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將《愚公移山》移出課本,因為它曾經害苦了整整一代人!
這是周少在網上看到一位50后網友的提議,這位網友說《愚公移山》不適合收錄在語文教科書里,原因有三點。
一是愚公的做法是逆天而行,背離大自然規律,試問將兩座大山挖去有何意義?
二是在當今時代,我們應該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是并不是越奮斗越好,如果方向錯了,干勁越大,造成危害越大。
同時,這位網友還講述了自己所遇見的真事,自己所在的是蘇北平原,一座山都沒有,人家把這口號改成“河田重安排”,填了老溝開新溝,廢了老河開新河。結果就是弄得人們大年初一都不得休息,真是被害苦了。
此觀點也引發眾多網友熱議,有網友當即表示,愚公移山是人們戰天斗地的精神和決心,并不是那些無智的人說破壞了自然,現在我們同樣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來建設祖國,建設家園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也有網友說,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現在高速公路,還有高鐵,都是穿山而過,很多基本農田,很多水利設施,紅旗渠建設,二彈一星,大家都學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干出來的,恢復傳統的優秀教材。教育好下一代,才是重中之重!
還有網友則認為,愚公移山肯定是不對的。干一件事,事前事中必須要充分論證,隨時決定是否繼續或者止損。故事中否定智者的論證,繼續挖山的理由是子子孫孫可以繼續下去,事實上這樣是不可能干成的,故事最后用神仙讓愚公目的達到,現實中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提倡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精神是對的,但否定評估,寄希望于天上掉餡餅肯定是不對的,完全可以用別的勵志故事來取代它。
那么,到底到底要不要將《愚公移山》移出課本呢?
在周少看來,完全可以不用移出。原因也很簡單,首先這位網友要知道,愚公移山是一個寓言故事,既然是寓言故事,那就不是真的讓你去移山,而是讓你學習愚公的堅定不移的毅力意志,學的其精神,而不是讓你照搬就做。
而且,這位網友你別忘了,六七十年代,正是靠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全國人民抬锨挖修了八萬六千座大中小型水庫,還有大小的渠道以及上百萬個大口井,解決了大家取水困難,旱澇的困境。正因為這種精神激勵著大家,鼓舞著大家走向成功創造輝煌。所以,請不要本末倒置。
當然,不可否認,現在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但你始終要明白,愚公移山是一種精神,并不是真的鼓勵大家把一座座山都移走,如果非必要,大家為什么要去移山呢?真是吃飽了沒事干啊,認知要提高啊。
對于這位網友說同意將《愚公移山》移出課本,大家支持還是反對呢?(圖: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