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刷了一整晚短視頻,笑到臉都僵了,放下手機卻覺得心里空蕩蕩的?拼盡全力完成一個大項目,興奮不過三秒,轉頭又陷入“接下來該干什么”的迷茫?
看到朋友圈里別人分享的幸福與美好,自己卻像個機器人一樣,內心毫無波瀾……
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好像被按下了焦慮的“循環鍵”,明明渴望快樂,卻越來越難被真正觸動。
我們被負面情緒籠罩著,對“喜悅”這種正面情緒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弱,常常覺得生活沒有什么值得開心的。
但其實,喜悅從來不是奢侈品,它就藏在我們的身體密碼里。
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三種神經遞質就像三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不同層次的喜悅。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喜悅這種核心情緒,學會如何更好地創造和感知它,讓生活充滿陽光與力量。
01
多巴胺:快樂的“煙花秀”
深夜刷到搞笑短視頻笑到捶床,拆開快遞包裝時的迫不及待,游戲通關瞬間的“爽快”,收到暗戀對象消息時的心跳加速……這些即刻的興奮感,正是多巴胺在狂歡。
多巴胺堪稱“欲望激素”,它源于我們對新鮮事物和短期目標的追逐,但它的本質是“想要”,而非“擁有”。
一旦刺激停下了,空虛感立馬就會反撲,就像有的人通過瘋狂購物或暴飲暴食來制造短暫的快樂,實則是為了掩蓋內心的孤獨或焦慮。
多巴胺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輕微:感覺開心、小期待、小興奮、小得意、躍躍欲試、心癢癢、嘴角不自覺上揚、眼睛突然發亮、心跳微微加快……
中等:心怦怦跳、上頭了、爽翻了、哈哈大笑……
強烈:心臟狂跳、狂喜、手舞足蹈、歡呼雀躍、整個人飄飄然的、根本停不下來……
多巴胺的快樂是直接而強烈的,就像糖果一樣,帶來即時的快樂。然而,這種快樂往往也是短暫的,它需要不斷的新刺激來維持。
過度依賴多巴胺,就像用糖果充饑,越吃越餓,讓我們陷入“渴望—獲得—空虛—更加渴望”的怪圈,最終使我們對于感知快樂的閾值越來越高。
當快樂越來越難以被滿足,我們的生活就會出現問題,比如過度消費、暴飲暴食、沉迷于游戲等。
這些行為并不能帶來穩定持久的幸福感,反而會讓我們陷入空虛和焦慮當中。
因此,我們要警惕“快樂透支”,試著問自己:“我是真的快樂,還是用刺激來填補無聊?”
當然,多巴胺并非洪水猛獸,關鍵在于如何用對方式。健康的多巴胺不僅能提升動力,還能讓生活充滿期待感,就像給心靈裝上一臺永不停歇的“探索引擎”。
我們可以嘗試以下三種方法,正確運用多巴胺來激活快樂:
1)目標達成法:
每當我們完成一個小目標或做好一件小事情后,大腦都會釋放多巴胺作為獎勵。這時,我們要把這些小喜悅、小快樂記錄下來,形成“行動—多巴胺的正反饋—繼續行動”的正循環。
方法:設置一個“跳一跳”就能實現’的小目標,完成后立刻獎勵自己(如貼個小紅花或喝一杯喜歡的咖啡),并建立“成就墻”記錄每一次的小成就。
2)新奇探索法:
新鮮事物可以激活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快樂,保持好奇心,推動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前進。
方法:在循環往復的日程當中嘗試一些新事物,比如解鎖一家沒有去過的餐館、學習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技能、嘗試從未走過的徒步路線,等等。
這些新的經歷和體驗就像“拆盲盒”一樣,可以帶給我們無數小驚喜。
3)社交充電法:
積極的社交互動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幫助我們走出悲傷,抵御孤獨。
方法:給朋友發個沙雕表情包;跟伴侶說說今天的趣事;認識一些新朋友,聽聽他們的故事;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交活動,例如當個志愿者等等。
你體驗過這三種多巴胺的快樂嗎?歡迎在評論區打卡這三個小練習哦!
02
內啡肽:幸福的“陳釀酒”
你有沒有試過在清晨六點咬著牙跑完十公里,汗水浸透衣服,卻感到一種莫名的暢快?
