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
點燃你自律的心
韓國一名叫英朱的中年女,在結婚23年后,由于丈夫二次出軌,向公婆遞上了“媳婦的辭職信”。
她將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寫成書籍《媳婦的辭職信》,登上新聞版面,參加節目錄制。
我這次看了她的第二本散文集《那些婚后才發生的事》。
我看完以后,她從依賴感嚴重,通過增加支點,給自己找到了美好的退路,為她開心,也得到啟發。
她說,“我是一個有很強依賴心理的人”。
從小就認為女人婚前應該由父母照顧,婚后應該由丈夫照顧,年老后應該由子女保護,以為自己最終會以妻子、媳婦、媽媽的身份老去。
她努力成為好媳婦,為了讓長輩舒心,話到嘴邊又吞下;
成為好妻子,面對丈夫這堵又高又硬的墻,經常掏空自己;
成為好媽媽,把母職的衣服焊在身上,23年后才將其脫下。
丈夫第一次出軌時,她很怕丈夫提離婚,第二次出軌時,她積攢力量提離婚。
她終于看透,總由別人主導自己的方向,正是婚姻悲劇開始的原因。
“外遇事件曝光后,丈夫雖然緊張不安,但同樣他也能感受到我的憤怒是無力的,我的人生開始反轉,是存到2000萬韓元(不到10萬人民幣)開始,我可以提出離婚。”
(插畫師:Stephanie)
此后8年,雖沒離婚,仍住同一個房子里,但她開始自己操控方向盤。
過了一年的獨居生活,開始寫書,療愈自己,賺取稿費,獲得名氣,建立工作室,四處旅游,漸漸成為自己的主人。
以前,她把一切都寄托在別人身上,現在,她才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
書里有段話讓我深思:“如果現在你的孩子10歲,我想離孩子與你的獨立大概還有10年,那你就需要設下一個10年的長期規劃,包括經濟、心理、物質三個方面,如果這三個方面都還有差距,就要從最弱的方面開始準備。”
我由此想到,很多中年女,最好在40歲之前想好退路。
女到中年,如何減少依賴,增加支點?
減少依賴自己的作用力
文中,英朱反思有段時間,自己總在優先處理媽媽的事情。
后來她告訴自己,媽媽的孤獨,并不是自己的責任,有一次,她心狠地拒絕了媽媽的要求。
媽媽從此有所改變,在82歲時仍然獨居,沒有因為孤單,而依賴子女。
她媽媽每天早上上山,打羽毛球,參加槌球同好會,后來還被選拔為槌球業余選手,到處去參加比賽,最后以代表身份出戰全國比賽,以前鄰里關系不好的媽媽,現在經常和朋友一起去餐廳吃飯。
對家人放手,也是一種照顧。
說回到自己身上,在我的生活層面,我老公獨立生活能力強,愛干凈,做家務。
我也從小培養女兒生活自主能力,有天進門前,看到樓道掉了一塊磚,我考她遇到這種事要找誰處理,聽到“物業”的回答,我給她點贊。
我有幾個周末,和她一起看人行道上的井蓋,哪些是通訊的,那些是電路的,讓她明白身邊的支持系統。
為了晚間寫日記,我經常讓她拿出畫本來畫畫,我在旁邊寫日記。
為了讓自己受力減小,減少別人對我的依賴,增加別人對我的助力,我常常鼓勵身邊人,給他們正反饋。
據說有種對朋友的心態,是“希望你好,但不能比我好”,我不理解。
我畢業后在外打拼,每次回老家與同學、好友相聚,我都要語重心長地勉勵她們,好好干,上牌桌,以后萬一我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你們最好有能力幫我推介工作,我工作能力擺在那,保證嘴甜活好。
我28歲那年,在深圳工作得又累又迷茫,跟老家同學訴苦,她在公司發展不錯,直接告訴我,把你的簡歷給我,我幫你去遞,不能保證肯定能進,但必須為你美言。
那次經歷告訴我,要在嘴上和心里希望朋友好。對于關系特好的朋友,根據對她們的了解,量體裁衣地鼓勵她們,要強的用激將法,扭捏的用打氣法,低潮時給鼓勁,困惑時給金句。
身邊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我的弱連接。
對待家人,我希望家人快樂,心情好能讓他們身體好,省下我照顧的精力。
所以每次見長輩,提前備好笑話,再加上機智的臨場反應,逗他們大笑就是KPI。
據說,國外實驗人員對觀看喜劇和相聲表演的癌癥病人進行血樣檢測,發現病人在笑過之后,體內正常細胞的活性大大提高。
所以,那些打壓家人,見不得人好,折斷家人翅膀,是變相給自己增負,不累嗎?
