國邊界,這讓當時已經有15歲的張典文感到十分氣憤,因為從小的經歷他知道只有將這些外來侵略者全部趕跑,自己的家人,百姓還能夠有著幸福和平的生活。
抗美援朝
于是抱著這樣的信念,張典文來到了征兵處進行登記,可是因為他年紀小,被征兵處的人,拒絕了很多次,但是他不氣餒,最終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上級領導,讓他成為了一名預備兵,并且開始接受,正規的訓練,得到機會的張典文,在訓練時十分刻苦,而在最終的考核時,憑借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最終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戰士,并隨著部隊一同奔赴朝鮮戰場。
剛到朝鮮戰場,因為張典文的年紀小,所以就安排到炮兵營,成為了一個新手炮兵,但是正處于熱血方剛的年紀,看著身邊的步兵戰友,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這讓他十分羨慕,于是便有了一炮打掉美軍,軍火庫的傳奇故事。
退役的張典文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張殿文便選擇了退役,可即便到了地方工作,張殿文依舊十分的認真沒有一絲倦怠,一直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奮斗,在退休之后他便回到了老家種田為生,即便別人問起當初在朝鮮戰爭中的事,他也會將自己的功勞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仿佛那并不是什么值得拿出炫耀的事。
也正是有著這么多甘于奉獻的英雄,才讓中華民族永久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常青,也讓那些覬覦我國的外來侵略者膽寒。
正因為有著那么多,在戰場上不畏生死的先烈,他們用自己最好的年華,為我們爭取下了一個和平的年代,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先烈們的那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這里,向那些先烈們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