有沒有試過在半夜三點終于熬夜完成項目,伸了個懶腰,疲憊中帶著一絲絲驕傲和自豪……
這些延遲的滿足感,就是內啡肽所帶來的喜悅。如果說多巴胺是“先甜后苦”,內啡肽則是“先苦后甜”。
多巴胺的快樂是瞬間即逝的,但內啡肽的喜悅則更加持久、更深層次。
當內啡肽如潮水般涌來時,那種通透的愉悅讓你忘記所有疲憊。這種延遲滿足的快樂,就像釀酒需要時間沉淀,越陳越香。
輕微:輕松、愉悅、步伐輕盈、腳步輕快、眼里有光……
中等:暢快、舒暢、喜悅、幸福、滿足、充滿信心、自豪、有成就感、神清氣爽……
強烈:激動、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喜極而泣、熱淚盈眶、苦盡甘來……
內啡肽的本質是“自我超越的獎賞”,它不依賴外部刺激,而是通過克服挑戰、突破舒適區來獲得。
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追求內啡肽所帶來的幸福感。然而,內啡肽是非常重要的。
人類正是依靠內啡肽的激勵,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真正的幸福需要付出努力,而痛苦終將轉化為力量。
了解了內啡肽的獨特魅力,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獲得這種深層次的喜悅呢?可以通過以下三大中心來培養內啡肽。
1)本能中心:生理突破
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選擇一項能讓你“適度痛苦”的運動。例如一次長跑、一次徒步、一個月的瑜伽打卡等等,然后再一步步突破本能中心。
“痛苦”之后,可以洗個熱水澡或者拉伸放松等,強化滿足感和舒暢感。
2)理智中心:腦力征服
每周挑戰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腦力活動,例如研究一個課題、寫一篇文章、做一個視頻,等等。
人在保持專注時,很容易可以進入心流狀態,有助于內啡肽的分泌,挑戰成功的成就感也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
如果挑戰有難度,也可以把大任務設置階梯性的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獎勵自己,累積積極的多巴胺也會有助于內啡肽的產生。
3)情感中心:情感淬煉
與好友解開誤會、與原生家庭和解、陪伴侶渡過難關、結束多年的不健康關系等等,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但是在痛苦背后是巨大的禮物——真正的幸福。
你有體驗過內啡肽帶來的幸福感嗎?你是怎么做的呢?歡迎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03
血清素:平靜的“小溪流”
一個休閑的周末,當你早晨起床打開窗簾,和煦的陽光映照在你的臉上,你在晨光中喝下溫度剛好的豆漿,剛好收到老朋友發來的一句“最近好嗎”……
這種平靜的幸福感,正是血清素在溫柔流淌。人們常常沉溺于多巴胺帶來的快樂,或因難以獲得內啡肽而苦惱,卻忽略了血清素所帶來的細水長流的滋養。
血清素影響情緒穩定與安全感,它不追求峰值體驗,它的力量在于“累積”,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是血清素。
輕微:心里暖暖的、歲月靜好、嘴角含笑、感覺很平靜、很安寧……
中等:充滿希望、期待明天的到來……
強烈:幸福得想流淚、被世界溫柔以待……
不同的環境可以提供不同的血清素:
1)自然環境
大自然能夠給予我們最具療愈能量的血清素,空閑的時間去公園散散步,曬曬太陽,看看天空,躺在草地上,甚至抱抱大樹,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平靜的愉悅感。
2)生活環境
在家里掛一幅充滿藝術效果的畫,在辦公桌上養一盆生命力頑強的綠植,收拾好凌亂的房間等等,這種舒適感可以減緩血清素能量的流失。
3)療愈場域
浸泡在一個沒有評判、全然接納和允許的場域,例如我們《關系心理學》的線下課,有助于我們清理負能量,獲得身心的平靜,獲得血清素的滋養。
多巴胺的快樂、內啡肽的幸福和血清素的滋養是喜悅情緒的三重密碼,我們可以多多記錄這三重喜悅,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去感知它。
同時,我也記錄了自己這周的三重喜悅——
多巴胺:發現了喜歡喝的咖啡口味,好開心!
內啡肽:研究了一個課題,寫了三篇文章,很有成就感,為自己感到自豪!
血清素:午休時沿著河邊綠道騎自行車,曬曬太陽,感覺身心都暖暖的。
大家也一起來分享自己的喜悅吧!評論區等你來打卡!
作者丨何紫欣 創愛之旅資深學員,致力于使命心理學的傳承,信奉“愛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咨詢或者傾訴,請私信我!
本文的插畫,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