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風起云涌的今天,雷軍的小米汽車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成功跨界造車,并在市場上取得了顯著成績。2025年2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萬輛,已經連續5個月交付量超2萬輛。與此同時,格力電器的掌舵人董明珠也早在多年前便踏上了造車之路,她的每一步都備受業界關注。2025年3月,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明確了格力造車的方向與進展。九年磨一劍,董明珠的造車夢想是否已如她所愿?
董明珠:我們不做小轎車
近期,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董明珠表示:“我們不做小轎車,但環衛車、重卡、公交車等各類工程車已全面鋪開賽道。”實際上,格力鈦新能源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自主創新研發,并根據不同行業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商用車和專用車產品。
董明珠的造車夢,并非一蹴而就的沖動之舉,而是面對全球能源轉型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新能源汽車作為綠色出行的代表,其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格力,作為全球知名的家電制造商,憑借其在制冷技術、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的深厚積累,選擇了一條不同于傳統車企的道路,專注于商用車及專用車的研發與生產。
格力造車的歷程
回顧格力造車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一系列顯著的里程碑:2018年銀隆新能源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2019年推出了新一代氫燃料電池客車;2020年斬獲多個創新產品獎項;2021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強化了與格力的品牌聯系;2022年榮獲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影響力品牌獎,并實現了1789輛客車的銷售;到了2023年,格力鈦在國內10米、18米公交車和物流車等整車銷售市場實現突破,產品先后交付寧夏銀川、山東臨沂等地,同時在海外市場取得一定的進展,據稱當年交付了上萬輛物流車。
2024年9月,成都格力鈦全年生產目標力爭實現4000輛,預計產值將突破10億元大關。同年的10月,上海格力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標志著格力造車版圖進一步擴大。
面對外界的質疑
盡管外界對于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跨界涉足造車領域的決策持有各不相同的看法,甚至其中不乏諸多質疑與擔憂之聲,認為這一舉動超出了其傳統家電制造的范疇,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在造車這條漫長且復雜的道路上,格力及董明珠個人都經歷了數年的艱難探索,期間遭遇的挫折與打擊可謂是不勝枚舉。
面對質疑和挑戰,董明珠顯然沒有退縮,而且加大投入。她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格力造車不是為了跟風,而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巨大市場潛力。她認為,格力在電機、電控、空調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這些技術都可以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格力完全有能力造出好車。
董明珠造車能否成功?她的答案仍在書寫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技術的快速迭代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格力造車之路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