減少自己對別人的依賴
文中英朱婚后依靠丈夫,哪怕丈夫出軌,也只能忍著。
我在她的自省中發現,人會一邊依賴別人,一邊責怪別人。
正如她所說,“在這之前,我一直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我怪罪教我要忠誠、奉獻的媽媽,只期待媳婦干活或做事的婆婆,以及自私自利不懂傾聽的丈夫。”
其實減少依賴,就能減少責怪,當你自己承擔事情,你的重點放在對事情的計劃、執行、反思、感受上,沒空想太多別人的事。
我生完女兒后,看到的絕大多數說法都是,在城市里,夫妻外出工作,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不可能的。
我一開始也覺得搞不定孩子,需要我爸媽或公婆幫忙,他們每三個月輪值一次。
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家庭關系變得復雜,本來一家三口的事情,似乎聽到七個聲音,家里充斥著雞毛蒜皮和雞飛狗跳。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我們三個細胞在一起,我漸漸感覺到我爸媽和公婆那兩個細胞變成巨噬細胞,識別到我和老公這個細胞的軟弱,通過細胞膜的包裹作用,想將我們吞噬。
為了維持我們細胞的完整性,我倒想試試,不依賴父母,我們是不是連女兒都養不了?
當時把18個月的女兒送幼托班,不在長輩面前散發弱者氣息,不用長輩出錢出力,雖然身體累點,時間緊點,但在心理層面輕爽很多。
于是,我們奪回了育兒的話語權。
增加支持自己的支點
英朱生下二胎,經過丈夫兩次外遇后,深深醒悟,這人不足以依靠,于是開始了自己浩浩蕩蕩的經濟獨立奮斗期。
做服裝網店運營,做課后輔導老師,多次嘗試后,在參加父母教育的課程中,終于找到喜歡的事,她從聽課者轉為兼職講師,雖然收入少,時間不固定,但她認真對待,后來獲得參與父母教育書籍聯合寫作的機會。
后因無法兼顧而放棄講師,但仍和各個團體保持合作,同時做著博客運營,等到咖啡課程結業,計劃嘗試田園生活,學習模擬經營青年旅舍。
人到中年,增加支點,意味著生活充實,心情愉悅,更能反脆弱,擁有話語權。
我20多歲時的支點,基本是圍繞上班和興趣展開。
把幾個非利益相關的同事發展成上班搭子,哪天搭子休假,像她回娘家般想她。
那時,我不吝暴露自己的喜好,于是有了《老友記》粉,《行尸走肉》粉,《傲骨賢妻》粉。
每一季上映,或者衍生劇上市,哪怕天南海北,有時還會微信約著同步追劇。
30歲以后,隨著持續的寫作,我的寫作搭檔慶哥,多次合作的編輯,一些彼此見證的讀者,都成為能撥開俗世,聊精神世界的好友,遠程聊夢想、育兒與賺錢,覺得相知相惜。
很多人認為,獨立女性就是不依賴別人,做到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情感獨立。
事實上,她們不是不依賴,而是依賴得更多,有自己的健康、財務、人際等支持體系。
支點越多,承重越分散,退路越可選,人越能不被大風輕易刮倒。
~End~
作者簡介:梁爽,我愛自律,自律愛我。新書《當鉆牛角尖,遇到四象限》、《把自己重養一遍》、《糟糕,今天內耗又超標》,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